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大堰河》》赏析赏析这首诗写于 1932 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 “左翼美术家联盟 ”被国民 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 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 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 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艾 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 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 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 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 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 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 “枯死的瓦扉 ”的故居,是 “被典押了的一丈 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 “草盖的坟墓 ”她的生活是 “乌黑的酱碗 ”, 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 ”,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 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 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 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
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 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 “我”,抚摸“我”,在“我”离 开她时,她还在夸赞 “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 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 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 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 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 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大大堰堰河河原原型型诗中“大堰河”的模特儿就是 “大叶荷”原来“大堰河”是“大叶 荷”的谐音艾青家乡浙江金华方音 “大叶荷”与“大堰河”是一样的 距离艾青家的村庄 ——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做 “大叶荷”的 村庄保姆大堰河的苦难经历正同祥林嫂那样,似乎连姓名都没有,以村庄 的名字“大叶荷”替代为她的姓名她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 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
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 “大叶荷”村,于是村 上的人都叫她为 “大叶荷”所以诗的开头写道: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 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初学此诗的中学生,往往以为 “大堰河” 是一条“河”的名字,拟人写法这一点讲清楚,有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大堰河善良、勤劳、坚强,的确是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饱受 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得到的是 “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 但她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性格坚强清早,搭好灶火,操劳饭食;深夜, 缝补儿子们被荆棘扯破的衣服有时还要包好 “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 ”, 掐死“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 ”尽管要做的事很多,但仍要用 “厚大的 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 “她含着 笑”洗衣、涤莱, “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 表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大叶荷成为艾青的保姆呢?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的一个叫畈田蒋村 的地主家庭母亲叫楼仙筹,生艾青是难产,艾青三天三夜才从娘胎里出世 长辈们以为很不吉利,请算命先生占卜,说艾青在家要克死爹娘,便规定他 对自己的父亲只能叫 “叔叔”,对自己的母亲只能叫 “婶婶”,不能叫 “爸爸”、“妈妈”。
艾青父母封建迷信意识很浓,为了避免 “克死爹娘” ,索性就把艾青扔了出去,寄养到十分贫苦的大叶荷家中然而,贫苦到了 极点的大叶荷,正象祥林嫂敢于砍土地庙的门槛那样,不信神鬼,不信算命 先生,不因艾青受父母的歧视而对他冷淡,而是充满了对他真诚的热爱和希 望:“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 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 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 河,深爱她的乳儿! ” 艾青长到五岁,父亲蒋忠樽叫他念书去了这时,艾青便惜别了大叶荷 过惯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艾青,带着满身的尘土和泥浆回到自己家里,却 再也过不惯地主家的生活艾青刚离开大 叶荷时,常常偷偷地跑回到大叶 荷家里去;在自己家里,也喜欢同雇农、大叶荷的第三个儿子睡在一起长 大后的艾青,终于背叛了资本阶级,坚定地站在贫苦农民的立场上,对哺育 他的善良、勤劳、坚强的大叶荷表现了深厚的情谊和无限的敬仰艾青后来 回忆这段难忘的童年生活时说: “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 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作者写确有其人的大叶荷,但却不被真人真事所局限文艺作品中的人 物和事件不是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也不是机械地照搬生活的现象,而是经 过作者的辛勤劳动,从丰富的生活中加以概括提炼,创造了高于现实生活的 艺术形象大叶荷这样的人,在旧中国有千千万万,到处可见,遍地皆是, 但“大堰河”这个艺术形象,却比生活中的千千万万的大叶荷般的人物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所以当读者一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 不仅感到真实可信,形象亲切,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美的教育[2] 诗诗歌歌结结构构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 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4─11 节)回忆大堰河的乳母生涯、佣工生涯及大堰河对自 己的“深爱”,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 河的怀念与尊敬 (触景生情,追述大堰河的一生 ) 第三部分(12─13 节)回到现实 ,讴歌赞美大堰河 . 写写作作特特点点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转性的抒情诗 (自由诗)这种诗 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 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 ‘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
‘自由 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 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 ”(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 “自由”其外,“诗神” 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就这首诗的总 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 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 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编辑本段作作者者简简介介艾青像艾艾青青 (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 蒋海澄,笔名莪伽、 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 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 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 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 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 ”的1932 年诗人加入 “中国左翼美 术家联盟”同年 7 月 12 日,艾青和其他 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 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 ”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 “颠覆政府”, 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 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 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其诗作《我爱这土地 》 《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