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古典诗词品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2125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可或缺的古典诗词品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不可或缺的古典诗词品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可或缺的古典诗词品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可或缺的古典诗词品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教园地 摘 要 :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 博大精 深。 品读古典诗词可以加强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提升 中学生的人格魅力, 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增强中 学生的忧患意识。这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 又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古典诗词品读 ; 情感; 人格; 人文; 忧患 意识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颗明珠 ,它在中 学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品读古典诗词是传 播古典诗词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品读也 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曾说 : “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积千累万不 如养成一个好习惯。” 对于古典诗词, 我们要养

2、成品 读的习惯, 通过品读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强化其 审美意识, 从而培养其人文精神, 提高其文化品位。 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都具有很强的文学 性和思想性,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在教学中 对其品读是不可或缺的。 当今, 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 的残存 , 学生的成绩仍需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 语文 学科在中考中总分为1 5 0 分, 六册书中共有古典诗词 8 8 篇, 而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 中推荐背 诵的诗词篇 目只有3 4 篇 , 在中考语文总分中只 占5 8 9, 且出题难度不大。 基于这种情况, 有很多教师让 学生囫囵吞枣地记下重点的诗句, 来

3、应付中考, 而不 加以详细品读。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要提 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 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词本质上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古典诗词之中 更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对中学生身心的 全面健康发展大为有利。而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 制, 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因而这些精神财富只有通过 教师带领学生对其加以品读才能为学生所拥有, 因 此品读就变得不可或缺。 一、品读古典诗 词可 以加 强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人 非草木, 孰能无情? 只要是正常的人

4、 , 就一定有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情感教 育至关重要。 严羽在他的 沧浪诗话 中说 : “ 诗者, 吟 咏陛情也。 ” 古典诗歌就是古代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 最为有效的工具,因此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亲 情、 乡情、 友情和爱国之情。而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 弱, 很难领悟 ,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生 对古典诗词的品读。如: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中所透露出的那种深深的慈母眷恋子女之情,是透 过“ 密密缝” 而品读领悟出来的; 王维的 九月九 日忆 山东兄弟中的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 人” , 诗人驰骋想象, 描绘出一幅家乡亲人重阳登高、

5、 欢度节日的画面, 诗人不直说思亲, 而是用烘托的方 法, 说兄弟们因“ 遍插茱萸少一人” 而在思念 自己。 这 种以揣摩别人而表现自我的方法,使所表达的兄弟 之间的关爱之情则更为含蓄深沉,也使诗中所表达 的兄弟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怀更加温馨感人。如果教 师不带领学生认真地品读,学生是无从知晓其中的 奥妙的。 如“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中所 透露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 现出来的, 这种手法中学生也不是能很好掌握的。 又 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句中表现出 了诗人李白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诗人把自己的愁 心寄予明月, 让这颗愁心随着风, 和着月

6、, 伴着不幸 的友人直到夜郎西 ,美好的朋友情谊要想尽展学生 眼前也必须通过品读来实现。“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 北望 , 射天狼” 中激昂的爱国情令人震颤 , 但不通过 品读学生就不能了解句中的典故,更不要说去感受 其中的爱国情感了。 情感教育是人生的需要, 也是个人事业能成功、 生活能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关系到人际和谐、 国家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通过加强对古 典诗词的品读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中蕴涵 的情感, 体验这种博大精深、 独具特色的情感之美, 使中学生接受情感教育, 具备正确的情感, 使之首先 “ 成人” , 日后养成纯真崇高的情感, 方可成为有用之 人 ! 二

7、、 品读古典诗词可以提升中学生的人格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自古以来, 就有唐诗宋词 的美称, 上下五千年 , 连绵不断, 留下了灿若星河的 诗词。 中学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深厚、 丰富的 民族文化心理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影响并塑造着中 学生的人格魅力。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品读, 来提升中学生的人格魅力。 如: 品读“ 人生 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增 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品读“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 散尽还复来”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品读“ 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学生明白了情谊的珍 贵; 品读“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使学生对大自然 更

