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3632248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科学八下浙教版科学八下八年级下第一章八年级下第一章电和磁电和磁1、 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然都有 N、S 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3、 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点小磁针才 N 极所指的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 N 极出发回到 S 极。4、 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5、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型。6、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 1820 年发现电

2、能生磁。7、 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面与导线垂直。8、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9、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小。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11 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

3、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了。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动。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 1831 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手定则。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18、交流电:周

4、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 0.02 秒,频率为 50 赫兹,即每秒出现 50 周期,方向改变 100 次。19、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 、电能表、断路器、插座、灯座、开关。进户线的电压值为 220 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笔。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打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23、一般情况下,3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安全用电原则:

5、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第二章第二章第 1 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第 2 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

6、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 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 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第第 3 3 节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7、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 “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核上。四、1、具有相同的

8、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元素。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第第 4 4 节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元素1、110 多种,包括人造元素。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

9、定)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少:氧、氢、氯、钠。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第第 5 5 节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 1 个原子(3)表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

10、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纵换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第第 6 6 节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 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固态非金属(除碘外) 、 金属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

11、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 ;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含的部分离子:Cl-、Na+、Ca2+、Mg2+7、Cl-表示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 Na+表示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Ca2

12、+表示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 Mg2+表示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2 Na+表示二个钠离子:8、常见的原子团9、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 +1 Na10、常见化合价: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钾钠银氢钾钠银氢+1+1价,价,钙镁钡锌铜为钙镁钡锌铜为+2+2 价,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 2 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铁单质元素为零价。单质元素为零价。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11、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

13、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9、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第 7 7 节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以 C12 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如 2311Na:钠原子有 11 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3;中子数为 12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3、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 O16 S32求:H2SO4(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4、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14、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CO2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例:水的化学式为 H2O,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解:HO=12161=18 答: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相对分子质量第第 3 3 章章知识要点: 一、空气 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

15、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 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 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 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 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