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32881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中考说明文考点及解题技巧易守卿 说明文阅读是中考阅读中的必考部分,要做好中考说明文阅读,必须了解说明 文的常见考点及解题技巧。每篇说明文都有一个说明对象,阅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 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 理说明文,要弄清说明了什么事理。判断说明对象,可先看题目,如苏州园 林 中国石拱桥 蜘蛛 ,这些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对象,如果从题 目中看不出说明对象,就要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这 些首括句都表明了这一段的说明对象。

2、近年来, “概括文章说明的内容”这一题 型经常出现,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说明对象,这类题就很难做好。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所以,阅读说明文还 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以及文章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 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方法几乎是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说明方法主要有:分类别、举例 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考法 无外乎两种:一是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二是说说文段中使用某种说明 方法的好处。第一类试题相对简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这类试题一般不会出 错。第二类试题除了要判定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外,还要说出使用这种说明方 法的

3、好处。要解答好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还要掌握几种常见说 明方法的作用。比如,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更有科学性;举例子可增强说 服力;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更容易让人接受等。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征) ,把*说明的准确 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好处。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文中所列数据必须是精 确的,如果不能肯定的话,则要用“大约” “左右” “上下” “几乎” “可能”等 一些修饰语来修饰。对说明文语言的考查也是中考中常见题型,一般考查这些 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重点突出说明文语 言准确、严

4、密的特点。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外,说明的顺序和结构在中考中也常有所涉及。常 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 变或工作程序的文章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讲道理究原因的 用逻辑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则要么是“由概括到具体” (总分) ,要么是 “由部分到整体” (分总) 。做好此类题要掌握有关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的 知识,还要对文段进行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每一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哪些段 落是起概括作用的,哪些段落是分说,段与段之间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答题基本模式:先解释原词的含义,再分析在本文的作用,更准确严密(生动 形象)(具体可信)(简明扼要)的说明了

5、*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 明、生动的特点。专家解读考点专家解读考点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说明文阅读应该达成的要求如下: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重 点评价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 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考查能否把握阅读的大意,考查 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说明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中考常考的内容。 所选用的材料涉及人与环境、科技新发现、文化遗产等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 选文往往生

6、动有趣、时代性强,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特别关注与现实密 切相关的一些科学话题(如 2008 年的地震、奥运场馆建设,2009 年的卫星相 撞、日全食等) ,还有文化方面的话题,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科 学知识的储备。典型例题透视典型例题透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 (一)妙趣横生话钥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小的一把钥匙,与人类形影不离,是 我们口袋中的必备之物,也是隐私的守护神,牵系着千门万户的温暖和幸福。 可是你知道吗?钥匙的发展历史亦妙趣横生呢。人类最早锁门的方式是用绳子打成错综复杂的结把大门绑紧。解铃还 须系铃人,绳结只有打结的人才晓得如何解开。传说中的亚历

7、山大大帝是利用 我们现在所说的“横向思维” ,才挥剑斩断了当时著名的弗里吉亚“戈尔迪亚诺 难结” 。据说解开此结者能统治整个亚细亚。此后,人们发明了锁,当然,钥匙也就应运而生了。最原始的钥匙是 怎样的呢?考古人员在位于现在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地区的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 二世宫殿废墟中,发现了一把 1.2 米长的木制钥匙,这把钥匙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公元前 8 世纪。这种原始的木制钥匙是一种形状类似大牙刷、一头有很多木 栓的杠杆。当把钥匙插入锁眼中后,这些木栓就会嵌入锁里同等数量的槽沟中, 因此转动杠杆就能打开锁眼。19 世纪中期,这种最古老的锁的结构成为莱纳斯耶鲁发明弹子锁的 灵感源泉。后来发明的弹子

8、锁,所用的是锯齿状的扁平钥匙,钥匙边缘是高低 不平的锯齿和豁口,而锁芯和锁体内装有 5-6 个大小不一的金属弹子作为障碍 物,需将钥匙作为楔子把弹子置于同一位置才能打开锁。20 世纪的锁,大多以 这种弹子锁作为模本。近年来,为了提高锁的安全性,逐渐出现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新型锁, 比如多孔锁和直边锁等。现在已经出现了电子汽车钥匙、条形码钥匙卡和建立 在指纹和眼角膜识别技术上的开锁系统,我们可以用眼睛来开锁,钥匙有望成 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钥匙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还创下了几个“世界之最”呢。迄今为止,世界上锁和钥匙的组合最多的,当属 1787 年英国发明家约 瑟夫布拉默发明并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套筒锁,它

9、可以有 4.7 亿个组合。最重 的一把钥匙达 2 吨,这把钥匙长 10 米,是在 2008 年由巴基斯坦人制造的。钥匙在物理学史上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752 年 6 月,美国天才发明家富兰克林正在对雷电进行研究,他推测 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于是就进行了一个风筝实验:用金属线将风筝放 到电闪雷鸣的云层中,在其末端拴上一把钥匙。这样一来,一旦雨水淋湿了风筝和线,就能观察到手指靠近钥匙时引起的火花。由于有了金属丝和钥匙作为 电容储存了部分电流,他并没有触电而死。富兰克林通过这个实验发明了避雷 针。一些极富创造性的人总会把很多常用物品开发出各种不同的用途。 一把钥匙经过改良后,可以当作螺丝刀、

