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6154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轻钢结构住宅遇到的问题与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思考 编辑:studa9ngns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日期:2005-12-15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肯定了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要求, 接着分析了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主要障碍、政策措施及发展趋势。党的十五大之后,我国私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私营建筑经济由于受到传统计 划经济观念、建筑业产业和产品特点、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影响,其发展 速度、经济规模和市场环境与私营工商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严重阻碍了建筑业生产力的 发展。文中所称私营建筑经济是指:纯粹私营经济+国有或集体经济中属于私营经济的成份+名为国 有

2、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经济。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我国私营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 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改革开放 20 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并不宽松的 市场环境下,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集体经济 8%,国有 经济 4%)。1993-1996 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 5 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经济转移。经过 20 年的发展,我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

3、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 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 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1、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是由建筑业具有“二元性”特点所决定的。建筑业的“二元性” 特点表现在:(1)一方面,国家把建筑业与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并列,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 另一方面,建筑业又属于竞争性行业。1984 年,在全国城市经济中,建筑业率先进

4、行了改革,建 筑业企业被率先推向市场。十几年来,国家不仅没有给建筑业以优惠政策,而且仍然将之作为 完成基本建设任务的“工具”,在资源配置、价格改革、政策法规制定和建筑市场规范等方 面严重滞后,使建筑业企业在“压级压价、垫资承包、拖欠工程款”的恶性竞争环境下艰难 度日。(2)一方面,随着我国一大批工业、能源、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尤其面对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挑战,对建筑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筑业从整体上说,仍然属于 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业。建筑业仍然没有摆脱“四低一易”的特点:即资本有机构成低、 生产工业化程度低、服务社会化水平低、建筑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因而使得私营建筑业企 业

5、容易进入建筑市场,容易完成资本原始积累。(3)一方面,公有建筑经济(国有+集体)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 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国有建筑业企业产权不明、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亏损严重、效 益低下;而私营建筑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 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其生机活力。私营建筑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 。而产权改革是改革的关键,国 有建筑企业的前途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 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总之

6、,由于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产业,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产业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 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市场进入创造了有 利条件;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 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建筑业生产力的二元性决定了所有制的二元性,即必须在 发展国有建筑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2、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已经具有较为深厚的现实基础。就量的概念而言,在建筑经济总 量中,非国有经济已经占有较大份额。据统计,在 1997 年建筑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 重已达到 63.7%。私营建筑经济的现实基础更主

7、要地还表现在质的方面:(1)近几年新成立的一批建筑业企业,尤其建筑装饰装修、地基处理、综合布线、建筑防水、 消防工程施工等专业企业,成为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力量。(2)在国有建筑经济中孕育着私营建筑经济的成份。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使“原国有企业”已 经改性,从而增加了私营建筑经济的成份。有的已经上市,其产权已属股民所有;有的已由职 工一次性买断,变成民有民营企业;有的由职工参股;有的实行租赁、承包经营,特别是有的经 营者买断了中小国有尤其是集体建筑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此外,在国有建筑企业中,还存在着如下三种情形:一是一些企业经理以改制为名,将有效的国 有资产“重组”,成立新的公

8、司,由自己或亲属控股,并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他们将以国有 企业名义承包的工程,尤其是资金到位、利润丰厚的“肥活”,交由“自己”的公司施工。这 样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有效资产和利润实现了由“公”到“私”的“双转移” 。二是一些国有 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名,打着国有企业的招牌,只负盈,不负亏(实际也负 不了亏)。项目盈了,狠捞;项目亏了,也捞。导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寺庙穷、和尚愁、方丈富 的现象。三是一些企业之外的人,以国有企业某某工程处或项目部的名义,以交上一点象征性 的“管理费”为条件,挂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牌子,冒国有之名,行个人之实。这些现象的存 在,事实上使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包括

