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36362 上传时间:2016-11-1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课件(朱卫)病毒(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非细胞生物 病毒( 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核酸( 必须在活动的细胞内才能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1892: 俄国 伊万诺夫斯基 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1898: 荷兰 贝哲林克 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从悬液中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但用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不出来;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 935: 美国 斯坛莱 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又证实了结晶中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而只有核酸具感染和复制能力,并因此而或诺贝尔奖。1952: 创了病毒分子生物学。1971后: 陆续发现了各种亚病毒 类病毒、朊病毒、和拟病毒。人类对病毒的发现和认识过

2、程个体微小,以 纳米 计,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用 电子显微镜 才能改变无细胞结构,由内部核酸和外部蛋白质组成,且核酸只有一种( 存在形式: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宿主细胞外,病毒基因组(核酸) 宿主细胞内严格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物,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增殖在宿主细胞协助下,以自身基因组为模板,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具感染性病毒的特点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敏感性微生物种类结构 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二分裂繁殖核酸类型 核糖体抗生素 干扰素细菌 原核细胞型 + + + 核细胞型 + + + 核细胞型 - + + 核细胞型 - + + 核细胞型 -( +) + + 核

3、细胞型 + 出芽、产生孢子 - 细胞型 - - - + 病毒的 大小 与 形态 病毒的 结构与化学组成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增殖 (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的检测指标 ) 病毒的人工培养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噬菌体葡萄球菌(1000痘病毒300 250肠杆菌噬菌体( 65 95B、腺病毒(70C、脊髓灰质炎病毒(30D、乙脑病毒( 40E、蛋白分子(10F、流感病毒( 100G、烟草花叶病毒毒粒子( :成熟的,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病毒只含一类核酸( 至今还没发现一种病毒同时兼有两类核酸。病毒核酸分子有线装和环状之分。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 )的区分有些 段现象规定:将碱基序列与 碱基序

4、列与 此,就病毒核酸链的单与双以及正和负有以下 6 种类型:( ) 大部分 ) 动物呼肠孤病毒() 大肠杆菌 ) 大部分植物病毒( ) 腺病毒( ) 流感病毒大多数病毒的衣壳是由一个个衣壳粒以非共价键、按一定对称形式有规律地排列而成的。 螺旋对称型,如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体对称型,如腺病毒。 复合对称型,如 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 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侵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 病毒的表面抗原。包膜蛋白是构成病毒包膜结构的蛋白质,包括包膜糖蛋白(也称刺突或包膜子粒)和基质蛋白两类。主要功能是: 是 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 ,它们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发生,有些还

5、介导病毒的侵入。 还可能具有凝集脊椎动物红血球细胞、细胞融合以及酶等活性。 基质蛋白构成 膜脂双层与核衣壳之间的亚膜结构,具有支撑包膜、维持病毒结构的作用,并在病毒芽出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虽无完整的酶系统,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噬菌体的溶菌酶。此外,呼肠孤病毒科、弹状病毒科、 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病毒粒中含 反录病毒科含反转录酶 ,均与核酸复制有关。包膜( :由 类脂 或脂蛋白组成的病毒外膜,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的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释放时获得一层外膜(含宿主细胞膜成分) (真)病毒 (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类病毒 (只含单独具侵染性的 拟病毒 (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朊病毒 (只

6、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核酸类型: ds or 状或环状,分节段或不分节段 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砖形,蝌蚪形等 壳粒的数目,排列和对称形式 包膜的有无 病毒的抗原性 宿主的种类,传播方式或媒介种类等 动物病毒 脊椎动物病毒 :感冒,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脊髓灰质炎,口蹄疫,鸡瘟 昆虫病毒桑蚕、蜜蜂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农林害虫,新型无污染农药 植物病毒 : 侵染 200种植物 微生物病毒 : 细菌噬菌体、放线菌噬菌体、真菌病毒吸附 穿入与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亲代 + 模板+ R N A 为模板早期蛋白部分作为病毒的 + R N R N A 颗粒以 R N 粒内以+ R N A 为模板亲代

7、R N R N R N R N N R N R N A : - 交双链R N a s e H 酶解R N A 水解物 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 前病毒)子代 + 代 + R N m R N R N A R N A ( 复制型 I )( ) 动物接种 鸡胚培养 细胞培养 细胞病变效应( 红细胞吸附 被感染的细胞出现包涵体 干扰现象 细胞代谢改变 干扰现象感染后 干扰随后进入的病毒的增殖。 干扰素 ( 1957, 物集体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在 制细胞生长,免疫调节,抗肿瘤)的一类糖蛋白。类 白细胞产生 成纤维细胞产生 活化的 性质 抗病毒范围广 抗病毒作用有种属特异性(同种细胞高于异种细胞,人,灵长类动物产

8、生的 对病毒的增殖有干扰作用 对病毒的蛋白质合成起作用 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C(多聚肌苷酸 多聚胞苷酸) 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 菌多糖 促有丝分裂剂(植物血凝素)细胞诱生 基因工程 抗病毒,抗肿瘤定义:感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病毒叫噬菌体。肠杆菌噬菌体( 噬菌体的大小与形态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的关系 噬菌体的分离与测定 噬菌体应用 形态蝌蚪形微球形丝状 大小蝌蚪形噬菌体:头部 80100纳米,二十面体对称,尾部 100200纳米。 化学组成头部外壳、尾部:蛋白质核酸: or or 结构头部尾部:尾领,尾髓,尾鞘,尾板,尾刺,尾丝。 烈性噬菌体 感染宿主细胞,增殖,宿主

9、细胞裂解,死亡。 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 前噬菌体形成一代代传下去。 前噬菌体 整合入宿主细胞的 性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溶源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 前噬菌体 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特点 自发裂解,几率 100导 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高频率裂解的现象。 疫性 任何溶源菌对以感染的噬菌体外的其他噬菌体(温和或烈性)都具有抵制能力。复愈 在增殖过程中丧失前噬菌体,几率 10源转变 溶源菌表型发生变化白喉棒杆菌(不产毒) 温和噬菌体 产毒株 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现象可使浑浊菌液变得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上,若用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称为噬斑 (不同噬菌体噬斑的形态与大小不尽相同。噬斑荧光假单胞菌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通过噬斑计数,可测定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 (目,即噬菌体的数目。 细菌的分型,鉴定。 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载体。 发酵工业防止 育抗噬菌体菌株。本讲结束,请及时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