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3631775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朱家昔清代自康熙年 间创立南府,以管理内廷 戏曲承应事务,至道光 七 年改组为 升 平署,直至宣 统年 间。本文的题目“升平署时代”就是指这个时代。 升平署的改组和南府时代相 比是撤消“外学”,把 很大 部分原来属于“外学”的苏州演员和乐 工 交苏州 织造 护送回原籍。其未被遣送的民籍教习、民籍学 生 演员和太监演员合在一起,不再分内外学。后来又在京城内的戏班演员中挑选名演员作为 民籍教习和民籍学生在升平署当差,自道 光七年至 宣统年 间,正是昆腔、弋腔逐渐衰退,而徽班的乱弹逐渐兴盛以至成熟的时期。“乱弹”这个名词,从档案和 升平署遗留的剧本来看,在

2、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早期 曾是泛指时剧、吹腔、梆子、西皮、二黄等 等,与档 案中所谓“垮腔”是同义语,后来成为专指西皮二黄而言,也就是现在所谓“京剧”的前身。昆山腔自明代流行以来,日益完善,许多大文学家 为这个剧种写过不少著名 的传奇,许多音乐 家为这些剧本制谱,许多优秀演员不断给这个剧种的表演艺术留下无数的宝贵遗产,到乾隆时更是盛极一时。同时还有弋腔,即明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和昆山腔都是最大的剧种,也是被国家承认的剧种。清代宫中承应,所演传统戏和新编 戏多不胜数,但不外昆腔和弋腔两个剧种。弋腔占+分之三、昆腔占十分之七。至于乱弹兴盛的进程,何时代替了昆、弋,本 文根据故宫博物院、第一历史

3、档案馆、北京图书馆现存的升平署档案和剧本,对于昆、弋和乱弹的盛衰情况作一个比较准确的考证。在引用档案史料说明这个过程之前,应当先把过去和现在戏曲界对于戏曲史研究 的成果作个说明。中 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第18 6页载:“乾隆末年,昆剧在南方虽仍占优势,但在北方却不得不让位给后来的其他声腔剧种。”第 1 87页载:“嘉庆末 年,北京已无纯演昆腔的戏班。”这两条结论是 不 符合实 际情况的,但应该说责任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因为大 百科全书的编纂应该是采用各科已有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得出这个不符合实 际情况的结论,正是由于.89.戏曲史领域内很多研究 人员的论著中都持这个观点。现在笔者提出足够的证据,说

4、明上列结 论是错误的。根据升平署 档案记载:“同治二年,具甘 结人四喜班领班奴才袁听泉,江苏民人,张发祥,安徽民人,自攒琴腔戏班。今在班角色俱系大兴 县民 人,并无由别班邀来角色以及 来历 不明不法之人在班演唱。自挂牌以后,倘犯有 前项情事,有奴才袁听 泉、张发祥 领罪。伏乞大人 台前 恩准 奴 才等挂牌演唱,以后众奴才得食糊口,则感戴鸿慈无既矣。同治二年十月,四喜班领班奴才袁听泉、张 发祥画押具。”每个戏班的成立,都 要经过精忠庙转呈升 平署批准,才 能在社会上演出。当时的制 度是国丧 期(二十 七个月)不演戏,戏班也就报散了。等到期满开禁,原有 戏班已散的重新呈报开业,同时又有新成立的戏班

5、。同治二年,三庆班领班程椿,广和成班领班周凤梧,有同上的具结,但未 声明是某种腔戏。同治二年还 有 王允 和、曹 法林,大兴人,呈报“自攒奎庆昆腔戏班”。同治三年,祥 顺呈报“今攒吉生昆弋戏班气同年八月,张金荣,大兴人,呈报“今攒锚胜昆腔戏班” ;同年 十二月,张士元 呈报“今复出双 奎昆腔戏班”;同年,王玉 年呈报“承起普 庆昆腔 戏班气李 文学呈报“今攒双顺合 秦腔戏班”;徐宝成、龚宛香、刘万仪、周玉衡呈报“自攒潜祝成昆腔戏班”。同治四年,阜成班领班赵殿奎呈报“自攒戏班”;王月章 呈报“自攒庆华昆腔戏班, l宋德宽呈报“自攒全顺和昆腔戏班, l刘玉秀呈报“今复出庆来昆弋戏班”。同治五年,关

6、瑞祥 呈报“今自攒祥泰昆腔戏班”,同年,李 界年呈报“今自攒双顺立琴腔 戏班”。以上 北京城十六个戏班中有八个纯昆腔戏班,两个昆弋戏班,一个秦腔戏班,两个琴腔 戏班,三个未注明某种腔的戏班。总之,昆腔班和其他声腔班相 比,占二分之据升平署 档案,光绪三年的一年内,各.90,班领班 人所具 甘结:四喜班领班梅巧玲,春台班 领班俞 光耀,永 胜奎班领班李双如,阜成班领班张胜奎,为四个未注明剧种的戏班。此外有徐宝成自攒篙祝成昆腔戏班复出,张凤山 自攒秦腔戏班,赵萝自攒喜 春奎昆腔戏班,甘德庆自攒昆腔 戏班,刘吉顺自攒昆弋 戏班,李九 江自攒复出永 庆和昆腔戏班,梁瑞棠原有自攒秦 腔全胜 和戏班。从光