10、瓶起子、指甲锉,甚至酒精检测计。 如瑞典汽车制造企业萨博公司首创了一款酒精检测钥匙,这把钥匙的顶端安有 一个小型检测口,驾驶员在发动汽车前对着这个检测口吹气,一旦该装置检测 出的酒精浓度超标,发动机将无法启动。人类的智慧总能创造出奇迹。未来的钥匙想必更加神奇吧!1.这篇选文主要介绍了与钥匙相关的哪些内容?2.选文第-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找出其中两种,并举例说明。4.第段划线词语中“迄今”应如何解释?“迄今为止”可以去掉吗?为 什么?答案:1.钥匙的发展历史,创下的“世界之最” ,重要地位及用途。 (“钥 匙的发展历史”答成“钥匙的类型”也可以) 2.时间顺序 3

11、.示例:列数字,如: 第段“最重的一把钥匙达 2 吨,这把钥匙长 10 米” ;举例子,如:第段讲 述富兰克林利用钥匙发明避雷针的故事。4.到如今或到现在;不可以;这个词 语从时间上加以限定,说明约瑟夫布拉默发明的锁和钥匙的组合到现在是最多 的,以后还可能出现更多的,使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的特点。透视:选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物贴近生活,内容条理,富有 情趣,所设计的四道考题也体现了对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 题考查说明对 象的特征,这也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考生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所考查 内容进行归纳和整合。2 题考查说明顺序,命题人把考查点设在局部,只要考

12、生对说明顺序有准确的理解,解答的难度并不大。3 题考查说明方法,让考生 列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举出例子,具体的要求就是对说明方法的理解要准确, 例子要与所举方法相吻合。4 题第一问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后一问考查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时要结合语句内容,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用简洁 准确的语言表述。总体上看,四道小题各有侧重,同学们需要认真阅读文段, 掌握解题方法,用准确、条理的语言表述方可。 (二)九分细菌一分人 周林文我们不是人类,而是人类和微生物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中,微生物与 人体自身细胞的比例是 91。人的一只手掌上就有 100 多万种细菌!这是经常听到的说法,仔细想想 会让人觉得

13、恐怖,这足够我们生多少次病啊!但实际上我们却并不常因为手掌 上的细菌而生病,这一部分要感谢良好的卫生条件,而另一部分原因是 100 多 万种细菌中其实有许多是有益,或者至少是无害的细菌。我们身体中 90%的细胞是细菌,或者说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 9 倍。这些细菌对人类来说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我 们不是个体,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体。 ”哈佛大学的基因组学家布鲁斯比伦说。 这种集合体通常被叫做“超级有机体” (Superorganism) 。在 2003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时,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基因组只有 2 万 个基因,比理论上要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数量少

14、得多。相比之下,人 体内的细菌携带有 300 万种基因。在几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人体已经把许多 “业务” “外包”给了体内的微生物,比如肠道里的细菌可以分泌一些酶,帮助 消化,另一些细菌可以抵抗病菌。这些细菌能够影响到人体的发育、生理、营 养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然而现代的生活方式正在破坏体内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多种微生物 成为了体内的“濒危物种” 。人体内的这种“气候变化”要归咎于抗生素的大量 使用,以及过分干净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用洗洁精消毒过的餐具,还有日常 饮用的纯净水。对于有些细菌,只有当你失去它了,才知道它有多重要。幽门螺杆菌就 是这样。这种细菌会引发胃溃疡和胃癌。在过去,幽门螺杆菌在家

15、庭成员之间 通过共用的床铺和餐具传播。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从小就有自己的 房间,使用的餐具也经过消毒,这让幽门螺杆菌失去了传播途径,从越来越多 的孩子体内消失。人们还来不及像当年消灭结核菌那样庆祝,负面的影响就已 经凸显出来。食道疾病、过敏和哮喘的儿科病例逐年增加。儿童哮喘主要是由对吸入的异物过敏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儿童 预防哮喘,因为它们可以让免疫系统产生 Th17 细胞,这种免疫细胞控制着机 体对进入身体的污染物和病菌的反应。纽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马丁布拉瑟用防 洪堤来比喻 Th17 细胞, “如果防洪堤足够高,那再怎么下雨也不会有洪水,但 要是没有防洪堤,雨水就很容易泛滥。如

16、果体内有足够多的 Th17 细胞,那么 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就比较强,不容易过敏。 ”其实从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时候起,幽门螺杆菌就生活在人们的胃里 了,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菌也和我们是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 。 )1.通读全文,请简要回答选文主要说明了什么。2.精读第段,谈谈这一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3.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明,还要形象、生动,请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 达作用。(1)儿童哮喘主要是由对吸入的异物过敏引起的。(2)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菌也和我们是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 。 4.过去人们也许是闻菌色变,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细菌有了怎样的认识?答案:1.我们身体中 90%的细胞是细菌(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 9 倍) ,细菌与人类是“长期合作伙伴” 。 2.细菌的重要 举例子 3.(1)准确交代 了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2)形象地写出了我们与细菌共 生共存。 4.认识:细菌不可怕。细菌不都是致病的,许多是有益,或者至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