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631860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广东教育学会 2009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征集和评选登记表(以下内容必须全部填满,打印或用正楷填写,以免造成 识别错误)作者姓名 冯娇 性别 女职务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出生年月日1964年 8 月论文题目 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 分类 H工作单位 阳江市阳东县塘坪镇白石小学 单位电话06626256167邮政编码529948 家庭电话 6256167 移动电话13542623799通讯地址阳东县塘坪镇白石小学 电子邮箱 Y附件一:- 2 -论文内容摘要(200 字以内)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家庭教育缺位情况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心理行为习惯方面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2、因此学校应重视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促进这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之我见摘 要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家庭教育缺位情况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心理行为习惯方面正悄悄地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应重视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促进这类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缺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我校是粤西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近段时间,我总是见其他班主任经常找学生谈话,做思想工作,后经了解,这些被找的学生大多和我班的学生一样,都是家庭教育缺位儿童。近年来,我地农村由于地域的便利,大多农村劳动力- 3 -向城镇转移,许多

3、农村青壮年大量涌向阳江市区或外地务工,有的早出晚归,顾及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让孩子在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共同生活,或者父母离异且双方均与孩子不生活在一起,形成隔代亲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这类家庭又被称为“留守”家庭。经调查,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缺位的约占学生总数的 10,其中父母双方均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约占一半左右,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类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母爱,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正悄悄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产生一些心理困惑,因此探索对这类家庭教育缺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一、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懒散。由于父母均不在身边,而爷爷

4、奶奶或外公外婆又年龄偏大,所以对这类孩子往往顾及不足,有的甚至只负责满足孩子吃饱穿暖等生活必要条件,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而这类孩子往往养成懒散的不良习惯。诸如上学迟到,放学后在路上玩耍,家庭作业不做,不爱学习等。其中父母离异的孩子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如我校下朗村六年级学生李某,在读一年级时因父亲染上吸毒恶习,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每年在家仅两三天。李某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离异前,李某学习成绩属中等水平,父母离异后因缺乏应有的关爱,李某开始不爱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经常逃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逐渐变成班里的“双差”生。2、缺乏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5、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往往具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不讲卫生,喜欢吃零食。部分学生服装不整洁,手指漆黑,不会修剪指甲,甚至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女生依然头发蓬乱,长时间不洗澡,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自卑。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因为与家长接触较少,而一旦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则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例如:学校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缺位家长往往不能到会,学生会感到低人一等,考试成绩不如他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容易冲动,有攻击性行为。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往往容易冲动,表现为稍有不顺心,即与同学闹矛盾,女生骂人,男生打架。上述所谈的的李某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三、造成家庭教育缺位家庭孩子心

6、理问题主要原因1、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于许多事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从“自律”与“他律”来看,小学生绝大多数尚处于他律阶段,即依赖他人来管理自己。由于小学生在校时间仅六七个小时,更多的时间在家庭和社会。而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龄偏大,又顾及不了,实际上这类孩子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孩子想干啥就干啥,从而导致孩子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2、缺乏正确的引导。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家庭、社会。然而,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家庭,而家庭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溺爱孙辈,

7、许多事情由他们代劳,不让孩子做事或者他们本身已行动不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孩子自己又缺乏正确的鉴别能力,因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会自觉地换洗衣物、洗澡洗手,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期。如果学生对自我是满意的,他就会形成较强的自信心;如果对自我不满,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就- 4 -会产生自卑感,这时因为小学还没有独立内化的评价自我的标准,因而他们的评价自我主要是他律,即主要依赖他人对他们的评价,从而形成对自我的看法。而教育本身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承担的一项任务。对这类学生来说,实际上家庭教育的力量明显不足。农村小学基本上是大

8、班教学,人数多,因而教师也是顾及不足。学生一旦在某方面落后于他人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也是在所难免,但如果多次受到批评或嘲笑,就会使这类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心理:我的确什么也不如别人,自然而然产生了自卑感,严重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缺乏自信心,抄作业,逃学等现象。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又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自卑丰卜尝方式,以求得心理平衡。当他们选择以冲动、好斗为补尝方式时,其行为就会表现为攻击性。4、学校教育失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虽然在小学阶段这一影响并不严重,但学生的学业成绩依然是部分学校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学

9、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现实中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较差,因此他们也常常受到老师的训斥,这也严重地影响了这类孩子正常心态的形成。 三、家庭教育缺位孩子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正常的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而这类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尤其要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注意加强对这类孩子心理健康教育。1、调查摸底,弄清家庭教育缺位孩子的情况。教师在接任一个班级时,无论他是不是班主任,都应对本班每

10、个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摸底,特别是了解学生父母的去向,并向上一任班主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同时要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便于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2、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必须全面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清除一切妨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清极因素。其中包括端正校长和教师的办学思想,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协调师生关系,形成积极健康的校风和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与内容,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防止挫伤学生和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如果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时

11、,自然而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3、关爱学生。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小学生更是明显。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最缺乏的是母爱、父爱,因此作为教师更应注意给予他们足够的师爱。教师要在生活上体贴他们,在学习上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精神上振作起来。师爱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亲其师,信其道” ,对于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爱是先决条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如果教师能真正用师爱支填补孩子这一心理需求的空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可以亲近的,老师是他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心理,自然乐于听老师的话,乐于按老师的要求去做。4、开展

12、心理辅导活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应围绕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三方面进行。通过轻松愉快的嬉戏活动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辅导目的。- 5 -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将心理学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进行个别辅导。对于那些经观察有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缺位孩子,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虽然这些问题多数不属于精神病症,然而其影响却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矫正的对策,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发挥潜能,提高自身心理素质。6、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投信的方式向教师咨询。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当面或以书信的形式予以回答,能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这样一来,定能最低限度地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缺位儿童教育突出问题。主要参考文献1、 新课程校长手册新华出版社陈洁2、 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张智3、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