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1107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瓜州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我乡自 2009 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乡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 目标,以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特色化、新村整洁化、设施配套化、管理民主化为要求,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四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介绍瓜州乡位于瓜州县城西 11 公里处,面积约 50.4 平方公里,东连县城,西邻广至乡,南接南岔镇,北通西湖乡,海拔

2、1500,年日照总时数达 3360 小时,年平均气温 8.8,昼夜温差 16.1,有效积 温(10)达 3661.5,年平均无霜期142 天。全乡辖 4 个行政村、1 个农业综合开发区、36 个村民小组,共 2186 户 8146 人。现有耕地面积 4.8 万亩,属于疏勒河流域灌溉为主的农业乡,农作物以棉花、蜜瓜、葡萄、蔬菜为主。二、新农村建设初期面临的难题和挑战1、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基础设施薄弱。2008 年底,我乡棉花播种面积为 4.5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94%,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牲畜存栏数 1.2 万头(只);瓜类面积 1220 亩,葡萄、甘草、孜然、大枣等特色农产品面积 17

3、80 亩,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13472.8 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820 元,劳务收入不足 100 万元。农业的单一性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再加上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发展滞后,许多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供求的动态信息,难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种植结构,传统的农业种植根深蒂固,不能以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种植,农民群众与市场的对接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民增收渠道窄。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民的粮食价格实行补贴,农村电网改造、乡村通油路、村村通工作等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加大,但农业的投入与农业对投入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农业基础设施和防灾抗

4、灾能力依然较弱。2008 年底,我乡电话入户率、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分别为 85%、90%、90%、95%,林网履盖率为 32%。乡村公路硬化面积 85%,农民住宅中 1000 户为砖混砖木结构,占全乡住宅比例 45.7%,1000 户为砖木结构,占全乡住宅比例 45.7%,,186 户为土木结构的危旧房,占全乡农户的8.6%。适龄儿童入学率 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 85%。2、农村生活环境较差,村庄布局规划不合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导致我乡村庄建设无序,布局零乱,村、组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道路硬化、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生活设施建设不完善,村

5、组无固定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点,导致污水随渠乱倒,垃圾露天焚烧,造成水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008 年底,全乡农村劳动力小学占 47.64%,初中占 47.86%,高中占 4.25%,大专及以上占 0.25%,初中以下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受过各种技术培训、有多种专长的人更少,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不能正确分析本地的资源优势,只是盲目听风,盲目跟从,种植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的农产品,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心理,缺乏干大事 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因而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我乡农

6、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因素。4、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地阻碍了我乡农业生产和经济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普遍年深日久,老化失修等问题凸显,衬彻渠道损毁严重,极大地影响了“ 三春” 生产 工作,给全乡农业 生产造成了严重地阻碍。村级办公条件简陋,各村没有修建专门的村委会,村民办事难、办事效率低,村务公开、村级自治水平差。文化室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无法满足村民茶余饭后的娱乐生活需求,成为制约我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瓶颈。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确定“ 先一步、高一层、出成果、出经验

7、、做表率”的总体思路,以试点乡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富民强乡目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民增收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立足城乡优势和瓜州品牌,大力发展“ 一特四化 ”高效 现代农业,形成蜜瓜、葡萄 产业村,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着力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四、新农村建设成效通过四年试点,我乡目前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 22689.6万元,较 08 年增长 68%,年均增长 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92 万元,较 08

8、年增长 72.4%,年均增长 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679.2 元,较 08 年增加 5859.2 元,增长 100%,年均增长 25%。1、以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业。近几年,我乡紧紧围绕“坚持一特四化方向,发展三品两化农业”的总体思路,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始终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以做大规模,做强产业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实施“251”( 调整退出亩收入千元以下的低效田,大力发展“ 双千元田”、 “五千元田 ”,扶持推广“万元田”)种植增收计划,积极培育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一是主攻蜜瓜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支

9、柱产业。围绕“一片一业,一村一品” 专业化生产布局思路,按照“做大做 强、做精做响” 总 体要求,促使优势产业上规模、种植技术上水平、农民增收上效益,逐步形成“乡有主导、村有特色、产业有规模、产品有质量”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目前全乡蜜瓜种植面积达 2.6 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 54%,打破了我乡长期以来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单一格局,建成万亩蜜瓜种植示范村 1 个,建成蜜瓜 5000 亩示范村 2个,1000 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组 10 个,形成了以引领产业发展的主导示范区、推介瓜州蜜瓜产品的本土品种展示区和延续今后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区三大区域布局,促进了全乡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

