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32106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及要素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对此,要尽快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并扎实推进新课程实验,还须尽快建构与新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尤其是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多少年来,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对象不同,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价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同。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

2、关键在于评价标准“,评价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非常有力地推动改革发展的一个抓手。但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首先需要更新的是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在讨论“一堂好课的标准“之前,因为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产生的背后,都有一个评价观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的、要努力去做的是对我们过去的评价指标做个透析,做一个它背后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透析,同时还要搞清楚现在要做评价,我们的评价观是什么?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也许我们才说得清楚我们为什么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而不是用那个标准来衡量,或者我们可以说得清楚,为什么要改变过去的评价标准,要用现在的评价标准。三、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三、研究现状及本

3、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1、传统课堂主要表现在:还是比较多地对教学做一种预设方案的实施;教学比较多地是教师指定轨道,学生在轨道中运行;老师制定活动节律,学生按节律被动学习。这样的强化程序式教学,按传统教学观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在新旧理念交汇碰撞的今天,有些年轻教师对传统的一套还没有学像,是因为我们对新东西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晰,还没有认清传统的方式从当前和长远来看它的问题、局限到底在哪里?它的根深蒂固的危害在哪里?它与教育内在秩序的背离在哪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反思,不断去重新认识我们传统教学中非常稔熟的东西,依然是我们要想形成新的评价标准前必须做的事。在一批改革的先行者、在我们的教师队伍

4、、教研员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理解以后的比较大胆的改革实践。这种改革性的尝试,作为探索者来讲,它是思考以后的行动,但对于模仿者来说,往往就会转化成形式化的东西和教条式曲东西。我们往往喜欢把好的东西形式化、教条化,结果在好的东西还没有很好地长大的时候;它已经开始被窒息,开始僵化。对今天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要防止形式化、教条化。二、重新认识课堂:1.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教学任务,正确确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数学能力、 理性精神。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准确而没有歧义,使目标成为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 )

5、2.教学内容:(1)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知识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 。(2)对如何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3)对如何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重新组织教材,将学过的知识自然融入新情境,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4)对如何围绕教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列,使学生得到思维训练的分析。3.教学过程 (1)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和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注重层次、结构、张驰有序,循序渐进;注重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2)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

6、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知识体系.(3)精心设计练习,有计划地设置练习中的思维障碍,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提高训练效率。(4)恰当运用反馈调节机制.4.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知识内容,发展思维。 (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等。 )5.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在“双基” 、数学能力和理性精神

7、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6. 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基本功:(1)语言:正确、通俗、简练、感染力.(2)板书:字、式、图的正确性、工整性、 美感性,设计系统、醒目。(3)教态:自然大方、和蔼亲切、富有激情与活力。(4)有较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确立的研究目标及方向为:、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

8、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9、,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在课堂教学中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又较好地体现 “认知结构” 、 “教材结构” 、 “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

10、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成正比,发 展趋向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5、互动性。在一节课中,如果都是教师在讲,学生们在听,那么这一

11、节课无疑是失败的课,毫无创新可言,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生发,主动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师更像是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6保护性。课堂教学是否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7 7、探究性好课应该是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探究性好课应该是能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师

12、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获得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方法通过上课、评课、反思、反馈、问卷、成绩对比等方法来进行研究,并验证和总结出本实验优劣面。2、研究过程2011 年 4 月,申报立项,组建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和研究任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2011 年 4 月,全面实施

13、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2011 年 5-6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形成中期成果。2011 年 12 月,汇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作好课题结题准备。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基本上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及教育科研骨干构成,涵盖了众多学科;他们基本上具有中、高级职称,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经历、经验和研究成果。本课题是在广泛征求校内外意见的基础上确立的,并在收集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七、保障措施七、保障措施1、课题组织机构组长:程远波主持人:贾子恒成员:全校一线教师2、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人员、时间等方面给予保障,学校将大力支持课题组订购研究所需要的资料、书籍,支持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交流。3、强理论学习,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4、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5、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为研究工作开拓思路,增加动力。6、成绩突出的个人,及时给予宣传和推广。八、经费筹措八、经费筹措自 筹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中学2010 年 4 月和谐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和谐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实实 施施 方方 案案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中学 2010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