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2892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苏洵的论文项籍赏析项籍苏洵项籍苏洵的一篇论文,项籍即项羽,是三国时期的大将。苏洵的这篇项籍不 同于其他论述项羽的文章,没有赞颂项羽作战英勇,也没有替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同 情,而是分析了项羽战败的原因,认为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但缺乏谋略,犯下 了战略性的错误,才失去了掌管天下的机会。苏洵画像项籍苏洵首先通过对比指出项羽具有夺取天下的能力,将项羽跟曹操、刘备进行 了比较,进而得出了曹操、刘备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三人的优劣,苏洵得出想要得天 下,必要有所舍弃,必要有所思考的结论,也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方针。在项籍,苏洵也没有直接否定项羽,而是肯定他的军事才能,对他的作战能力进 行赞扬

2、,接着笔锋一转,引用巨鹿之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项羽没有在战前进行 细致的谋划,缺乏思索和谋略,才失去了称霸天下的机会。在结尾段的项籍,苏洵并没有把内容局限在项羽身上,而是用其他话题、富人和 小丈夫来再次表明项羽的不足之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与首段相呼应。项籍是苏洵的一篇典型议论文,也是苏洵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层层论述和深入, 引用了大量的史实和典故,让文章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严密的逻辑使得 这篇文章通俗易懂,简单的比喻使得文章浅显生动又形象。苏洵散文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苏洵散文具有鲜明的观点,引用的论据很有说 服力,笔风犀利雄健,观点明确独特,被欧阳修、曾巩等大师

3、大加赞扬,也被后世铭 记学习。下面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苏洵散文。苏洵雕像送石昌言使北引在艺术和思想的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写给即将分手的朋 友的赠别,称为“赠序”,这篇文章又不同于普通的赠序,通过回忆描写了与友人的情 义,在如述家常的文字中表现出了两人真挚的情谊。再通过二人的成长轨迹,即表现 了苏洵本人对人生的看法,又表达了他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这篇采用了多种艺术手 段的“赠序”,成为当时的一大杰作,也是苏洵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木假山记是苏洵的另一力作。虽然题目是“木假山记”,但这篇文章绝不是局限于 描写木假山的制作过程,也没有刻意得去赞美雕刻艺术。苏洵通过木假山,抒发了对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4、的情怀。苏洵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对知识分子抱有崇高的敬 意,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被无端毁掉。苏洵借树木的 遭遇,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但又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品格,不卑不亢、刚正不阿,这正是苏洵对自己品德的写照。苏洵散文还有很多,从以上的两篇简介中,可以看出苏洵是一个独特的散文家,他的 散文在古文界独树一帜,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洵名二子说苏洵名二子说是苏洵写给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的文章,教育给他们为人处世 的道理。文章篇幅不长,寄寓了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期盼,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苏洵名二子说分为两段,第一段分别借两个儿子的名字对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建 议,巧妙地将车子和儿子

5、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苏洵认为大儿子苏轼生性旷达,有什么 事情都会说出来,因此苏洵给大儿子区明年为轼,希望他可以放低自己的身段,不要 因为性格去无意得罪别人。小儿子苏辙沉静内敛,性格平和,苏洵给小儿子取名为辙 是希望他可以更加自由洒脱,不要太多的担心祸福。苏洵名二子说不单单是写给儿子们看的,也抒发了他自己对人生艰难、仕途多磨 难的感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苏洵三十七岁,当时他正处于屡次考试都不中的低谷 中,深受打击,心情也很郁结,借着这篇文章,他将自己心中的感慨跃然纸上,结合 他一生的遭遇和他独特的性情,这篇文章也更加意味深长。都说“知子莫如父”,虽然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苏轼和苏辙的年纪都不大,但苏

