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6593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1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中期研究汇报中期研究汇报江阴市实验小学第一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一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对课题的新认识:一、对课题的新认识:学习成绩简而言之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本课题的学习成绩是以学习体验、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其基本因子,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学习结果为其因变量,学习的个性化和均衡性作为学习成绩外延指标。学习成绩的分化是指原来同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年龄特征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升至三年级后,学习成绩较二年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分,呈现出较为明显

2、的两极甚至多极分布。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分化的关键阶段,决定着以后学生学习成绩的走向与所处水平。学习成绩的分化原因是多样的,本课题主要是从分化的主要因素入手来探究分化的本质,包括客观因素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主观因素学习观和学业情绪,客观因素重点分析其适配性,主观因素重点分析其发展特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生认知结构的适配性、三年级小学生个性发展特征与课堂主渠道的适配性(包括师与生的适配性) 、以及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两个重要标志学习观的和学业情绪的分析研究,探究出影响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成因与一般规律;针对主要成因与一般规律,通过对教材

3、的适配性、学习渠道的多元发展、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观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有效解决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基本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进程,减少或消除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差异度。二、主要研究结论:二、主要研究结论: 1、关于学习成绩的定义:学习成绩简而言之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本课题的学习成绩是以学习体验、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其基本因子,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学习结果为其因变量,学习的个性化和均衡性作为学习成绩外延指标。2、关于学习成绩分化的成因:“旋口效应旋口效应”3、关于策略:(1)本课题在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适配性问题中,提出的适配江苏省教育科学

4、“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2原则(HD:整体设计原则、SKD:块块集成原则、CKD:以点成块原则) ,在理念上是比较新颖的,而且借助了社会科学发展领域中一些经验,是将社会科学成果移植到教育科学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2)本课题提出的课堂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理论,突显了目前学校教育乏力的现状,为寻找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力量的合力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不是太多。本课题中提出的建设多元化课堂渠道所应具备的一般特征:信息化的资源、非线性交互、探究性学习、动态性整合不管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实践操作中创新和突破之处:三、实践操作中创新和突破之处: 1 1

5、、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诸因素间的适配性研究:、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诸因素间的适配性研究:(1)分析研究了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适配性。三年级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承载度的适配性。三年级学科教学内容的容量与二年级相比,扩容量是相当大的,而学生从二年级过渡到三年级在认知结构上却并没有留出足够发展空间,这样一来往往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因“内存不够”而无法有效梳理新知,吸纳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拥挤与堵塞” ,最终因承载量的不足而使认知结构的“瘫痪” 。主要分析研究了两个方面:一是二、三年级主要学科教学内容的容量进行了比较。二是学生

6、在三年级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适应的主要症状。三年级学科学习目标的设定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与认知结构的适配性。二、三年级学科的一些主要学习目标的设定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年级主要以符号、图形的观察与记忆,简易的形象直观思维加工方式为主,而三年级的学习目标的设定就相对要求高得多,大部分四到六年级的后继学习内容与要求在三年级均已出现雏形或要求初步认识与掌握。而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经验上仍处于二年级学生学习经验的水平上,因此,三年级学科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是不相配套的。比较分析了二、三年级学科在知识目标上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二、三年级学科在技能目标上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二、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

7、中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分析了二、三年级学科思维训练要求的差异,并分析与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及思维方式的适配性。(2)分析研究了单一的课堂渠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适配性。调查与分析了单一的课堂渠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适配性。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3调查并分析了师生关系的适配性。2 2、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状的调查研究:(附调查表)、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现状的调查研究:(附调查表)3 3、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对策研究:、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对策研究:(1 1)小学三年级教学内容与小学生认知结构的进行了适配调整。)小学三年级教学内容与小学生

8、认知结构的进行了适配调整。三年级教学内容与小学生认知结构适配性调整的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块块集成原则以点成块原则。研究了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的基本策略:(部分学科例举)如:阅读教学:建设个性化的阅读序列,从低年级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儿歌到中高年级的新书交流,美文赏析、经典作品人物评析等,使小学年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200 万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习作教学:从低年级的童话引路过渡到中年级的游戏中捕捉素材,童话想像与现实素描的结合。通过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实现个性化习作的创新作文训练体系。英语教学:把牛津 3A 作为起步教材,按学生的可接

