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6146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来源: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发布时间:2013-04-19 16:30 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指数研究表明: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为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客观反映 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中国 创新指数(CII)研究课题组研究设计了评价我国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指数 编制方法,并对 2005-2011 年中国创新指数(China Innovation Index,CII)及 4 个分指数(

2、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创新成效指数) 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5 年以来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创新 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四个领域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一、我国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以 2005 年为 100,2011 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39.6,年均增长 5.7%。在 4 个 分指数中,创新产出指数年均增长 7.0%,创新投入指数、创新环境指数和创新 成效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 5.9%、5.5%和 4.4%。表表 1 2005-2011 年中国创新指数年中国创新指数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3、 年2011 年中国创新指数100105.7110.8116.5125.5131.8139.61.创新环境指数100106.4112.1114.4121.7131.0138.12.创新投入指数100103.1107.8113.5130.5132.7140.73.创新产出指数100109.0113.4123.2127.4137.2150.04.创新成效指数100104.4110.0114.7122.3126.4129.5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二、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领域包括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以下简称人均 GDP)、信息化指数、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比重、享受

4、 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等 5 项评价指标。以 2005 年为 100,2011 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 138.1,年均增长 5.5%。分 评价指标指数看,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指数和人均 GDP 指数年 均增速依次为 10.8%和 10.3%,2011 年指数值分别达到 184.7 和 180.4;信息化 指数、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和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 数的年均增速分别为 3.7%、2.2%和 1.0%,2011 年指数值相应为 124.3、114.1 和 106.3(详见表 2)。表表 2 2005-2011 年中国创新环境指数年中国创新环境指数2005

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 创新环境指数100106.4112.1114.4121.7131.0138.11.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 上学历人数指数100111.9121.2123.7134.3161.7184.72.人均 GDP 指数100112.1127.3138.9150.9165.9180.43.信息化指数100103.7107.4111.1115.7120.0124.3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 重指数100106.2107.9104.8107.4116.4114.15.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 所占比重指数10098.799.098.

6、2106.0103.0106.3“创新投入”领域包括每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以下简称 R&D)人 员全时当量、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R&D 经费占 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所占 比重等 6 项评价指标。以 2005 年为 100,2011 年我国创新投入指数为 140.7,年均增长 5.9%。分 评价指标指数看,每万人 R&D 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和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年均增速依次为 12.7%和 11.0%,2011 年指数值分别达到 205.0 和 187.0;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指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

7、占比重指数、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所占比重指数的年均 增速分别为 5.7%、3.7%、2.5%和 0.2%,2011 年指数值相应为 139.2、124.4、115.9 和 100.9(详见表 3)。四、创新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四、创新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创新产出”领域包括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每万名 R&D 人员专利授权数、 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每万名科技活 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等 5 项评价指标。以 2005 年为 100,2011 年我国创新产出指数为 150.0,年均增长 7.0%。分 评价指标指数看,每万名 R&D 人员专

8、利授权数指数、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 术市场成交额指数和每万人科技论文数指数年均增速依次为 16.0%、9.4%和 7.5%,2011 年指数值分别达到 243.8、171.7 和 154.5;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 指数和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 1.9%和 0.9%,2011 年指数值相应为 112.0 和 105.4(详见表 4)。表表 4 2005-2011 年中国创新产出指数年中国创新产出指数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 创新产出指数100109.0113.4123.2127.4137.2150.01.每万

9、人科技论文数指数100111.8119.9124.5147.8152.8154.52.每万名 R&D 人员专利 授权数指数100118.5138.2142.6174.2230.6243.83.发明专利数授权数占专 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10092.987.8109.6108.089.3105.44.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 指数10098.799.0102.394.7100.1112.05.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 术市场成交额指数100127.0130.6142.9127.8155.3171.7五、创新成效有所增强五、创新成效有所增强“创新成效”领域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技术产 品出

10、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单位 GDP 能耗、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等 5 项评价指标。以 2005 年为 100,2011 年我国创新成效指数为 129.5,年均增长 4.4%。分 评价指标指数看,劳动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 13.2%,2011 年指数值为 210.1;单 位 GDP 能耗指数、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重指数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 3.9%、3.0%、2.2%和 0.2%,2011 年的指数值相应为 126.1、119.7、113.9 和 100.9(详见表 5)。表表 5 5 2005-20112005-201

11、1 年中国创新成效指数年中国创新成效指数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 年 创新成效指数100104.4110.0114.7122.3126.4129.5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 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100101.3107.4109.7118.7115.2113.92.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 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100101.499.5101.4109.5109.0100.93.单位 GDP 能耗指数100102.8108.2114.2118.5123.5126.14.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14.5131.0138.6158.5177.1210.15

12、.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数100102.5106.5113.0112.0117.8119.7中国创新指数变化说明,2005 年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已成 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力量,但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今后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有关精神,切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 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 作用,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附件:附件: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及指数编制方法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及指数编制方法一、中国创新指标体系一、中国创新指标体系中国创新指标体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用以反映我国创新总体发展情况, 通

13、过计算创新总指数实现;第二个层次用以反映我国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等 4 个领域的发展情况,通过计算分领域指数实现;第三 个层次用以反映构成创新能力各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通过上述 4 个领域所选 取的 21 个评价指标实现(指标体系框架详见附表)。对 4 个领域及 21 个评价 指标的简要说明如下:(一)创新环境该领域主要反映驱动创新能力发展所必备的人力、财力等基础条件的支撑 情况,以及政策环境对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共设 5 个评价指标。1经济活动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该指标用以反映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创新人力资源情况。经济活动人口 是指所有年龄在 16 岁及以上,在一

14、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 动力供给的人口。2人均 GDP这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创 新能力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3信息化指数该指数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制约环境,以及居民信 息消费等方面综合性地衡量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用以反映社会利用信息 通信技术来创建、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识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发展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该指标数据来源于有关部门开展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评 价的测算结果。4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对全社会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带动和导向作 用,该指标反映政府对创新的直接

15、投入力度以及对重点、关键和前沿领域的规 划和引导作用。5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被认为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创 新活动的最为直接和有利的扶植政策之一。该指标可以反映政府有关政策的落 实情况,进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创新环境情况。受数据来源限制,该指标的 数据口径为大中型工业企业。(二)创新投入该领域通过创新的人力财力投入情况、企业创新主体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部 门(即研发机构)建设情况以及创新主体的合作情况来反映国家创新体系中各 主体的作用和关系。由于缺乏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指标且研发是当前我国创 新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这里的投入指标用研发投入指标代替。该领域共

16、设 6 个 指标。1每万人 R&D 人员全时当量指按常住全部人口平均计算的 R&D 人员全时当量。该指标反映自主创新人 力的投入规模和强度。R&D 人员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 R&D 人员, 是全社会各种创新主体的 R&D 人力投入合力。R&D 人员全时当量是指按工作量 折合计算的 R&D 人员。2R&D 经费占 GDP 比重该指标又称 R&D 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水 平的核心指标,也是我国科技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评价指标。3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按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平均的基础研究经费。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 展的根基,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本指标体系 以该指标来反映国家在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上所作的努力。4R&D 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工业企业又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该指标反映创新活动主体的经费投入情况。受数据来源限制,该指标的数据口 径为有 R&D 活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5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企业办研发机构是企业开展 R&D 活动的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