7、绪 三年内戏班的数据来 看,十一个戏班中有四个 昆腔班,比同治初年减少一些,但仍占总数三分 之一强。秦 腔和皮黄所占比例更少,这两 个剧 种的班 都少 于昆腔班。并且通 过各戏班的呈报,可以看出有的戏班虽演 西皮二 黄 戏,但还 没 有戏班公然声称自 己的班是演西皮二黄的。根 据现 存档案,只见到同治二年,四喜班曾自报琴腔戏班,同治五年双 顺立班自报琴腔戏班。虽然西皮二黄的兴起 是事实,并拥有观众,在宫中也有 发展,但自 己还不认 为本身已经成为一个被社会承认的独立剧 种。以致在呈报文 件上还不敢像弋腔、昆腔、秦腔那样地把自己的剧 种名称叫出来,只自居于乱弹中的一个小 品种。这是 光绪初年民

8、间戏班的形势。显然不是昆腔已让位给 其他剧种,也不是已经没有纯昆腔班。根据升平署的日记 档和恩赏 档可以看出宫中演戏的情况和民 间戏班的 表现基本上 是同步的。现在想从档案中得出在宫中何时开始 演“乱弹, ?何时“乱弹”代替了昆弋?现存的升平署档案,封面 上有朝年,连续记载的都是道光 五年以后的情况。在一册 无 封面的残档中发现了如 下的记载:“五月初五日,长寿传旨:内二学既是俺戏,那有帮腔的?往后要改。”按帮腔是 弋腔唱法的特点,其他剧种 都没有帮腔,所以要传旨质问。这一册残档无朝年,但所载内容证明是嘉庆朝的。所以引用这一条资料,是为说 明嘉庆朝宫中演戏已有“垮腔”即“乱弹”。当然不排除乾隆

9、年间在宫中已经出现过“乱弹”戏的可能,只不过尚无证据。一、道光朝至咸丰朝据升平署日记档载:“道光五 年正月十六日,同乐园承应,卯正一刻开戏,午正二刻 十分戏毕。天下文明 (外学)、冥判(梁明诚)、五台)(金顺)、看状(安福)、长坂坡(外学)、刺字 (杨淳、杨青五)、逼休(郝进禄、马士成)、酒楼(翠仗)、阳告 (松年)、圣母巡行(内学)。”按这一天的戏,只有一出长坂坡是乱弹,其余九出全是昆腔。同年正月十九日,同乐园承应,共九出戏,有昆腔、弋腔,内有一出娱蛤岭为乱弹(吹腔)。同年七月十五日,同乐园承应,九出昆腔,一出乱弹贾家楼。本日南府总管禄喜面 奉谕旨:“侯后有王大 臣听戏 之日,不准承应停腔戏

10、。钦 此。”按当时有 禁止民间上 演乱弹、梆子的谕旨,所以内廷若出现禁演的声腔时,只好选择在不是赏王大 臣听戏的日子。道光六年 十月二十七日。重华宫承应,昆腔 九出,有一出乱弹瓦口关。以上道光 五至 六两 年内只出现过乱弹戏四次,纯属极其偶然。道光七年南府改为升平 署 ,裁撤外学以后,昆腔、弋腔照常承应。两年内未演乱弹戏。至九 年九月初三日,同乐园承应,八出昆腔戏之外有奇 双会(吹腔属 于乱弹)。九 年之后 至二十三年 正月初八日,慎德堂后院上排奇双会一次。在此十四年期间昆弋 照常承应,却未演过乱弹。咸丰改元,国服期间照例不演戏,二十 七个月后开禁。咸丰二年七月十六日,同乐园承应十五出 昆腔,

11、有乱弹一出奇双会。咸丰二年 十月十 五日,重华宫承应 有打樱桃(吹腔)。三年 正月初十日,金昭玉粹承 应,有打面缸。咸丰五年 十月二十九日,敬事房交下殊批一件:“红门寺轴子除妇女们旧装束外,一切男之正 杂角色俱改 本朝衣冠。于成龙戴红顶,方补朝珠,便衣 马褂小帽。知州戴亮白顶,方补朝珠。如有不全者着酌量穿戴。庙内妇女有 几个梳两把头的,一把头的。”按升平署所藏戏本中,红门寺原本为昆腔,是整套北曲,另有一乱弹本。这次在服饰 上有 上述很大的改变,可能乱弹本也是这次改的。从道光初年 至咸丰初年,这期间档案 上记载的承应 戏目中,乱弹戏和昆腔相 比是极少的,不成比例的。咸丰五年从外间戏班挑进伴奏人员

