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儿歌”唱课堂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3086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北京儿歌”唱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北京儿歌”唱课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3 “老北京儿歌老北京儿歌”唱课堂唱课堂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 左 军实验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后,计算机使得非常棒,因此,我觉得音乐教材中的儿歌教学可以用集中赏析的方法,给学生说唱演练创设一个更大的空间。于是,我翻箱倒柜找藏书,上图书馆,逛图书大厦,选取、分类、编辑、插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对我而言的第一部“巨作”网络主题教学课件“老北京儿歌”。随着一曲悠扬的古乐,古香古色的红漆大门对开,几组红灯笼悬挂于门庭,门楣上的手写“老北京”三字的匾额缓慢地拉出。“同学们,这是哪儿呀?”熟悉的色彩,熟悉的景致,孩子们一下子说出是“北京”“皇城”“平房”“胡同”“四合院儿”。“你们一眼就看出这

2、是北京,说明大家对北京的特点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你们知道过去在老北京的院子里,小孩儿是怎样唱儿歌吗?”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从他们的答案中使我了解到他们对此只是一知半解。为了让同学更好地领会这种地方艺术的特点,我让他们先欣赏了一首小闺女的儿歌以及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看到影片中奶奶抱着小闺女,摇着身体唱着“小小子坐门蹲儿”,孩子们与老北京儿歌之间的距离一下了被拉进了,他们体味着儿歌中的亲情与快乐。“同学们,我们今天先在课件中看看老北京有哪些流传的儿歌,把你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再想一想老北京儿歌有什么特征?”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利索地戴上耳机,鼠标轻点,开始进入课件自学。在“老北京儿歌”主页面上有小耗

3、子上灯台拉大锯、扯大锯跳皮筋小白兔水牛儿小闺女开火车鸡蛋壳壳等十首儿歌,每首儿歌都配上了动画、文字。小白兔的可爱、“水牛儿”的慵懒、祖孙二代“拉大锯”的和谐,老北京儿歌的节奏与韵律中透着当年胡同文化宁静闲适的气息,使孩子们陶醉于儿歌营造的童趣之中。不一会儿二十多台笔记本计算机陆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看,冰冰摇头晃脑地、快速地翻看着儿歌;季泽卿边看边轻声跟唱在分化式密集型的主题学习中,课件中多彩的视频、动画辅助学生诵读、咏唱于一体,让他们直接感受到老北京儿歌的特点。自学完毕,林贝尔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思考问题,他说:“老北京儿歌有儿话音。”陈健豪说:“儿歌有说的也有唱的。”赵子华小结了一下:“

4、儿歌跟生活、游戏有关,贴近生活,短小有趣。”张帆补充到:“最后的音调向上挑,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儿歌六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带着大家又唱了几首儿歌,并在黑板上标出了基本节奏,反复练习验证多次,同学们都发现并基本掌握了儿歌节奏的规律。随后我又建议同学们想想新北京儿歌与老北京儿歌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有人思考,有人和同桌互相议论,有人又回到儿歌主页,进入“新北京儿歌”一项,打开企鹅大海树叶画好伙伴帽子稻草人等儿歌观看演示。“红屋顶,绿屋顶,蘑菇小屋真漂亮,不知谁在里面住,天天快乐把歌唱。”“凉帽布帽,小棉帽,春夏秋冬少不了。宝宝戴上小花帽,又保暖来又俊俏。”不一会同学们就有了答

5、案:有人说新北京的儿歌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有城里的生活,还有农村、大海、南极的,说明新北京人的生活好了,有漂亮的衣服,有美丽的房子;有人说新儿歌的节奏快了点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想他们感受、理解到了不同时代儿歌的内容变化,新北京已经走出四合院的大门,展现出更广阔的天地。大家在我的钢琴伴奏中,咏唱起充满童真童趣的北京儿歌。儿歌带给孩子们快乐和畅想,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演唱并编写出属于新生代的新儿歌,我给他们留下了一道作业,按着你发现的儿歌特点,用你的感觉编演一段儿歌。源自老北京的古都神韵,汇入新北京的现代潮流,孩子们的新生代儿歌还真唱起来了。他们搞起了“儿歌组唱”,还真有点词作家的样子。孩子们在创编中津

