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57928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山 昆明 老兵付心德、周义龙葬礼同日举行云南信息报 2013-09-24 02:532923 日,保山龙陵、昆明宜良,相距千里的两个地方,两场葬礼几乎同时举行,一场在殡仪馆空旷的追悼厅里,一场在大寨社的老房里,不一样的仪式,却有同样的凝重、庄严与悲痛。9 月 21 日,付心德这位迄今中国最年长的抗战老兵,周义龙这位曾全程参与滇西大反攻的山炮炮长,两位曾在同一个地方战斗的老兵,在同一天里辞世,最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入土为安”。付心德生前已是“抗战活化石”,周义龙的故事,也被收录在抗战老兵手写册子里,英雄的生命之光已然止息,但他们的精神必将长存。追悼会现场,亲人将周义龙的遗像挂到墙上。戴有抗战功

2、勋奖章的照片成为他最后的遗像。周义龙的妹妹接受采访时,忆起兄长往昔,潸然泪下。老兵付心德生前照片。9 月 21 日,113 岁抗战老兵付心德在龙陵与世长辞,昨日,家人用传统而又庄重的葬礼,送别付心德,并将他的遗体与其妻子之墓合葬。祭祀 亲人绕棺木转圈表不舍9 月 22 日夜间,自父亲去世第二天便没合过眼的付根林、付先荣、付先辉几兄弟,和家人围在付心德的棺木前,法师正进行祭祀仪式。灵堂门口,“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的对联上方挂着“民族英雄永世流芳”几个大字。昏暗的灯光下,付心德的儿孙们正在伴随着锣鸣诵经声,绕着棺木转圈。家人说,这是为表达亲人对老父亲的不舍,陪老人最后一晚。晚上 9 时

3、 10 分,付心德的儿子付先荣拿出手机,翻看着来自社会各界给自己发来的慰问消息,“惊悉老爹仙逝,我们万分悲痛。”网友“孤独的心”也在微信中,发帖留言说,“我最尊敬的严父,现年龄113 岁的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仙游,望安走好。”据了解,付心德去世当晚,消息便在网络上传开,有长期关注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从付心德家属处获知消息后,便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告知于众,113 岁最长寿抗战老兵与世长辞的沉痛消息。每隔几分钟,都会有亲友前来吊唁。每有亲友进来吊唁,付心德的儿女儿媳们会一一行跪礼答谢,客人三鞠躬后上香跪拜,门外立即响起炮竹声。棺木前,香燃烧后的烟雾充溢着狭小的堂屋,四周木板墙壁被白纸贴隔,显得庄严肃

4、穆。屋外,坐满守夜的人,四周摆满花圈。送别 陪他吃最后一顿饭昨日,是 113 岁最长寿抗战老兵付心德在家的最后一天,一早,儿女子孙便守候在灵堂前,法师念经超度后,他们跪倒在地,趴在棺木下,用手抓着地上盘中的饭菜。付先荣的妻子说,这是家人最后陪父亲在家吃一顿饭。“你们吃完了没有,轮到我们了,父亲就要出门了。”10 时 30 分,付心德的另一位儿子催促着正在棺下吃饭的其他家属,这时,一名 9 岁大的重孙正调皮地抓起一把粉丝,仰面准备往嘴里放。“父亲 100 多岁了,算是高寿,所以我们家里办的是喜丧,大家都希望父亲能一路走好。” 付心德的五儿子付根林说。吃完早饭,儿孙们跪拜在灵堂前,准备与父亲作最后

5、的道别。“父亲走了,他为国家、为民族奋战的精神,将长存于我们子孙后代心底。”付根林说。祈福 男女老少从棺木下钻过中午 12 时 30 分,人群再次聚集在付心德的老屋前,离起棺的时间只有不到十分钟,儿孙子媳们跪成一排,从堂屋一直延伸至屋外。12 时 40 分左右,几位年轻人走进灵堂,准备给付老起棺,一名中年人说,大家都争着去抬,“为高寿老人抬棺,算是开肩,会带来好运。”一分钟后,棺木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从屋内缓缓抬出,从跪在地上的付心德儿女子孙的背上抬过,围观的人紧紧追随,有的搀扶跪地的家属,有的轮番上前抬棺。越往外走,锣鼓声变得愈加密集大声。棺木过去后,付根林等家属再次追赶至棺木前跪下,等候棺