10、展。二是提升棉花产业促增收。按照“引良种、攻单产、增总量” 的思路,引进推广种植了 297-5、新陆早 31 号等丰产、优质、抗病的棉花新品种 6 个,同时在三工村四组、头工村五组各建成千亩棉花新品种示范基地 1 个。通过引良种、建基地、抓示范,全乡棉花良种普及率和新品种推广率分别达到了 95%和 90%以上,有力提升了棉花产业的增收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积极推广“1245”(1 户饲养 20 只基础母羊或者 4 头基础母牛,年实现纯收入 5000 元)新型牛羊养殖模式,狠抓品种改良、短期育肥、总量增长和贩运流通、加工增值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今年新增“1245”设

11、施养殖户 50 户,全乡累计达 480 户,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5%以上。四是发展劳务产业促增收,通过政策扶持、牵线搭桥、组织引导、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农民知识化、技术化。至目前,累计培训场次达 21 场,培训劳动力8500 人次,共输出劳动力 1030 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922.5 万元。五是积极发展蔬菜产业。今年全乡种植蔬菜 1200 亩,搭建蔬菜大棚 840 座,日光节能温室 87 座,农户蔬菜产业人均收入 341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 3.8%。2、以改善面貌为亮点,重点突出集镇综合整治示范。为加快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乡以集镇为中心,把集镇综合开发建设与中心村建设相

12、结合,以综合配套改造为重点,把集镇建设成为集政治文化、商业经济、教育卫生、休闲娱乐、信息服务、村镇事务、社区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中心。乡党委、政府按照规划先行、基础先动、多元投资、拆旧建新、美洁亮齐、综合开发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参与、企业老板垫资共同开发建设的投资建设机制,总投资 2010 万元,全面完成集镇综合配套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 1850 万元。委托兰州九州测绘学院、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乡集镇方圆 1 平方公里的测绘和十五年的建设规划,并通过市县规划部门评审;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了 10000 平方米土地征用和旧房拆迁工作,并建成 38 套5876 平方

13、米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的中心村居民小康住宅;开通了乡集镇商业步行街及通村油路 1.2 公里;完成了集镇区单位住户上下水工程及硬化广场 4800 平方米,架设广场景观灯 19 盏,集镇综合配套改造初具规模。建成了首个高标准农民新居金泰瓜州苑住宅小区,该项目已全面完工,小区坐落于乡集镇中心,总占地面积 12576.4 平方米,建筑面积15484.95 平方米,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住宅 100 户,上宅下店式门店 30 户,入住率达 80%以上,配套建设了门房、锅炉房、停车场、休闲健身器材等设施,小区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乡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3、以小康住宅及

14、抗震安居房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新农村示范村组整治。乡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导” 的方针,邀请专业规划人员编制完成了 3 个试点村建设整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投资 260 万元,完成了瓜州村、三工村、头工村、南苑村 4 个村 1800 平方米高标准村委会建设,并积极筹措 25 万元资金配套了村委会的办公设施,使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真正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和效应。同时,以“五改四化” (改院、改水、改圈、改厕、改灶;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内容,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扶持、统一投资,统一改造,党员干部带头、两代表带头等措施,四年来,我们共完成 3 个省级示范村

15、和一个非示范村 21 个村民小组的居民点整体改造。投入资金 4306 万元,修建小康住宅 285 户,硬化村组公路 28 公里,改建危旧房 1120 户。落实一池三改 750 户,硬化居民点人行道 12 万平方米,栽植风景树 12500 株,简易垃圾处理点 14 处;投资120 万元,配套实施“太阳能、电脑进农家” 工程,架设太阳能热水器 680 户;争取资金 60 万元每村配套建设 120 平方米卫生所 1 个;投资 138 万元, 建成文体广场 7 个,共计 7500平方米;投资 178 万元,开通县城至瓜州绿色长廊 11 公里,栽植新疆杨 38600 株;人口出生率控制在 6以内,广播电

16、视覆盖率、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电话网络覆盖率达到了 9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到了 98%,全乡基本实现了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集中办学新格局,极大改善了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全乡基础设施条件,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油路铺筑项目,动员农户出工出劳,对乡村组连接地段道路进行砂石铺筑和桥涵修筑工作,总投资 560 万元完成了 28 公里“ 村村通 ”、“村通组”油路铺 筑。积极争取中低改项目,完成了干渠改扩建 7 公里,支斗渠衬彻 21 公里,改良土地 2000 亩。积极与水利部门衔接沟通,争取投资 500 万元完成头工村、瓜州村 2 个村 2500 人人畜饮水改建工程。完成 4 个村节水灌溉面积 1.7 万亩。全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通道、农田防护林带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为重点,全乡四年新定植绿色通道 25 公里,新植和补植农田防护林 164条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