6、津乐道,你一句,我一句,“小水牛儿,真可爱,先出犄角后出头,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五福娃,真漂亮,带在身边多自豪,争当祖国好儿郎”有的同学还设计了“儿歌伴舞”,小北京新儿歌真的很地道!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我也有了创作儿歌的冲动,“新北京、新西城,新奥运、新市容,新一代的老北京,各国选手我欢迎”“小计算机,脑子好,输入资料忘不了,唱歌绘画练数学,它是师生宝中宝”,这些儿歌是今日北京的美好写照,我们师生都已融入了其中,融入了对老北京的回忆,融入了对新北京的憧憬!网学感悟网学感悟新课标对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做了如下阐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

7、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儿歌的创作和利用也淡化了,在音乐教学中的儿歌欣赏距离现在生活较远,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的老北京儿歌及新北京儿歌,自己建立了小小音乐资料库,“老北京的儿歌”是这个主题的资源网页。从老北京文化背景入手,用课件营造出浓厚的皇城民俗,进入“老北京的儿歌

8、”主界面,同学们可根据不同的喜好有选择地阅读和学唱,儿歌中传递出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演绎出民俗文化的古老神韵,新老儿歌的对比还可令人感受到北京的变迁和发展。在课上我引导学生学唱儿歌、表演儿歌,在主题学习资源中,学生们自主选择儿歌来学唱,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孩子们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课上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入到儿歌和音乐之中,充分体现了儿歌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兴趣和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儿歌的了解和喜爱。学生们从语言、文字,从画面、色彩中感受到儿歌的韵律、节奏、速度,对儿歌形式、内容有了全面的认识,“唱”起来了、“动”起来了,“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也就自然地渗透其中。小学音乐欣赏

9、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激发表现欲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掌握一定形式的结构规律,“老北京的儿歌”网页中共有 21 首儿歌,580 多个字,在阅读、学唱、表演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初步了解了老北京儿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节奏我请学生创编了不同内容的儿歌,并把创编较好的儿歌让全班同学用拍手游戏的方式说出来,还请他们用计算机打出文字配上图画。看着自己创编的儿歌,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使他们的语感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讲授完这节课使我觉得利用音乐主题网站上音乐欣赏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非常有效的整合方式,我将音

10、乐、语文、信息、表演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展示了课上讲授的内容。伴随着快乐的乐曲、精美的图像,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无形中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和应用。此外课件制作中,我非常注意课件呈现方式科学性、艺术性的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儿歌字体全部采用 2 号楷体字,色彩与背景互为补充,突出主体,减少干扰因素。细节是成功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保证。2008-06-11 “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她唱着,用手板住燕燕的小手指,指着鼻子和眼睛,燕燕笑得咯咯的。 ”城南旧事跳皮筋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

11、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北京儿歌有什么特点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编辑:佚名 来源:未知 【我要投稿】时间:2009 年 03 月 03 日 11 时 48 分 18 秒 访问点击: 172 次儿歌是北京民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们短小精悍的歌唱形式,简练生动的歌词语言,以及淳朴明快、活跃流畅的音调、节奏,具有鲜明的儿童性格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多侧面地表现了儿童们的生活情趣,如水牛儿 车轱辘圆和拜四方等。特别是水牛儿 ,它不仅流传最广,而且在北京儿歌中最有代表性。这首歌早在清乾隆六十年(公元 1795年)由王廷绍点订的

