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33653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有九百个农民奉命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秦始皇死後第二(公元前 209 ),有九百個農民奉命上守邊,途經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時遇大雨,預計無法依期到達。其中陳勝、吳廣覺得與其因誤期被處死,如起兵反秦。他們組織其他人揭竿起義,很快就有萬人追隨,陳勝自為王。陳勝的軍隊雖然聲勢浩大,但半後被秦軍擊潰。然而這時反秦勢已從全國冒起,局面一發可收。 東漢末,貪污腐敗橫,民聊生。鉅人張角創太平道,以治病為手段,向民眾宣傳反政府思想,並在各地組織民眾,並於公元 184 發動全國叛。 太平道信徒以黃巾裹頭為標記,政府稱他們為黃巾賊。黃巾民變初期聲勢浩大,佔很多州郡,全國震動。朝廷於是調集重兵討伐,足一把黃巾主擊潰。 楊廣即位後,即下動用民伕二百

2、多萬,大規模修建陽。他為巡遊江都,下開鑿運河,又在運河岸興建宮別苑四十多座,動用上百萬的人。楊廣因為高王肯入朝稱臣納貢,先後三次東征高。為東征高,他徵召三百萬軍民,開鑿運河,修造船隻,運送食、器械。男丁足,子也被徵用。由於途遙遠,運輸困難,天氣又嚴寒,少人戰死及病死。結果三次出征都失敗,軍民死亡過百萬。 楊廣還修長城、築馳道,亦動員為百萬的人民。楊廣在位十三,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迫使百萬農民開家園,少人役至死或戰死,農田荒棄,食減產。遇上災荒,人民要靠食野菜、樹皮充饑,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在楊廣的政下,山東農民首先聚眾反抗,其後,隋朝官員亦起兵反叛。初期的叛都被隋兵平定,但民變兵變斷。公元 6

3、16 密瓦崗軍攻入陽,最後陽被攻陷,反隋動在全國紛紛出現。煬帝無法收動的局勢,妃嬪、侍衛、官員等到江都逃避。公元 618 ,江都缺,侍衛長官死煬帝,隋朝滅亡。 唐朝安史之後,國家四分五,經濟衰壞,民生困苦,少人起事作,其中以山東地區的黃巢規模最大。黃巢叛民轉戰南十,並攻陷陽、長安,建政權。唐政府得沙陀兵協助,苦戰八,才平息事,但國家統治根據已經穩。 黃巢成員之一的朱全忠投唐朝,被封為節使後,斷擴張勢。公元907 ,朱溫廢掉唐哀帝,自為帝,定國號,唐朝亡。 元朝的統治,沒有政治想和政治責任,它的政治工作只有項:一是鎮壓反抗,一是搜刮財富。蒙古人入侵中原以後,各地的反抗活動經常發生。而且統治者階層

4、急速腐化,爭奪帝位,生活奢侈,官員貪殘,民憤越積越大,民眾的反抗亦越越。 元末黃河泛,政府但救濟災民,還強徵十五萬民伕修治黃河。 白教徒在首韓山童、福通等導下,乘機起事,他們以紅巾裹頭為標誌,稱為紅巾軍。白教起事之後,全國響應,起義隊伍眾多。元朝政府苦撐十多,公元 1368 ,朱元璋的軍隊攻入大都,元順帝逃回方,元朝滅亡。明末政治昏,大農民失去土地,政府的賦稅卻斷加重。明思宗時,陝一帶發生災荒,到處饑民,很多農民被迫聚眾反抗官府;同時由於國庫空虛,長期沒有給邊防軍餉,少軍人叛變;政府又大裁減驛站,大批驛卒失業。這些饑民、叛軍、失業者,形成龐大的民變隊伍。 各股民變勢中,以自成、張獻忠的規模最大

5、。自成號稱闖王,在西安建大順政權;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權。公元 1644 ,自成兵攻入京,明思宗自縊而死,明朝亡。 朝代朝代 民變名稱首民變名稱首 民變起因民變起因 民變結果民變結果 1. 秦秦 陳勝、吳廣 奉命守邊未能如期到 達,怕被處死,被迫起 兵 被擊潰,但引起全國反 秦動 2. 東漢東漢 黃巾 宦官、外戚替權 被平定 3. 隋隋 瓦崗軍 隋煬帝停役百姓, 征伐高,民生痛苦 攻陷陽,引發全國反 隋動 4. 唐唐 黃巢 國家分、經濟哀壞、 民生困苦 被唐政府外借的沙陀 兵擊敗,但動搖唐的 統治根基 5. 元元 紅巾軍 元朝政府官員貪殘,黃 河泛也救濟災民 引發全國反元動 6. 明明 自成、

6、張獻忠 陝災荒,飢民處處, 士兵沒有餉,驛卒被 裁減,三者合 自成攻入京,明崇 禎帝自縊死 試綜合資一至,完成以下的民變爆發因果關係圖。 你亦可以設計一腦海地圖,表達民變爆發因果關係。 國家的統治情況: 對人民生活產生的影響: 激發因素 激發因素 激發因素 激發因素 民變爆發 引言引言 各位同學有沒有玩過戰棋呢?現在就有一個機會,讓大家發揮無限創意,設計一個戰棋遊戲,供自己及朋友玩耍。 設計概設計概 這個遊戲模擬古代中國一次民變。遊戲一方扮演民變袖,目的是推翻腐敗的朝廷,建新朝代。另一方扮演朝廷,目的是鎮壓民變,延續皇朝的統治。 棋盤棋盤 戰棋的棋盤與象棋等棋遊戲同,它是由一個一個角形組成,而