8、加仰慕热爱 ; 品读“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 风存”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民风的淳朴; 品读“ 落红不 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让学生明白了奉献的 可贵 当今社会生存空间膨胀,人的心灵空间日趋狭 窄。 努力培育中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是素质教育的 要旨之一。 古典诗词从各个角度映射出人格之美、 人 性之美, 教师要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品读, 使中学生能 够真正走进其中, 精神变得充实, 灵魂得以净化, 人 格魅力得以提升 , 日后成为国之栋梁。 三、 品读 古典诗词可 以提升 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诗歌对于培养学 小教园地 小学语文 互动式教学探究 - - - -

9、 - - - - - - - 1 - - - 高民侠 - - - - - - - - - 1 - - - 互动式教学是倡导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 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 交流、 探讨,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参与意 识, 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运用互动式教学组织教学,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 而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充分发挥各 自的主观能 动性,在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 力,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 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 合理 的教 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

10、的主 要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 境, 通过情境激发学生进行直观的想象, 激发学生参 与课堂的积极性 , 调动课堂氛围。 教师在讲授某一篇 课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情节和内容 , 进 行分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读 ,通过表演或朗读使学 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感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内 容。 二 、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中小学的课堂中已经非常 普遍, 在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一资源。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限, 虽然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插图和绘画, 但针对课 文中描写的许多场景和故事情节,小学生往往不能 形成直观的印象。 在互动

11、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利 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课文相关的视频 、 电 影片段、 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 并 让学生就文章中的描述与多媒体资料进行讨论 、 对 比,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对文字语言的辨识 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师生之 间、 生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在课堂以外 , 教师应当组 织学生开展各种团体性、 合作性的活动, 既能满足学 生的娱乐心理,又能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相互之 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总之, 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 积极探索课本及相关知识的过程, 是师生之间、 生生 之间相互交融的过程

12、, 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给老师 ,以便于老师及 时答疑解惑, 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 互动式 教学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 ,其根本 目的是通过互动 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积极性,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 作 者单位 : 陕西省 白水县西固中心校 ) 生的道德修养、 提高人文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作用。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 能力” , 而是“ 以人为对 象 、 以人为中心的精神” , 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 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也就是“ 人文精神” 。它追求 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

13、界 ,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 主 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这些人文素养在古典诗 词中处处可见。如: 自居易的“ 今我何功德 , 曾不事 农桑, 吏禄三百石 ,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 自愧 , 尽 日 不能忘。” 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了诗人内心的斗争, 心灵受到了震撼, 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心 理教育, 没有半点说教, 有的只是心与心的沟通, 诗 人 、 学生、 教师都融入了浓浓的人文氛围之中。又如 感悟“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的恬淡 ; “ 莫笑农家 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的淳朴 ; “ 但愿人长久 , 千 里共婵娟” 的祝愿 , 在品读中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 养。社会在持续,

14、生活在继续, 文明的发展不能与人 文精神相违背、 相脱离。在品读中大力弘扬古典诗 词的人文精神, 可以避免中学生在技术理性、 实用 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 、 心 理残缺灵魂荒芜的技术人 、 工具人 , 避免中学生因 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失落了人文精神, 这将影响 中学生乃至社会、 国家、 民族的持续发展。可见 , 加 强古典诗词品读是不可或缺的。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 是中国文学乃至 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所包含的人文性 、 思想 性, 为我们提供了绝对精美 的食粮, 理应受到师生 的重视。在当今流行文化、 快餐文化的冲击下, 再加 上年龄制约着中学生的感悟能力,

15、 大部分中学生远 离了古典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我们要认清形 势, 改变现状 , 探索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方法 , 加强学 生对古典诗词的品读, 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 习兴趣 , 从而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进而推 进素质教育。这既有利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又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 这是 我们语文教师的天然使命 , 切不可为了一时之省事 而使学生的成长留下遗憾。 笔者希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 对古典诗词的品读 , 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为祖 国的明天, 点燃一盏永不熄灭的护航明灯。 参考文献: 1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9 1 2 2 语文课程标准一 E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3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任杏芳 2 0 0 7 ( 1 5 ) 4 教育科研指南 红旗出版社 1 9 9 9 5 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