12、十二名,是改组升平署、裁撤外学以后的第一 次。咸丰十 年恩 赏档有挑进民籍教习和学 生的名 单,都是戏班名演员,共三十八名。十一年又陆续挑进二十 七名。英 法侵略军占领北京,皇帝逃往热河。上述陆续挑进的教习、学生成为乱弹戏的主力。至十一 年七月十 七日止,不到一年 的时间在避署山庄 共演弋腔、昆腔、乱弹三个剧种的戏三 百二 十出,其中乱弹戏占三分之一(戏目从略)。同前一个时期相比,乱弹所占比重 突然增 长。演出情况从当时 后 台所用提 纲即可见一斑。举( (甘露寺一出为 例:“第一场:乔元,张三元。苍头,陈四保。赵云,汪竹仙。刘备,董文。青袍,赵永 泉、舒祥、永寿、长海。第二场:宫女,郭禄寿、

13、叶中兴、张多福、玉 香。太后,张瑞祥。孙 权,孙保和。”其中太监演员和新挑进的 民籍教习、学生都担任了角色。“鼓板,唐阿招。笛,沈湘 泉。弦子,赵坤祥。笛,方国祥。打家伙,钱 三寿、潘 荣、梁永财。”伴奏乐 队里 面也有一名太监。咸丰年 间除向民间戏班挑进民籍教习、学生及随手、场面以外,还向 内务府掌仪司挑进旗籍肋斗人十一人。按大清会典载:凡遇太和殿、保和殿大宴,照例表演节目,如扬烈舞,庆隆舞,茄吹,各番部乐,回部乐,高丽肋斗等 等。表演肋斗的人员有 一百名,属掌仪司。这项表演在殿外,是一种 杂技性质的集体翻各种 难度很大的组舞式肋斗,不是舞 台上的表 演。掌仪司这个机构 与戏曲并无关系,但是

14、 从咸丰六年开始,选少数灿斗人归人升平署的编制。本来戏曲 中演短打武戏的主角9 1配角是应翻肋斗的,当然也有翻的表 演,但 是从挑选 肋 斗人加人 演武戏这件事来 看,似乎原来 武戏中群众角色的表演能力是不及出色的触 斗 人的。其所以不从戏班中挑进,而向掌仪司触 斗人中挑选,正说明当时戏班中武 戏演员的肋 斗水 平还 不 及掌 仪司这班专业 触斗人的水平。为了给 大武戏增加火炽 气氛,挑选专业触 斗 人加入武 戏情 节中表演,是当时丰富戏曲表 演的措施。宫中的这项措施也必然 影响 外面 戏班,因而相 应地提高了肋 斗水 平,这是当时 武戏表 演的一个新倾向。从甘露寺提纲中随手所担任乐器的分工来

15、 看,当时的西皮二黄戏,是用双 笛和弦子伴唱,还 不用胡 琴。另外唐阿 招(从四喜班挑进)、沈湘泉等(从双奎挑进)都是苏州 人,本来都是昆腔戏的 随手,这时期他们也都能伴奏西皮二 黄,说明当时戏班中已经出现这种昆乱不挡 的人才。二、同治朝自咸丰十 一年七月以后,“国丧”期间照例 不演戏,至同治二年开禁,所有 前一节所述民籍教习、学生又 悉数裁退,仅留咸丰 六 年挑进的随手和肋 斗人。宫中只在节令演“献戏”、“宴戏”和点缀几场必不可少的承应戏,仍由原升 平署演戏 的太监 演员担任,所演依旧是弋腔,昆腔。至同治四年 十月二十九日档案载:“奴才李禄奏奴才讨要在额数随手三名,今于十月二十八日,奴 才挑

16、得:鼓,唐阿 招,年 五十一岁,系江苏人。胡琴、弦子、笛,沈湘 泉,年五十一岁,系江苏人。梳水头人,郭顺儿,年 二十二岁,宛平县 人。”这是同治二年裁退 民籍 教习、学生、随手以后,又开始从戏斑挑选当差 人员。胡琴一词,第一次在档案 上出现,这是和 咸丰 年间演乱弹戏伴奏乐器的 不同点。这时期演 戏场次很少,乱弹戏比重当然就更少。至同治八年乱弹戏 比重才略升,根据档 案所载有 十四出和连 台本戏十四本,但与昆弋演出数量相比,其所占比重。9 2。仍然是较 小的。同治/又年档案载:“九月二+ 六,印刘传西佛爷 旨:着刘进喜、方 福顺、姜有 才学二黄鼓、武场 ,张进喜学武场。王进贵、安来顺学二黄笛、胡 琴、文场。不准不学。”这是命升平署太监学习排 练乱弹戏。在档案中这是第一次出现“二黄”一 词。这里还透露原来升平 署那些演昆 腔的人员,对于学乱弹戏有抵触情绪,并说 明当时乱弹戏的西皮二黄是笛和胡琴共同伴奏。关于二黄的史料 记载还有:“同治九年 十二月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