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4454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双版纳密林奇观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心得教学心得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人教版)一篇写景文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独木成林、树上植物园、神奇的树木、天然水壶等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密林神奇景观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1)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2) 、学习课文按照“总分总”的思路,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为了能让学生掌握重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一、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导

2、语: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同学们游览过桂林的山水,江苏宜兴的善卷洞,今天老师带大家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去看看那里的密林奇观。现在让我们一同向西双版纳出发吧!(板书:15 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播放有西双版纳民歌伴奏的风光片,那优美的音乐,奇特的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全体学生认真地欣赏着西双版纳的风景,初步了解了西双版纳密林的奇异景观。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1传统的教学是从前到后教学,而我让学生初读课文,按 “总分总”的思路分段后,先来学习第二部分,即课文的第 2 至 5 自然段。(一)学习第二部分。(一)学习第二部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奇异景观,还

3、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这部分教学分五步:1.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大榕树”图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独木成林”这一奇观的自然段。(2)读本段,找出中心句。(3)讨论:这样的奇异景观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 )(4)指导朗读。先引导学生体会看到这样的奇异景观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来。(5)总结出学习方法。并显示在幻灯片上:A.找出中心句。B.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的?C.有感情地朗读。2.自学第 3 至 5 自然段。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它景观。在此同时,定时播放相应的树木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3.汇报学

4、习成果。逐段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树木的奇异。如:读2描写“黑心树”的一段时,要重读“每年可长高两米左右” 、 “经过两年砍伐之后,生长速度加快,每年长高三四米”等数字描写,以突出其“生长速度惊人”这一特点。4.扩展知识面。至于“望天树” ,文中没做过多描写,我据所查资料给学生讲解:西双版纳的“望天树”高达 70 米,树干光滑,连一根小枝条也没有。学生听后, “哇”地一声惊叹起来。5.小结写作方法。第二部分的四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都采用先概括说,再具体说的写法,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其他句都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这一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二)(二) 、学习结尾段和第一段。、学习结尾段和第一段。齐读结尾:西双版纳的密林是神奇的,你不想到那里去看一看吗?它到底在哪儿呢?那里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此段了解到西双版纳真是个神奇美丽的植物王国!(三)(三) 、总结。、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看到了那里神奇的景观,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收获真不少!三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三布置新颖、有趣的作业 。 (出示幻灯片)想不想做个导游带你的家人一起走进西双版纳的密林,共同领略那里奇异的景观呢?那就快准备一段解说词吧!这样的作业不仅3扣住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写作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