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导论与鉴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2889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导论与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艺术导论与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艺术导论与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艺术导论与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艺术导论与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导论与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导论与鉴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绘画 雕塑艺术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在我接触艺术这一学科之前,我对艺术的认识就仅仅局限于美术,认为艺术就是美术。学习之后才知道艺术学不仅仅包括是美术,而是包括: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戏剧学、电影学、舞蹈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为艺术就是“修身养性” ,当代社会则是认为艺术启发“人文关怀”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基础的艺术教育目标并不在于学生各种艺术知识或技能上的单一训练或精湛,也不在于艺术创作实践与鉴赏活动的本身,而是祈望一种通过人文文化统领下的艺术学习使我们能够超越眼前利益关系,培养出具有高远性、理想

2、性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全球化视野、综合发展的现代人。我对艺术学科中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它以浓郁的民间美学特色和纯真朴实的民间风情,以及激情浪漫的艺术风采,单纯、质朴的表现形式和醇厚唯美的意趣形态足以让人们体会到其中的艺术之美。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环境的差异,风俗的多样,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艺术的创作。中国民间艺术的本质蕴含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根据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习惯,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历史,构成了不同的民间艺术,不断地丰富了艺术文化,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

3、中也多2了很多乐趣,让人们的生活不再那么枯燥,而是充满乐观与激情。这种艺术文化是一种没有压抑的神往,一种最真实的感动、一种优雅的涵养,一种脱俗的品味,一种对事物开朗的态度,一种思考上通达的深度,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中国民间艺术包括剪纸、绘画、雕塑等。剪纸篇剪纸篇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 。在此之前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

4、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在农村,人们也通过剪纸来装扮新房,结

5、婚的时候就剪3一个大红色的囍字,贴在窗上,还在墙上贴满了牵手娃娃,表示夫妻两人永远牵手到老。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人物有很多,比如山西省的王继汝,她十五岁就开始剪花弄样,还多次参加“吕梁地鞠剪纸作品展” 、 “山西省民间剪纸展”、 “中国艺术节美术展” ,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她的作品薛平贵回家 、 吴用智取生辰冈等 34 件作品发表在上海民间美术刊物,并被中国美术馆全部收藏。她的作品粗犷豪放,古朴典雅,是山西唯一能代表汉代画像石风格的一位剪纸大师。2000 年,她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

6、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绘画篇绘画篇绘画在中国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其特点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中国画的构图讲究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束缚;诗书画印有机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一个特征。绘画根据年代不同可以分为:先秦壁画,西周曾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庙堂壁画,春秋战国时代,壁画尤重,公卿祠堂及贵族府第皆以壁画为饰;战国帛画,墓室出土帛画,其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汉代帛画,汉代马王堆出土帛画主要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汉画像石,雕

7、刻着不同4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等的建筑石材;汉画像砖,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类似于画像石。根据绘画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纸上绘画,出现了专业画家,如东吴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有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最著名的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及洛神赋图 ;墓室壁画,表现墓室主人的生活场景;东晋南朝模印砖画,用于帝王的陵墓中。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北朝漆画,一般用色明快,形象简洁,风格粗犷。北朝漆画多描绘人物,常选取汉晋以来流行的历史故事。绘画中还有很对种类,如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所显现的独立趋势,入隋后渐渐明朗。花鸟畜兽画:到唐代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走上成熟道

8、路。五代人物肖像画:宫廷画家的出现,以贵族生活为题材。五代山水画:深入自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南方的秀丽风光。明代绘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宫廷画和浙派,中期的吴门画派,晚期的山水人物画,尤其是松江山水画影响至清代。清代初期的绘画中心仍在江南,有“四王” 、 “四僧” 。到了中期出现两个中心:北京和扬州,北京的宫廷文人画和扬州八大怪。晚期出现了适应世俗审美的肖像与仕女画。绘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真正能欣赏艺术的人才能看出绘画的美妙,体会其中的真谛,感受到美的存在。雕塑篇雕塑篇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5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

9、、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曾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雕塑有铜雕、石雕、木雕、玉雕、陶瓷雕塑等。目前中西方大部分最有影响力的雕塑都是铜制,比如罗丹的思想者 、 青铜时代 、 自由女神像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雕塑作品大都是铜制的,因为铜材质的质感、可塑性、规格的不限性、色彩肌理丰富性等原因很适宜做雕塑,这也是玉雕、木雕、石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石雕就是采用各种不同石料雕成的作品,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论中国或外国

10、很早就发展了石雕艺术。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 。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至于玉雕的制作,一般人以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实不然。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雕刀刻不进去,而是采用磨的方法,即在制作时,用各种形状的钻头、金刚石和水,根据作品的形状把多余部分琢磨掉。随着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城市建设的进程也日趋现代化。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城市雕塑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雕塑中考到做工的精细。从精细的雕刻中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的淳朴以及他们的不懈努力。艺

11、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6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艺术鉴赏对艺术增进理解,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艺术鉴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因而,当我们在鉴赏艺术作品时,会使我们获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

12、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总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艺术鉴赏课的开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导论与鉴赏作为我们的通识课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学校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不仅仅学到与我们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不是只有单调的学习,而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增长我们的见识。而学习艺术课让我们有更好的审美观,能了解更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我们可以从欣赏艺术中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不是沉浸在单调的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