7、是國際象棋那樣由正方形組成。同學先在一張圖畫紙畫一些相的角形,像蜂巢那樣。面積由同學自決定。角目多,完成遊戲需要多時間;角形目少,遊戲時間相對較少。一般,10 格 X10 格就可以。畫 100 個相的角形後,在東、西邊盡頭選取一格,在該格標示一個城市,它分別代表朝廷的國都及農民軍的大本營。誰先把軍隊移入對方的國都或大本營,誰就是勝者。 棋子棋子 準備一些棋子,可用象棋的棋子。每一棋子代表一支軍隊。棋子目限,棋子多,發生戰鬥的機會就會增多;棋子少,發生戰鬥的機會相對減少。棋子目將隨遊戲的進展而有所增減。建議雙方最初的棋子目應相同。一般,朝廷勢應較民變勢為大,因此,朝廷應擁有較多軍隊 (棋子),具

8、體目由同學自決定。 如何增加軍隊的目呢?同學請在棋盤選取一些角形,標出一些城市,同學可巧中國地圖,給這些城市取一些真實的名字。誰能把軍隊移入這些格,就代表攻佔這些城市,每攻佔一個城市,就可增加一支部隊。同學可把新的部隊部署在城市或方圖一格的範圍內。相反,如果已方的城市被對方攻佔,每失一個城市,就要從棋盤取走一隻棋子。 佈局佈局 在棋盤從左至右沿角形格子的邊線劃一條線,把棋盤分為部分。這條線是朝廷與農民軍土的邊界線。雙方只可在已方的首都與這條邊界線之間佈陣。至於在哪一處地方劃界,由同學自己決定。如想加強朝廷的,可把邊界線推近農民軍的大本營。相反,如同學打算模擬民變快將勝的形勢,可把邊界線劃近朝廷

9、首都。 移動移動 雙方移動棋子,當到已方時,可移動棋盤上所有已方的棋子一格,任何方向均可,但只能移入相鄰的格子,能跳格,也能移入已方或敵方棋子佔據的格子。換話,每格只可容納一隻棋子。每隻棋子只可移動一次,但無需每隻棋子也要移動。 戰鬥戰鬥 當已方移動完棋子後,可選擇已方與敵方相鄰的棋子,展開戰鬥。已方可選擇一隻或多於一隻已方棋子攻擊敵方一隻或一隻以上的棋子。只要這些棋子之間能互相接就可以。但要符合以下原則:已方每個棋子只可攻擊一次,敵方每個棋子只可被攻擊一次。完成一場戰鬥後,再進另一場,直到已方決定再進戰鬥為止。 戰鬥是這樣進的。已方動用多少棋子進攻,就擲同樣目的骰子,敵方有多少棋子被進攻,就

10、擲相同目的骰子。哪一方骰子的點較大,哪一方是勝。如點相同,則防守一方獲勝。負方需要把棋子後撤,方向由勝方決定。負方撤退後,勝方可把予戰鬥的棋子移入負方原先佔據的格子,也可選擇進入。 :已方用隻棋子進攻敵方一隻棋子。已方可擲骰子,敵方只可擲一。因此,兵越大,勝機會越大。這樣,雙方必須盡攻取多些城市,增自己的兵,這樣才有較大機會獲勝。 已方完成戰鬥後,就到對方移動,然後是戰鬥。接著到已方移動、戰鬥。如此推,直至遊戲結束 (即一方攻佔對方國都或大本營為止)。 另外,由於朝廷腐敗,士氣低,扮演朝廷一方必須在每次戰鬥的骰子目減去一點。而農民軍士氣正盛,在每次戰鬥均可在骰子目加多一點。 地形地形 同學可運

11、用創作,在某些角形標示山脈或沿一些角形的邊畫些河,增加地形的變化。由於防守在山區較為有,只要防守的一方的軍隊全部位於山區時,戰鬥的骰子點可加一點,或所有守方的部隊都位於河的另一邊時,也可在戰鬥的骰子點增加一點。同學可自設計多的地形,使遊戲變化多。 突發事件突發事件 同學可在遊戲中加入突發事件,增加遊戲的變化,亦可藉此模擬瞬息萬變的形勢。突發事件通過機會咭表示。同學可考一些史事件,製作一些機會咭。如:皇帝駕崩,一位輕有為的皇帝繼位,朝廷戰鬥點用再減去一點,或農民軍開倉濟民,農民軍可增加支部隊,又或農民軍袖患病,起義軍戰鬥點可增加一點,維持五個回合,直到袖恢健康為止。總之,機會咭的內容可謂千變萬化,只要同學發揮無限創意及考史,就可創造出多讓一意想到的事件。 突發事件如何發生呢?同學可自設計一些方法。如每隔五個回合,雙方必須抽一張機會咭,又或在地圖上選擇一些格子,誰把軍隊移入這些格子,需要抽一張機會咭等等。 總結總結 透過設計這個遊戲,各同學可寓學習於娛,喜歡畫畫的同學,亦可花多些心思,把棋盤、棋子或機會咭等遊戲用具設計得加精美,而最重要的,就是可把已學到的知,如史、地等加以活運用。盼望同學能積極學習,爭取佳成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