6、洵已 经从他们平日的表现中看出了儿子们的性格,帮助他们去改正缺点,少走弯路,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纵观苏轼名二子说全文,虽不足百字,但字字精炼,读起来隽 永有味,让人情丝婉转,真是别具一格。权书苏洵苏洵作为北宋有名的诗人之一,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并称为“三苏”,创作的诗篇不计其 数,其中有很多都在当时和后世有着很深刻的历史意义,像是一篇关于战争中各种事 项的书,就一时间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权书,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品析一下其中的精髓。权书是苏洵中年时期的作品,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底蕴,也有了 更多的经历经验,所以写作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见解。苏洵擅长写散文,而 其中

7、多以论述整治为主,权书一书就凭借了其特长,将主旨说明得十分清楚。苏洵在权书一书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的研究很深,在这本书中,苏洵主要想阐 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针对领导者的,告诫领导上战场的将士,要懂得如何领兵打 仗,不能有勇无谋,而其中先天的性格和后期对于军法的学习,在里面占据了主要的 地位。另一种观点是说,在处理日常有关于军营内部的事务时,比如粮草的调运,兵器、战 车的筹集,一定要灵活,不能刻板的按照规定去做,最起码也要懂得顺应时势,如果 一味的不知道注重实际,那就不可能将整个队伍带领好。苏洵的权书这一著作,可以算得上是经典,苏洵用毕生所学,将历史、兵家战 术、政治结合在一起,说的不是空话、

8、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起着作用。心术苏洵心术是苏洵写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论述的是兵法的知识,而认为治心是最重要 的,因此将文章的名字命名为心术。在苏洵看来,一个将领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要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战争中获胜。苏洵在心术中指出,将领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就像古代经常说的,即使泰山在 面前崩塌了,也不要惊慌。一个将领,在战争中会处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不管是打 了胜仗还是打了败仗,都要心平气和,只有平静心情,才能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自己 的正常实力。苏洵在心术中还指出,了解敌人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特别是敌方将领与君主的信息, 他在文章中举出了一个例子,三国时期的邓艾在灭蜀国的时候选

9、择了一条没人烟的道 路,将士兵从悬崖上用绳子放下山谷。苏洵认为邓艾的这种作法是明显看准了刘禅懦 弱,不敢交战。苏洵在心术中也说到了勇气的问题。在文章中,黄帝的军队被提到,黄帝的军队很有 勇气,打了很多次战斗都没有掉士气,之所以没有掉士气,是因为黄帝所进行的战斗 都是正义,不管是同蚩尤大战,还是剿灭四方蛮夷。苏洵的这篇文章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正确的,很符合封建社会的军事理论。但是把他 的这篇文章拿到当代来说,里面有些观点却成为了封建糟粕。他在文章中指出,要让 士兵为欲望而战,这个明显是封建时代的糟粕。苏洵的诗苏洵是古代的大文学家,生活在北宋年间,北宋是承接唐朝的,唐诗在宋朝很风靡, 因此宋朝的很多

10、文人也喜欢写诗。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人,自然也是喜欢写诗。苏洵在散文上有很大的造诣,苏洵的诗也有很大的造诣。苏洵图苏洵的哥哥有一次同苏洵游览山河美景,哥哥问他能否写点文章来描绘这些美好景 色。苏洵也想写点文章,觉得自己的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但是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 笔。他回到家后读了很多唐诗,觉得豁然开朗起来,想到自己所看到的美景,就写出 了一首有名的诗篇,名为游嘉州龙岩,诗中的“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一句非常有 名气。苏洵在写作散文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的诗篇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了解 社会上上一些情况,并且不与奢靡的官员豪族同流合污,他写出的诗篇都很有见地。 在送王吏部直徐州一诗中,他写了一句“徐州胜觉不需问,红门巨豪俱在徐”,讽刺当 时的徐州豪族们奢靡度日。苏洵的诗很多是送朋友的,他在为官的时候,认识了很多朋友,并且他的文章在当时 很有名气,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因此很多人都想和他认识。他写的送别诗很有意 味,在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一诗中,“白马渡浐水,红旗照蜀山”一句写出了去往邛州 之路的景色,通过景色来表达送别之情。本文作者:饮食行业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