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4450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5九年级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24 分) 1、诗词默写(10 分)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与朱元思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悠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 韦应物滁州西涧中,两句蕴含 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将陆游游山西村补充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钟声响起,院长 dnglmbi( ),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 jinm( )。 腹侧留下一道道的 chungy( )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

2、疤。(那只雄吐绶鸡)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lishxingxing( ) 地向他走来。 3、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明办事不调查研究,不和别人商量,他这种办事果断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将“批评”改为“批判”)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将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产品”调到第二个分句“但”的 后面)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将 “月光”和“一齐”去掉) D、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

3、口的一个漆 黑的大门。(去掉“独自”)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C、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主席台。 D、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小说集中几乎无精彩之作,只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5、仿照下面的句子,在空白处进行仿写。(4 分)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慈善家说:“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就是美,一种人性的美。” 说:“,” 二、阅读(46 分) (一)(10 分) 初,权

4、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 / 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译句。(4 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即更刮目相待 自力更生 B但当涉猎 但闻机杼声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8.仲永毁于父亲之手,而吕

5、蒙成于孙权之劝。这两个关于学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 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一谈。(3 分) (二)(9 分) 记母教铨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 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 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 “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 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纺绩:织布。句读(du):句子中间停顿 的地方,泛指文章。夏(ji)楚:责打。

6、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2)至夜分 至: 10下列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3 分) A、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 B、儿子到了这里可是不学习,凭什么去见你的父亲? C、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你凭什么去见你的父亲? D、儿子到了这里可是不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的父亲? 11整体把握: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在原文中划出表示铨母教导结 果的句子。(4 分) (三)丝路织锦(10 分)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

7、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 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 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并 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 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 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 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

8、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 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 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 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 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 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服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 物上有所体现。 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3 / 5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

9、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 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丝绸之路沿途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 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 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等。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 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图案图样。联珠团花的花 朵变得饱满,花瓣轮廓更加细腻,层次也更丰富,发展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 的“陵阳公样”,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有

10、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 和刺绣,那一方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淡静,或模糊或清 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再次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 大漠孤烟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双向汇流的通道。12、下面对短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平纹经锦、斜纹经锦、联珠纹锦。 B、第 2 段在全文中,内容上总领下文,引出对织锦织法和纹样发展变化的说明;结构 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由丝绸之路引出的织锦,开启下文对织法的详细介绍。 C、短文 36 段按时间顺序,说明了“织锦的织

11、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 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D、织锦发展到唐朝时,平纹经锦开始向斜纹经锦转变,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 的新样。 1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丝绸之路是二条以长安为起点,直到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 B、中原丝织品上的西方元素纹样和图案是西域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影响的结果。 C、丝绸之路沿选出土的丝绸文物有不少,主要是织锦,少量为绮、绫和刺绣。 D、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14、细读第段,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4 分) (四)松子茶(17 分)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

12、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 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 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 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 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 怎么吃呢?”我疑惑

13、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 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 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 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4 / 5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 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

14、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 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 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 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 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 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

15、是香的,但花的 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 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 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 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 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 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 未料这离别

16、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 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 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 “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 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 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 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5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4 分) 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 指出“情怀”的含义。 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