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631357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之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之渊源一、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渊源1、中国与西方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 ,可持续发展理念就已初显,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指只用一个钩的而不用多个钩的鱼杆来钓鱼,只射空中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宿鸟。见论语述而 ) 。孟子也曾批评过“竭泽而渔”的做法,提出了“苟得其养,无物不长”的观点, 孟子见梁惠王五章句上有这样一句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周逸书文传解中写道,

2、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等等。都清晰地体现了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古人从社会实践中已经悟出了关于自然资源需要休养生息方能永续利用的道理。在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李嘉图(Micardo ,1817 年) 、马尔萨斯(Malthus,1820 年) 、穆勒( Mill,1900 年)等在其著作中以已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着生态边界。 1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理论核心为“资源相对稀缺论” ,认为自然资源不存在均质性,即资源的品质有优劣之分,优质的资源不存在绝对稀缺,只存在相对稀缺,只要

3、合理的利用这种相对稀缺并不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制约。马尔萨斯也是英国早期著名的经济学家,与李嘉图同时代,但在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分析和结论上与其有较大的差别,认为“资源绝对稀缺”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的增长在数量上可以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受到生活资料(自然资源、环境)的限制。人口论表面上论述的是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但实质上已经在论述人口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及其相互之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竭力主张人口生产应服从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生产,只有两者和谐,社会才会发展和进步。穆勒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综合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思想,反

4、对无止境地开发自然资源,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不仅如此,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含义20 世纪 60、70 年代后,随着“公害”的显现与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争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加深和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1 转见:洪银兴主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第 1722 页。2(臭氧、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的渐渐浮现,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渐渐形成。1960 年,

5、福伊斯特(Forestet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世界末日:公元 2026 年 11 月 23 日,星期五的论文,但当时的社会认为该文发出的警告是一种危言耸听的奇谈怪论。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按照当时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继续下去,世界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崩溃” ,避免这种灾难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或“零增长” 。该报告的发表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其中的观点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主要理论根据。 2“可持续发展”概念一经提出,各国政府和理论家纷纷投入时间和精力加以研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6、、 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 1987 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 ,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 )于 1991 年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性生存战略 (Caring for the Earth-A Strategyfor Sustainable Living)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3、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于 1992 年在世界资源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

7、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和技术系统。 ”4、 世界银行在 1992 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政策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 ”5、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第27 条原则中有 2 条原则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就享有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6、 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德在 1993 年所著了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以经济学语言表达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发展能够保

8、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应至少包含六层含义: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即“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下,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二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 ,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承载能力平衡,使人类生存环境得以持续。三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即“资源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 。四是回归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人类中

9、心广义的否定,也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否定,人类只能放弃对自然界的发行和控制,回归自然而成为“自然界普通的一员” ,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五是以2 参见: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 页。3 参见: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版,第126 页。3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 ,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 。六是协调

10、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 21 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归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发展是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停止发展人类就难以继续生存,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第三,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

11、紧密结合。第三,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第五,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六,社会公正、公平原则。社会公正、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两

12、种层面,即“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 “人”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当代公正、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够被公正合理地对待,都有机会享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利益带来的好处,无论国籍、种族、社会地位、财富有何不同,在发展的机遇上是人人平等的。当代与后代的公正、平等即是指当代人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在当代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求。 “人”与“自然”的公平是指“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破坏自然环境与资源为代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为自然环境与资源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二、 可持续发展大事记任何理念从产生到形成必然是有历史的根源,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偶然

13、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同样如此,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理念的成型是也有其必然与偶然性的,是在历经了一系列事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本节主要介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件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国际公约。1、可持续发展简明大事记: 4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记4 资料来源: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25 126 页。418 世纪 西方工业革命开始19 世纪 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1972 年 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在工业城市发现酸雨20 世纪初 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20 世纪 30 年代 氯氟烃(CFCs)开始合成20 世纪 3060

14、年代 公害事件不断在欧美日出现1962 年 美国科学家 R卡逊寂静的春天 出版1970 年 4 月 22 日,美国 2000 多万人上街,要求保护环境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出版1972 年6 月 5 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环境署(UNEP)成立1974 年 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在温哥华举行1980 年 IUCN/WWF 发表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个词1981 年 美国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出版1984 年 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1985 年 UNEP 组织缔结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WCED 公布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

15、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一系列以此为中心的建议1987 年UNEP 组织谈判并通过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乐议定书1988 年 UNEP 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69 年国家的环境部长聚集荷兰,就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诺德威克宣言第 4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 228 号决议,决定筹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1989 年UNEP 通过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赛尔公约 (1992 年生效)1990 年 UNCED 第 1 次实质性筹备会议在内罗毕召开世界银行、UNEP、联合国开发署(UNDP)设立“全球环境基金” (GEF)1991 年

16、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始第一次谈判5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UNCED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里约宣言 、 21 世纪议程和森林原则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字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发表1992 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立巴塞尔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1993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第一次年会,评议21 世纪议程的进展情况中国 21 世纪议程发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1994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确定中国为 1995 年多边基金执委会成员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1995 年荒漠化公约谈判结束,开放签字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1996 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通过柏林授权 巴塞尔公约 、 生物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