12、霓裳续谱第八卷“云散雨收”中,就有过生动的描述:“云散雨收(呀呀哟),有一个女孩在房檐底下溜瞅,口口声声叫水牛,拣在手里叫它长,说是牛儿啊牛儿啊,你出来吧,妈妈带来的牛肝牛肉,牛儿啊,你先出犄角后出头。”今天,它虽然已时过 200 多年,但仍为孩子们所喜爱。此外,本卷还收入了几首儿歌,如乖小儿和狼来啦虎来啦等,也都很有北京特点。(1)上咕噜台,下咕噜台。隔着墙头叫奶奶。奶奶奶奶您穿的甚么鞋?大花鞋,谁做的?娘做的。请娘来,喝茶来,茶又香,酒又香,十个骆驼驮百双。驮不动,叫马愣。马愣嗽了一口水,喷了小姐的花裤腿。小姐小姐你别恼,弄把火,咱俩烤,烤不迭,车来咧。甚么车?红板绿板大牛车。甚么牛?金牛

13、、银牛。甚么鞭?挂拉鞭,跟着小姐上西天。西天有个小孙猴,咬了小姐的妈妈头儿。(2)小小子,摘棉花。一摘摘了个小南瓜。爹一口,娘一口,一下咬了孩子的手。孩子孩子你别哭,明天给你买个拔浪鼓。白天拿着玩,夜里吓老虎。(3)小小子,坐门坎儿,摔了个跤,捡了个钱,又打醋,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4)一锅饭,满屋香,哥哥尝,弟弟尝,哥哥饱,弟弟饱,一块玩,一块跑,不打架,不争吵,爹娘看着好不好。(5)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蒸包子,肉碟子,一下撑你个两节子。(6)亲是亲,财是财,吃了我的桑葚拿钱来。(7)孩啊,孩啊,你别哭,跟着妈妈

14、把牌赌。赢了钱,买烧饼。输了钱,粜高粱,你爹来了别嚷嚷。(8)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看你下来不下来。追忆儿时京城的歌谣追忆儿时京城的歌谣(2008-07-12 17:21:05) 转载标签: 老北京童谣儿歌文化分类: 重游老北京 歌谣没有什么曲调、平仄,但有板有眼,歌谣没有过多的含意,但极为上口,世代相传。歌谣是母亲对孩子们的幼教,歌谣是母亲对孩子的启蒙佳篇。歌谣让我回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趣,妈妈口中的歌谣似蜜般甘甜。注:歌谣指的就是儿歌和童谣。当我们收集这些歌谣时,往事旧景重现。奶奶、姥姥、姑姑、妈妈、姨妈的声音总是萦绕在我们的耳边。这些歌朴实无华,没有什么曲调,

15、也没有什么文采和词汇,但或多或少讲究些节奏和音律。其内容较多的反映出了广大贫苦市民的愿望,其简短、对称,有板有眼。因为其合辙压韵,易于上口,加之词语中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这些歌谣从她们口中自然流出而继承与发展着。其生命力极强,能传数代。不过,社会进步得太快了,这些古老诙谐的语句终将被人们遗忘,因为它们太陈旧、太古老了。现在的孩子也唱拍手歌,曲调没变,不过换了歌词。变成了飞机、火车,手枪、大炮,红绿灯、麦当劳、冰激凌等新内容、新词语。明代以前北京城里的人多是移民而来。因此,儿童歌谣来源复杂,其中以山东、河北两地居多。自清在京建都后,京城儿童歌谣中的满洲人的成份加强并占绝对多的比例。因笔者即是满族

16、人满洲与满族截然不同,其称呼应以辛亥革命前后为界,加之清代距今较近,所以本文中清代、民国时期满族的妇孺歌谣占绝大部分。妇孺歌谣皆为民歌之范围,民歌,民歌,即为人民创作之歌。这些童谣除为文史、掌故民俗添写些素材外,还可以令我们怀念这些童谣的创作者们。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却流传至今。而我们或者有相当年龄的老北京人对儿时的歌谣一定的深刻记忆。有的歌谣甚至对笔者的一生都有者极深的影响。这些歌谣伴随着我,也伴随着数以千万计的孩子们成长。想必下面的几首歌谣,会引起我们对儿时天真的童趣的美好回忆吧。1、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八五五六,五五八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