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321754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教学需关注的几个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品德与生活教学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闫学坤、 张大龙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程三维目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关键词:品德与生活课程三维目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增设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摘要: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增设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形式化与活力的同时也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

2、念理解不到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形式化的倾向,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的倾向,如何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广大教师努力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使儿童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品德与生活教学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少数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以致产生了认识上的模

3、糊和困惑,甚至于把新课程理念与某些片面的教育观点简单的等同起来,继而引发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应当引起我们关注。一、片面追求单一目标,而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为、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体现了课堂教学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三维目标不是三大块,而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看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存在,它随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萌生、发展、变化,

4、并逐渐形成。它完全渗透于师生活动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的课堂上,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的、快乐的热爱学习的时空,要有意识的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如教学“环境保护”这一教学内容时,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怎样爱护环境,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换一种思路,先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环境被污染和被破坏情况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再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够感受到环境的好坏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认识

5、到保护和治理环境刻不容缓,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他们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是生动、实际的,并且较好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二、片面追求活动形式,而忽视了实效性品德与生活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活动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它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的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性质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活动化教学,倡导采用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是在实施活动化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无实效性;二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致使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

6、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不顾教学实际效果,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的做法。如有的教师为了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游戏活动,表面上看这些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气氛热烈,但实质上是低效的,是偏离教学主题的。如两位教师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同时讲种下小小心愿一课,其中一位教师整节课都在和学生一起种种子,指导学生具体操作,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另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种下种子后,教师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愿“种”在成长盒里,并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第一位教师培养了学生种植的兴趣,掌握了种植的方法。第二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把植物生长的过程迁移到人的成长过程上,

7、通过让学生播种自己的小心愿,来体验自己成长、进步的快乐,寓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课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德育最核心、最重要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越多越好,活动不仅要有表面的热闹,更要有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现、心灵的共鸣,教师在预设活动时,要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只有这样,教师在适应新课程的路上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三、过分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地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和前人的经验,忽视学生的经验与体会。现阶段的小学生是在电视机、互联网前成长起来的一

8、代,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强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少年儿童,他们知识面广,遇事有自己的见解。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在实际的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自主学习往往成了自己学习。学生的发言、议论有时离题万里,吵吵闹闹缺乏目的性,效率很低,教师成了旁观者,即使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时,教师也是不置可否。学生的认识和交流始终处在一种浅层次上,有的甚至有不正确的认识,自主学习成了自由学习, 完全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效果

9、也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老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读书活动不一定有所思、有所悟,并不等于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有时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会有较大的差别。再比如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得特别精彩,特别棒,这同时也是在培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欣赏,接纳,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从而向他人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学习,是最本质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有与人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这是核心的

10、、根本的。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对于教师的作用,任何时候,不管哪个国家、哪个阶段的教育,哪一次的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都不是削弱的,而是加强的问题。以往,教师备课的时候,是在琢磨我怎么讲,能讲得到位,学生能听得懂;现在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学生是怎么学的,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我该怎么办?教师从一个讲授者、精神的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才是教师引导作用之所在。四、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而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先进性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更加鲜活。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

11、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充分显示出来,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但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自然会跟着先进了。于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如有的教师只是把教材中的图片搬到电脑屏幕上,结果事倍功半。多媒体的选用一定要有目的性。还有的教师由于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仍然习惯于落后的课堂教学方式,结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变成了强制灌输教学方式的工具。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没有区别,教师

12、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课堂上学生仍然是纯粹被动地听老师讲,被动地看老师操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手段掩盖了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是第一位的因素,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民主平等原则及氛围的确立等等,并不是多媒体能够决定的。作为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总之,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反思和实践中逐渐将新课程的理想变为现实。参考文献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小学德育。2004 年 8 月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彭阳 林光耀.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