6、木从身上方抬过。“希望老人能踩着我们的身子一路西去。”付根林说。拐过两个弯,付心德的几个儿子拄着贴有白纸的竹制拐杖,排成一排跟在棺木后,一路前行。过路的人纷纷驻足围观,而后跟随送行。走到龙陵抗战纪念广场前一处日军碉堡遗址前,法师让抬棺者停下,并将棺木放在两个板凳上,在棺木前摆了一盘米糕所制的十二生肖,并烧起一炉火。没多久,成群的男女抱着自家小孩来到棺木旁,让小孩从下方爬过,小孩们有的大声哭啼有的觉得有趣,“让小孩钻棺,可以让孩子们壮壮胆,祈福保平安。”之后,大人也开始在棺木下排队钻棺。有抱小孩的大人说,他并不是付心德亲戚,只是邻居,“我们都很尊敬付医官(付心德)”。中午 1 时许,起棺,鸣炮。

7、付心德儿女子孙背靠日军碉堡遗址向父亲的棺木跪拜,作最后的道别。一串鞭炮响过后,棺木被抬向远山。合葬 与去世数十年的妻子相依付心德的五儿子付根林称,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父亲下葬的地点就已选好,老人的棺木也是在那个时候做好的。“母亲去世已经有几十年了,但下葬时就给父亲也挖好合葬墓穴,如今他去世了,我们将遵照老人的意思让两位老人团聚。”付先荣说,为表示对父亲的尊重,家人一致同意不火化,“将父亲下葬后,我们会把老人生前用过的遗物装在骨灰盒,在松山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父亲的雕塑前下葬一个衣冠冢。”“父亲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生前没能去松山上看看自己的雕像了,上一次雕塑群落成典礼,因为种种原因,父亲没去成,后

8、来云南信息报的工作人员还亲自到家里给父亲颁发抗战功勋奖章,父亲和我们都很感动。”付先荣说,给父亲安放衣冠冢的具体时间还没有定,要等父亲的遗体安葬后,再找合适的时间上松山敬魂祭祖。下午 2 时许,付心德的遗体被葬在其妻子的棺木旁。付心德之子:会将奖章永远保存付根林说,本报赠送父亲的抗战功勋奖章,将永远地保存下去,“这是社会对父亲抗战的肯定,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尊敬,我们作为后代,非常有必要进行收藏。”王启旺的父亲王海彦与付心德是战友也是河南老乡,坐在付老的老房子外,王启旺看着一排排的花圈,心中难藏惋惜。“他为民族、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但是生前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今政策给抗战老兵很多帮扶,但是这种

9、帮扶还是来得有些晚了,希望还在世的抗战老兵,能在剩下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时间都是按秒算的。”在邻居的眼中,付老是一个心态随和喜欢笑的老人。“战争时期,他几次从战场捡回一条命,救过同胞也救过日本人,见过尸体也流过血,战争结束后,他被打成反革命,蹲过监狱,被发配过边境,但是对于这些遭遇,老人都没有埋怨。”王启旺说,付老生前被发配边境时,因为年纪大,所以当地人并没有让他做重活,“他平时会给别人修伞给别人看病,有时候见到看病的人家里穷,很多情况下都不收钱。”付心德的儿媳说,“父亲一直教导我们,年轻就要多锻炼,他说以往他在战场上见了很多惨痛的场景但都没有害怕过,他总是说不要被苦难吓倒。”“每次

10、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会想起父亲的话。”本报记者 肖辉龙 发自龙陵“他见证了祖国由屈辱走向强盛,对满身都是抗战记忆的老兵来说,他走得太仓促了。付老的与世长辞,对悲壮的中国抗战记忆是一种损失。”“先辈的抗战精神并未走远,抗战老兵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社会在进步,民族在复兴,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忘记老兵。前一阵子民政部门出台了一些关爱老兵的政策,但是还没有落到实处,力度也还远远不够,期待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团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抗战老兵的最后关怀行列中来。”松山远征军雕塑群创作者李春华“我们很感谢各界的关心。因为父亲年长且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付心德之子付先荣周义龙追

11、悼会戴奖章留影成最后遗像昨天上午 10 时,在青龙山殡仪馆空旷的追悼厅里,抗战老兵周义龙的追悼会正在举行,这位一生信佛的老人走得那么突然,再也不能给人讲他最喜欢讲的抗战历史,再也不能颂读佛经,为他死去的战友祈福。“没想到他会走得那么突然”预计 8 时 30 分举行的追悼会,一直推迟到将近 10 时许,一幅标准的彩色遗像挂在追悼厅墙壁正中央,照片中周义龙双目炯炯有神,别具一格的白胡子,灰色外衣上戴着本报 9 月 3 日在海埂会堂为他颁发的抗战功勋奖章。“那天活动结束后,他一到家就立马要我们带他去照相馆拍照留做纪念,好在临终前领取了这枚奖章,了了他一辈子的心愿,全家人都感谢你们。”周老大儿子周光应

