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改革研究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634314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休制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休制度改革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本科生论文本科生论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作者单位:作者单位:金融学院保险金融学院保险 12011201 班班姓姓名:名:郝彬凯郝彬凯学学号:号:12030501201203050120联系电话:联系电话:155270316155270316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低收入国家的男女平均退休年龄分别为 57.7 岁和 56.1 岁。 前者更接近 65 岁的老年人年龄标准, 后者则更接近 60 岁老年人年龄标准。退休年龄的社会基

2、础是一个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现实前提,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健康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公共财政收支状况、 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甚至还包括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在对退休年龄的规定上显现出的差异性要远远大于对老年人年龄定义的差别。无论是退休年龄的白然基础,还是社会基础,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口状态变化而变化。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并非永远不变,应该随着其白然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变化而做出调整。相比自然基础而言,其社会基础的变化更快,也更为复杂。因此,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

3、实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第 4 页际退休年龄显现出更大的差异性。(二)退休年龄背后的利益关系(二)退休年龄背后的利益关系概括来讲, 退休年龄及其调整涉及到社会代际关系和社会性别关系, 并突出体现在劳动力市场、职场的竞争上和收入的社会再分配上。代际关系是影响退休年龄改革的最重要社会因素。 与退休年龄相关联的社会代际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收入再分配领域;二是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职场竞争。由于人口转变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造成了不同代际之问的人口规模的显著差异,由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财务机制是收入的代际转移, 因此, 在代际规模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后代

4、人承受更大的税务负担,收入的代际社会再分配关系就会失衡。社会代际关系矛盾发生的另一个领域是劳动力市场和职场。 在高失业率情况下, 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推迟退休年龄将不利于年轻人的就业, 同时也会加剧职场上的竞争,进而导致社会代际关系的紧张。因此,退休年龄规定的调整不仅要考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力供给形势。(三)提高中国退休年龄对就业形势的积极意义(三)提高中国退休年龄对就业形势的积极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 提倡提高退休年龄与反对提高退休年龄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对就业形势的影响上。现代劳动市场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均衡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中最重要的含义之一, 便是经济中没有固

5、定上作数量这样的东西,可就业的数量是一个变量,它取决于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和均衡上资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来自于对它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消费需求。 由于劳动投入量的多少还与技术、 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在经济话动中的投入量和配置方式相关, 因此就业量的大小仅与这些因素有相关关系, 而与人口本身是无关的。从长远来看, 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对就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种积极囚素来自于三个方面:在保障水平一定时,提高退休年龄叮以大幅降低养老命的支付,这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叫一以作用于就业的增加;提高退休年龄叮以节约人力资源、增加国民产出,从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提高退休年龄从而降低供款

6、率,可以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四、四、关于退休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关于退休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一) )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科学调整女职工退休年龄。 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将男女退休年龄拉平, 约有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第 5 页60%的国家规定男女同龄退休。女性比男性早退休的政策初衷是为了照顾女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退休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早退休不利于女性经济自立,侵犯了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因此,应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尽快出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逐步将职工的法定退休

7、年龄提高到 65 岁。建议在今后 10 一 15 年内, 每年或每两年提高一岁, 直至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都调整到 65 岁。目前,我国人均寿命的普遍延长、健康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工作年限在提高,提高退休年龄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调整时,还要考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制定出政策调整统一的时间框架,根据不同地域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结构及其发展走势,允许不同地区根据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调整时间表和实施步骤。( (二二) )尽快推行弹性退休政策尽快推行弹性退休政策弹性退休政策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 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方而具有某种弹性的较为灵活的选择。根据我国的国情,逐步改革传统

8、的“一刀切”的退休制度,尽快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可以通过渐进调整的方式,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一是对专业技术性强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可适当延后退休年龄,充分发挥智力劳动者的潜力,只要他们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继续工作至 70 周岁甚至更高。二是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岗位对退休年龄的不同的权益诉求。如大部分机关干部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但很多一线工人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则希望提前退休。 退休制度的改革要从大多数人群的利益着眼,通过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就业制度、保障制度等各个层而改革的跟进与配套在效率与公平上找到平衡点,既能充分体现退休政策的灵活

9、性,又能维护制度法规的严肃性。( (三三) )取消提前退休制度取消提前退休制度提前退休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 退休职工脱离了原企业,完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 继续执行提前退休政策, 不利于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和持续发展。提前退休年龄最低的只有 45 岁,大大拉低了职工退休的平均年龄。只有取消提前退休制度, 不允许提前退休职工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任何职工都必须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才能办理退休手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待遇。( (四四) )实施标本兼治的退休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标本兼治的退休制度综合改革鉴于我国的基木国情, 今后几十年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还会日益

10、尖锐,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使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巨大压力、 失业压力同养老保险及退休制度构建产生了很大的内我国退休制度现状与改革探究基于退休年龄的思考第 6 页在冲突,退休制度改革要从调整发展模式入手才能解决根木问题。要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中间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和发展就业岗位,实行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失业,缓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随着就业的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持续增长,基金收支平衡,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 (五五) )统一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 一是要符合权利和义务

11、对等的原则,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合理负担养老保险费用,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实现待遇与缴费挂钩。同时要统筹安排企业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逐步缩小二者的差距。二是要符合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把事业单位纳入企业,尽快把各类性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起来。(六六)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一是进一步改革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和办法。原则是不能降低离退休人员现有的生活水平,要逐步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同时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加年金补贴,用于鼓励缴费时间较长的退休职工。按照缴费年限计算年金补贴,退休年龄越晚年金

12、补贴比例越高。 二是将救济抚恤性质的待遇支出从养老金待遇中剔除, 养老金只支付纯养老待遇和丧葬费用。 救济抚恤性质的支出应从民政的救济费和低保费等其他渠道予以支付。 三是将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从 15 年逐步提高到 20 年, 提高领取养老待遇的门槛。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物价上涨、 缴纳年限等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增长调整数学模型,通过社会保险精算,对养老金水平做出及时调整。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钟函杉、李姿含、彭小敏我国的退休制度与延长退休年龄改革魅力中国2009(7)张宗华、陈海军关于退休制度改革的探讨天津社会保险第 41 期李建民、李涌平退休年龄延长的是与否人口与发展2011第 4 期陈珊珊、吴志旻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消费导刊20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