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631509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划清两个界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定义: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2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观、方法论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2、。 3 3、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 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 4、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即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也即思维题;也即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6 6、思维和

3、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 “可知论可知论“ “和和“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的标准)的标准) 、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现实社会的表象和概念中能不能正确的反应现实。 7 7、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 “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唯物主,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8 8、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思、思维是第二性的; 、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物质决定意识。

4、9 9、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唯物主义的主要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始物质。 古代唯物朴素论和朴素辩证法是结合在一起的,例如“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体现了它们的 统一。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010、唯心主义的根源:、唯心主义的根源: 、社会根源; 、阶级根源; 、认识论根源。 1111、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唯心主义的主要二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主观精神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支配一切,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客观唯心主义:离开了人,脱离了物质

5、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2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在对象上:是普遍规律的科学,正确的指出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在内容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作用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三个特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对立思潮: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14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15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6、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是: 、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 、而且是客观实在的。 2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重要意义:

7、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和二元论的物质观;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先验论和不可知论; 、坚持了物质与物质形态、哲学的物质范畴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法, 克服以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用个别、个性代替一般、共性的形而上学的缺陷。 3 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精神的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的物质的运动的表现; 、唯心主义的错误在

8、于:脱离了物质谈运动; 、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设想成没有运动的物质。 5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静止的定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况。 、指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 、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空的定义: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时空与物资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9、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1010、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现代自然科学的物

9、质结构观: 揭示了自然界在微观领域、宏观领域、宇观领域的物资结构层次的多样性、无限性,证明自 然界是一个具有无限层次结构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 1111、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的哲学意义: 证实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 识是永无止境的,将进一步深化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2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定义: 、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1313、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实践不同理解: 唯心主义:把实

10、践归结为精神活动; 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1414、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定义的两层意思: 、是自主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活动; 、是物质的、客观的、有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151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616、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1717、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践。 1818、实践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指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11、; 、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 的和社会的统一体; 、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 1919、实践的客体:、实践的客体: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 、客体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2020、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第二性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是第一性、第二性关系。 212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化: 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

12、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为量的因素,客体 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人通过实践活动,产生新的意识,也是客体主体化的一种表现。 222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主 体处于主导地位,客体成为“为我之物“;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容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打破限定,超越现实 客体。这种限定和超越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实践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使世界二重化(一分为二)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构成了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

13、础。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世界观 意义。 232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24、自在世界的定义:(超纲) 指天然世界,是人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世界。 25、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一元论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 2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于精神。 2727、自然界的物

14、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存在等同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由生产方式为主、及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构成。 2828、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多样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9、折中主义:调和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303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是物质世界; 、世界上存在包罗万象的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 、意识也不过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并不能独立的存在; 、物质是

15、世界上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 3131、意思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思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2、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 、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3333、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43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是客观的;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主观和客

16、观的统一。 、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 主义的观点。 3535、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363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 、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 、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3737、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3838、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