12、说。“父亲天天戴着奖章不肯取下来,每当有人问他周老你这是在哪捡了个奖牌,他就会很得意地大声说这是我打鬼子得来的,他最高兴的就是别人听他说抗战的历史,只要有人肯听,他可以坐着说一下午。”周光应说周老特别“宝贝”这枚奖章,所以选遗像照片时,家人一致决定用戴着奖章的这张。“他身体一直都很好,以前每天走五、六公里锻炼,现在走不了那么多路,也要每天在家里动动脚手,摇摇脑袋。我们根本没想到他会走得那么突然。”看到花丛中安详“入睡”的父亲,周光应止不住哽咽起来,亲友也围在周老遗体旁,失声痛哭。最骄傲的是参加抗战,从不后悔这枚小小的奖章也成了整个追悼会上,周义龙和“抗战”“老兵”最重要的关联,他生前的单位领导

13、虽然出席了追悼会,但没致辞,大儿子简短的致辞中也只是在感谢各级单位对追悼会的支持,并未对父亲的抗战经历做任何描述。尽管周义龙生前很喜欢讲述他难忘的抗战经历,但 7 个子女中,无人可以完整地描述父亲的这段历程,一直陪伴他的小儿子周光海回忆说:“讲得最多就是打飞机,父亲当时是山炮炮长,说那时的山炮可以从汤池打到宜良去,但父亲的山炮都是对着天空打,专门打日本人的飞机。”说到父亲记忆中的山炮,周光海反而对用战马驮运山炮的事记得比较清楚。那时交通极为不便,山炮全部要靠人背马驮,战马也成了周义龙最亲密的伙伴,因为去给战马打马掌,周义龙和部队在大理走散。也因为战马,周义龙被定为“潜伏特务”,屡次被批斗。周光

14、海拿出一份复印件,上面写着“平反证”,那是 1979 年宜良县颁发的,上面清楚标注着:周义龙在文革期间,被划分为“国民党潜伏特务”被批斗的事实不属实,给予平反。据周光海回忆,抗战胜利后和部队走散的周义龙流落至汤池,一直靠卷纸烟卖为生,因经营得当,还开了个小商店。有一支国民党部队从汤池经过时,挨家洗劫了沿途商铺,当到达周义龙的商铺时,带队的长官一听周义龙口音,知是北方人,一问还当兵打过仗,这个长官不仅没有抢劫周义龙的商铺,还给他留了一匹战马,让他用于经商。“后来运动时,其他商贩就揭发我父亲,说他是潜伏特务,不然为何国民党军队单单不抢他,还给他战马。每次运动都没逃过批斗,我父亲有口也说不清,最后工

15、作组去安徽调查,发现父亲老家穷困潦倒,他根本不像做特务的样子,才给平了反。”对父亲的这段经历,如今周光海已能平静讲述。“他这一辈子受的磨难太多,但参加抗战是他最骄傲的事,他从没后悔过。平反后,压在他身上的那座山终于塌了。”周光海说。生前常为死去的战友诵经一生虔诚信佛,是周光海对父亲最深的记忆。据周光海介绍,父亲没当兵前在上海时就开始信佛,后来在战场出生入死后,更加相信冥冥中有天注定。周光海特别在家中为父亲设置了一个佛堂,“他天天早上 5 点钟就起床烧三炷香,晚上 8 点钟烧完三炷香后就准时睡觉。”在一旁的周光应也说,父亲每天出门都会带着一个念佛机,不时会念上两句。因为相信前世今生,“他常常和我

16、提起死去的战友,战死的,病死的,饿死的,每次说起来都摇头,说战友死得太惨了。他没事就会跪在佛坛前为他们诵经,超度他们的亡魂。”周光海说。除此之外,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周义龙都会带着儿子给战友烧纸钱,特别那些一起从安徽过来抗日的战友。“他们从北方来云南,很多人不是战死的,而是水土不服病死了。后来和我们父亲一样流落在这里的老兵还有几个,但前些年都去世了。父亲一走,这些北方老兵一个也没有了。”周义龙之子:希望将来父亲的名字能留存极其简短的追悼会很快结束,周义龙的亲人们全部聚集在火化场前等着遗体火化,最后的仪式是和骨灰做告别。忙着招呼亲属的周光海抽空对记者解释说,本报 9 月 3 日在海埂会堂颁发的抗战功勋奖章,虽然父亲很珍视,但家里还是决定留下来,做个纪念,证明父亲曾经为国家而抗过战。就在领到这枚奖章不久后,宜良县民政局也找到周义龙,将他的资料做了详细登记,这是自 1979 年周义龙被平反后,首次有政府部门过问他的国民党抗战老兵身份,相对于以前的忐忑,一家人都对这次民政局调查表示了极大的赞许。“上个月看到你们的报道,就是民政部下发关于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红头文件,我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