9、一些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已经成为一捅即破的“空壳” 。 国有建筑企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这些人,实际上成了国有建筑企业为自己培养的“掘墓人” 。就是这些人,就是利用这些手段,在几年中就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3)大量存在的名为国有或集体,实为私营的建筑企业已经成为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有利于消除私靠乱挂、出卖资质、垫 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等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符合发达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的规律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建筑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私营建筑经济应大力发展,国有资本可以从建筑业

10、 产业中退出。如日本在明治时期及其以前创立的 23 家主要建设公司中,有 22 家属私营企业, 占 96%,只有大成建设公司由大仑组商会(属行业协会团体,而非政府)创立。私营建筑企业由 于自身具有灵活的机制和旺盛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被称为日本五大超级建筑公司的清水 建设、鹿岛建设、大成建设和大林组已有 100 多年的发展历史,竹中工务店创立于 1610 年, 距今已有近 400 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仍然保持着蓬勃生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几十年前就基本上没有了国有建筑企业。我们也应当结合建国以来建筑 业的发展史,认真研究国外的做法,改造我们的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

11、主要障碍、政策措施及发展趋势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由 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阻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 方面的大力支持。(一)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主要障碍 1、从外部来看,主要存在着观念和市场环境两大障 碍。观念障碍概括起来有“三论”,它是制约中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具 体表现为:(1)“对立论”,即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把私营建筑经 济看作“异己”,加以排斥;(2)“担心论”,即担心私营经济发展过快,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担心工程质量干不好、 债务债权还

12、不了,等等;(3)“唯心论”,即看不到私营建筑经济发展已经具有雄厚的现实基础,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更看不到私营建筑经济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障碍概括起来是“三个缺乏” 。(1)缺乏有效保护私营建筑经济合法财产的法制 环境。尤其一些管理部门对私有建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乱报销的 “五乱”现象比国有企业更严重。(2)缺乏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在市场准入、资质审批、 招标投标等方面,私营建筑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所有制歧视。(3)缺乏提供服务的社会环境。 目前,私营建筑企业在银行贷款、员工培训、职工职称评定、申报户口等方面受到不应有的、 很“严格的”限制。思想认

13、识和市场环境存在的种种障碍,严重阻碍了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2、从私营建筑经济自身来看,制约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为“三大缺陷”:(1)家庭化的管理模式和独裁型的决策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企业发展初期,权 力高度集中的家庭化管理模式和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能够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本,调动家庭成 员的积极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使得私 营建筑企业在家庭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个人专断的决策方式,由于受经营者自身 知识、信息等方面的局限,而难以作出更正确的决策。因而,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发展。(2)较小的经营规模和单一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日益激

14、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一是私营 建筑企业的发展滞后,规模很小。二是私营建筑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 在融资能力和扩张能力方面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规模难以迅速扩大。因而,使得私营建筑企 业在抵御经营风险,参与市场竞争方面缺乏实力。(3)经营策略上的短期行为及较低的技术和信用,是造成私营建筑企业承揽工程难的重要原因。 我国私有建筑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有的私营建筑企业不是依靠加强科 学管理,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来获得经济利益,而是通过偷工减料、偷 税漏税等各种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直接影响了私营建筑企业的信用和形象。(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

15、与措施1、抓认识。就是要用党的十五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 思想。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支柱 产业的高度上来;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使建筑业得到大力发展的 高度上来;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框框,只要不违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2、抓改革。就是要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目标是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 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 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16、3、抓政策。就是要全面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大力发展 私营建筑经济的规划,为长期以来名不正、言不顺的“戴红帽”私营建筑企业“摘帽”正名, 还原其本来面目,确立其法律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和发展私营建筑生产力。二是制定一 切有利于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要为私营建筑企业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标 投标、跨地区跨部门施工、工程质量评优、企业贷款、企业改制,尤其是私营企业兼并、参 股、收购国有中小建筑企业等方面,创造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破除所有制 歧视,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抓规范。就是要以克服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为重点,抓规范。十五大报告中指 出:“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和导向作用,引导私营企业明确市场 定位,确定经营策略,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要加强工商、税务、审计和工程质量监督,提高工程监理覆盖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 的等综合手段,消除私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