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633409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86_8088 存储器分段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存储器分段的原因在此之前,我假设大家都理解存储地址以及大端小端的概念。如上图所示为存储器的示意图。那么为什么要引入分段的概念。其实,8086/8088引入存储器的分段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8086/8088 CPU有20根地址线,这样可以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空间为1M字节(存储单元以字节为单位),范围是00000H至FFFFFH。但是我在前一节介绍中说到8086/8088 CPU的寄存器都是16位,那么在传输地址时显然一次只能传输16位有效地址,也就是只足够访问64K字节地址空间。为了实现寻址1M字节物理空间,8086/8088引入了分段的概念。存储器分段的概念所谓分段,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把1M字

2、节地址空间划分为若干逻辑段。每个逻辑段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 逻辑段的开始地址必须是16的倍数,因为段寄存器长为16位;2. 逻辑段的最大长度为64K,因为指针寄存器长为16位。那么1M字节地址空间最多可划分成64K个逻辑段,最少也要划分成16个逻辑段。逻辑段与逻辑段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还可以部分重叠。这种存储器分段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实现寻址1M字节空间,而且也十分有利于对1M字节存储空间的管理。如下图所示为存储器逻辑段的一种划分。存储地址形成要访问某个存储单元,根据我们划分的逻辑段,计算存储单元的地址与所在段的起始地址的差值,称段内偏移(简称偏移)。在整个1M地址空间中,存储单元的物理

3、地址等于段起始地址加上段内偏移。物理地址计算公式如下所示:物理地址 = 段值 * 10H + 段内偏移举个例子:用16进制表示的逻辑地址1234:3456H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12340H+3456H=15796H。其中,段值由段寄存器给出,段内偏移可由指令指针IP、堆栈指针SP和其他可作为存储器指针使用的存储器(SI、DI、BX和BP)给出,段内偏移还可以直接用16位数给出。段寄存器的使用当然,段寄存器的使用也是有规定的。在8086/8088 CPU中有四个段寄存器,可以保存四个段值,但这四个段分工不同。如下图所示为段和段寄存器的引用。在取指令时,CPU会自动引用代码段寄存器CS,再

4、加上由IP所给出的16位段内偏移,得到要取指令的物理地址。当涉及堆栈操作时,CPU会自动引用堆栈段寄存器SS,再加上由SP所给出的16位段内偏移,得到堆栈操作所需的物理地址。当段内偏移涉及BP寄存器时,缺省引用的段寄存器也为堆栈段寄存器SS。在一般数据存取的情况下,则自动选择数据段寄存器DS或附加段寄存器ES,再加上16位偏移,得到存储器操作数的物理地址。此时的16位偏移有多重可能性,取决于指令的寻址方式,下一节将会讲到。通常如果整个程序不超过64K字节,那么使用1个64K字节的段就可以了;如果程序的数据区长度超过64K字节,那么就要在两个或多个数据段中存取数据,这只需要改变数据段寄存器内的段值就可以了。最后,附上段寄存器的引用规定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