9、受程度,分化教材序列,降低教材难度,采用大学与小学结合与东大英语系周教授携手,自编牛津 3A3B等延续性课外拓展教材,并引入了戴纳得网络英语教学软件,加入动画歌谣游戏等,活化教材。(2 2)研究了课堂渠道发展的多元互动立体化。)研究了课堂渠道发展的多元互动立体化。研究了多元立体化的课堂渠道,即:以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会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渠道,突破原有的“课堂主渠道”的模式。研究了新型互动式特色课堂。研究这种课堂的一些主要特征:信息化资源。这里的信息化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一系列内外部支持条件,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媒介整合教学系统要素中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及其结

10、构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对学习的支持、帮助、促进,包括学习者从中获得知识、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每一方面。非线性交互。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交互性,媒介体内在的交互性,人机交互性,人材交互性,脑内各区功能的互动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创设师生实时互动、沟通、交流的人文环境,将学习寓于交互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交互方式,变线性交互为非线性交互。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4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借助现代信息技

11、术的平台,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调查、尝试、互动、整合,解释现象,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动态性整合。整合不仅贯穿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而且不同的整合阶段有不同的生成产物。动态性整合是一个从“合作探究互动评价整合生成合作探究”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个体或小组将阶段结论放置于公共社区(如专题讨论区,留言板等)予以展示和评价,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视角和探究体验参与评价;教师参加评价,并要组织和控制评价的顺利进行。经过评价后,个体或小组审视并整合自己原有的探究成果,生成新的思考和措施,再回到新一轮的探究学习中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整合生成,就可以产生比较成熟的结论,

12、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3 3)研究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高品位学习素养。)研究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高品位学习素养。研究如何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刻录优秀学生学习的轨迹。研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良好的学习观的培养策略。学生的学习观是先前教学的副产品,是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学生先前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之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行为、策略和效果。主要包括:研究学习经验的提升、加工、积累的策略;研究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研究如何在学习体验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研究良性学业情绪的培养策略。学业情绪影响

13、着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学业成绩、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学习策略,如:精加工,组织信息和评价,元认知监控策略的使用。反之,消极的学业情绪则使学生使用刻板的策略。主要包括: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研究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如何保持学生适中焦虑度的策略。四、已完成论文:四、已完成论文:类类 型型撰写人撰写人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徐健湖中期研究成果报告王新刚2007 年 12 月调查报告王新刚2008 年 3 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5张斌 范咏梅 耿香玲 论文:快餐文化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

14、响曹旦洁3008 年 3 月 论文:如何缩短三年级学生识字的个性差异徐娜2008 年 3 月 调查报告:小学生美术学习主体性意识调查研究刘亚英2007 年 12 月 论文:减少性格结构差异,从而减少成绩差异程志红2008 年 3 月 论文:专注通向知识的“门户”肖澜2008 年 3 月 论文:以情感为纽带,倡导评价的人性化唐鉴芳2008 年 1 月 论文:改进语文检测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顾妍2008 年 1 月 论文:构建“儿童本位”的习作评价龚文娟2008 年 1 月 论文:引领探究,开放有度夏敏宇2008 年 1 月 论文:把握好评价时机,拿捏好评价的分寸冯展红2008 年 1 月

15、论文:浅谈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李红霞2008 年 3 月 论文:分层评价,缩小差异,整体提高孙芸惠2008 年 3 月 论文:追求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效匹配梅薇2008 年 3 月 论文:三四年级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几个要素张丽艳2008 年 3 月 论文:提升阅读能力,缩减两极分化赵筱兰2008 年 3 月 论文:从“单极世界”走向“多极世界”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多元评 价傅红2008 年 3 月论文:正视分化,分层评价,健康发展 浅谈三年级数学学科成绩分化的分层评价原则华晴2008 年 3 月案 例(56 个)2008 年 3 月第二部分、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惑

16、第二部分、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惑1、对学习成绩的定义:对于学习成绩的界定仍有困惑,学习成绩涉及到学习潜力、学习能力、学习收获、发展需求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问题,学习成绩如果仍定位在旧观念下的定义那就失去课题的研究价值,但新型的学习成绩定义怎么界定才是比较科学而且具有一定的创造价值有一定困难。再说,新定义下的学习成绩又该如何检测呢?2、解决分化的策略研究有一定难度:对于分化有其合乎客观规律的一面,也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与规律,对于哪些分化需要寻求解决策略,对于哪些分化不需要寻找解决策略,界定上有一定难度。另外,解决策略是否能消除分化规律也需要在一个长期的检验过程中得以验证可行。3、分化研究的范围:对于分化三年级仅仅只是一个转折点,对于由三年级开始引发的后续分化现象及规律是不是也应纳入到本课题的一个延伸范畴之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期研讨材料6是不是需要通过后续的分化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课题的解说,从而充实本课题的内涵,验证本课题的假设。第三部分、后一阶段主要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