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构图与技巧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631634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花构图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插花构图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插花构图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插花构图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插花构图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花构图与技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插花构图与技巧牛涛(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插花的构图原理(包括构图的基本原理、构图的基本方法、立意构思的基本方法) ,以及插花技巧(包括花材的选择与修剪、花材的艺术加工、插花的基本构图形式) ,使读者对插花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关键词:插花艺术;构图原理;立意构思;插花技巧插花就是按照作品主题和环境布置的要求,巧妙地进行立意构思,把选定的花材(植物有观赏价值的花、枝、叶、果、根等)切取下来,施以艺术加工(修、截、弯、接、造型等) ,并选择适宜的容器、机架、摆件(根据需要决定,不见得每件插花作品都需要几架、摆件,有的作品连容器都不需要) ,经过精心插作和陈设等艺术创作

2、过程而产生的精美的花卉艺术品 1 。1 插花的构图原理因为插花艺术是视觉艺术,是以其动人色彩和优美的造型,使人产生美感,诱人欣赏品味,所以形式美的原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插花作品的创作时,除了道德要精于立意构思之外,必须掌握把主题思想形象化的理论,也就是以“形”达“意” ,以“形”传“神”的理论,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统称构图原理 1 。1.1 插花构图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五点 2 :1.1.1 变化与统一(1)花材与花材之间的变化与统一:花材的形状、色彩、质地既要有变化又要协调统一。只有变化不统一,显得杂乱无章。只统一不变化,显得呆板。如当花材只有一种时,应求变化,可选取姿态不同的花枝,在花枝

3、的长短、花朵开放度等方面求变化。(2)花材与容器之间的变化与统一:如线状花材与高身瓶类容器配合插做倾斜式或下垂式作品显得协调统一。但是要注意直线条的花材不要单独插在线条状的瓶器中,最好与曲线状花材、团块状花材相互配合,达到线与面的变化。(3)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变化与统一:环境是影响构图设计的一个因素。作品与环境要协调统一。如暖色的居室,作品的色调也应是暖色,但要有深浅、明暗的变化。1.1.2 调和与对比调和与对比是相互对立而统一的关系,是茶花构图的基本法则,是罪重要的法则。调和:在构图中不同单元之间联系成为互相协调的整体,其含义为近似或一致,给人以柔和、平静、舒适、优雅的愉悦之感。对比:构图中各

4、单元之间相互变化而产生的强烈刺激感。给人以热烈、欢快、兴奋、喜庆和奔放的感觉。调和与对比表现在许多方面:花材与花材之间,花材与衬叶之间,作品风格与摆放环境之间,都有形体,色彩,质地上的调和与对比。影响调和与对比的核心因素是2差异感。对比签掉的是差异感的个性;而调和前掉的是差异感的共性。插花有明显的差异感,则给人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形成热烈、兴奋、醒目的艺术效果。但是若差异感过分强烈,即对比过强,就会推动调和感,导致作品各构成部分之间或各构成部分之中,分崩离析、互不关联、杂乱无章。相反,若缺乏对比,则平淡无奇、索然无味。1.1.3 均衡与动势均衡与动势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中国插花艺术的基本构图

5、形式,是不对称式构图。其形态特点是花材在容器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数量、形态、种类、色彩常是不完全相同的构图的感觉重心是偏向一边的。由于花材的俯仰、顾盼、高低、曲直、疏密、大小、深浅、斜垂、张弛等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动势,作品才有生气,可以说动势是作品生动的主要源泉之一。1.1.4 韵律与节奏韵律是变化的节奏 3 。在插花作品中,没有韵律就显得平淡无味,有韵律而无节奏就会杂乱无章。插花中韵律节奏的调节常运用花材种类不同,不同品种,不同花形色彩的差异,花朵大小及开放程度的差异,枝条的曲直与横斜变化,位置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不同来创造富有节奏的韵律变化。这种变化要符合客观规律,不能为变化而变化,只有

6、这样才能有真实感。1.1.5 主次分明插花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组成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各组成部分在插花作品中又不是同等重要的,存在着主与从、重点与一般、核心与外围的差异。通常花材的构图是最主要的。容器、几架、配件等起衬托作用,适宜的陈设环境,可以使主题和意境得到完美的发挥。在礼仪插花中,也要主次分明,花材造型在作品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如容器、装饰物、配件等处于从属地位。作品的造型最能反映主题,是为应用需要服务的。1.2 插花构图的基本方法1.高低错落:即花朵的位置要高低前后错开,切忌插在同一直线或者横线上。2.疏密有致:指每朵花、每张叶都有其观赏效果或构图效果,过密嫌繁杂,过疏显空

7、荡。3.虚实结合:花为实,叶为虚。4.仰俯呼应:上下左右的花朵、枝叶围绕中心仰俯组合、顾盼呼应,既反映作品的整体性,又保持作品的均衡感。5.上轻下重:花苞在上,盛花在下;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显得均衡自然。6.上散下聚:花材基部紧拢在一起,似同生于一根,上部疏散,千姿百态。1.3 立意构思立意,就是确定作品的主题,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情趣,即作品蕴含的意境美,是插花创作的灵魂和依据。进行插花作品创作时,可以根据以下思想来进行立意构思。1 按照花材的形质特点、气质和寓意进行立意构思。2 利用植物不同季节的季相变化进行立意构思。33 利用容器和配件进行立意构思。4 利用作品造型进行立意构思。5 利用

8、诗词名句或其意境进行立意构思。2.插花技巧插花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要求插花者在进行创作时,根据立意构思或主题的要求思索,采取哪些花材,如何保持花草植物的自然形态,以达到理想的构图或怎样才能延长作品的观赏时间,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表现主题,同时,还要掌握各种植物的特性,开花季节,考虑哪些花草组合较为妥当,适当配置何种植物的枝叶。这里涉及到花材的选择、剪切、保鲜,以及枝叶的加工处理,还有花材和陪衬的植物枝叶的固定等技术和技巧问题。总的来说,插花技巧常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2.1 花材的选择与修剪作为艺术插花的花材,严格地讲,应该具有一定的色、姿、形。提通常要具有以下条件:A 花朵或枝叶切下后

9、,应较为耐久,能保持一定时间不萎蔫凋谢。B 具有较长而坚挺的花梗,便于支撑,或供任意裁剪的植物。C 储运性能好,经过包装运输,不易损坏,不影响其自然形态的花草植物。D 木本植物应剪取自然弯曲,避免直硬,经修剪后具有一定优美姿态的枝条。选好花材后,修剪时插花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自然的花材,欲令其美态生动地表露出来,合乎自己的构思,必须善于修剪。修剪时可注意以下几点:A 顺其自然,留下枝条表现力强且优美者,其余的剪除。B 同方向平行的枝条只留一枝,其余剪去,以避免单调。C 从正面看,近距离的交叉枝、重叠枝要适当剪去,使之轻巧且有变化,活泼而不繁杂。D 草花在节下剪容易插。E 枝条的长短,视环境与花器

10、的大小和构图需要而定。F 花材除刺、去除残缺花叶G 在整个插做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凡有碍于构图、创意表达的多余枝条一律剪除。2.2 花材的艺术加工插花作为一种艺术品,并不是任何剪下来的花和枝叶都可以随意插成的。它要求对所用花及枝叶进行必要的整理、裁剪和加工,这是插花的前奏和准备。花材的加工方法有:A 剪裁修枝,使枝条具有优美的线条,避免过分规则,平凡而无变化。B 整形弯枝,常用于木本花卉,以使其达到作品造型与器皿、构图与立意的协调统一。C 茎叶弯曲。常根据花卉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弯曲方法,如轻微揉搓(马蹄莲、非洲菊) 、拇指拗弯(月季、香石竹) 、铅丝定型(迎春、连翘)等。D 叶片弯折,这是

11、艺术插花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弯折的目的在于改变叶片本身的线条,使作品富有变化,造型更优美。D 铅丝辅助,由于插花的植物品种繁多,特性各异,茎枝有汗水分多的,柔软细4长的,也有干直且较硬的,由于造型的需要,或是为了保持花序的最佳程度,必须对其花和茎做些适当的技术处理。处理时较多的是借助于铅丝,如用铅丝绕茎(月季、香石竹) 、插茎(水仙、非洲菊) 、穿萼(防止花瓣脱落) 、做花托(大丽花)等。2.3 插花的基本构图形式 4插花艺术要能够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选用能恰当表现该内容的构图形式。例如表现崇高、敬仰、节操高洁、顶天立地之类的主题,常采用直立型的构图;表现奋勇向前、归心似箭、风吹浪打之类主题

12、,则多采用倾斜式的构图;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常用盆景式的构图等。这样,形式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外在形态轮廓的美,而且反映出包孕在形式中的内容美,即艺术家热情讴歌的自然美和生活美,也就是意境美。插花的构图形式,按分类依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按形态轮廓分为:对称式构图形式、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自然式构图形式。根据主枝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态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平展式、下垂式。总结: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能说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就熟悉了插花或者插花艺术。但若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会缺少指导而盲目,没有方向。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学好插花艺术,真正认识插花艺术。参考文献:1吴友根. 插花艺术课程讲稿. 2010, 72吴亚芹等. 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3包满珠. 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4王琦. 插花 200 问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