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研究者对很多优秀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 在孩子10岁之前,他们让孩子具备了两个能力,一个是目标管理能力,一个是集中注意力 的能力而且,只要稍微注意改变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这些能力是完全可以培养出 来的那就是,优秀的孩子,考上好学校的孩子,他们并不会受到家长学习能力的影响, 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坚持同一时间起床,同一时间吃点心,同一时间就寝……有的孩子从小就 养成了这样规律的生活习惯那些优秀的儿童,就是能把这些细小的事情做好的孩子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必须在十岁之前培养成功因为,有必要早一点让孩子 们认识到,自己是“优秀的孩子”只要把自己列入了“优秀孩子”的行列,以后即使父母不 十分鞭策他,也会被那些“优秀朋友”拉着向前走另外,意识到自己是“优秀孩子”,还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能获得很大的自信 这种自信可以帮助他战胜今后人生中的种种困难,使他勇往直前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要 像运动员的教练那样,鼓励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如果只是一味地呵斥孩子,比如埋怨他们”你怎么不好好努力啊!”“你就知道看电视, 现在成绩下降了吧!”,这样孩子是不会成长的。
另外,挨训的孩子肯定很不好受,而不得 不训斥自己心爱孩子的妈妈肯定更不好受孩子十岁之前父母要做三件事1\父母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看似没有整天盯着母亲,其实他总在认真地观察妈妈,把妈妈的一举一动印在了脑 子里更可怕的是,爸爸妈妈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事情,孩子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 所以,对孩子来说最困惑不解的,就是父母的行动和他们的言论不一致的事情比如:妈妈对孩子说“别看电视了,学习吧!”但是自己却在看电视这样的家庭是很多的 因为,父母一定会想,孩子学习的时候正好是自己可以腾出功夫轻松一下的时候但是, 在孩子心中,他会觉得“反正妈妈在看电视呢、我看看也没关系的 ”于是,孩子出于本能,自然会选择轻松的捷径这样的话,妈妈看电视的时候,孩子 再怎么对着书桌学习,他的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学习上,而是想着电视里的内容看了不够优秀孩子的时间表你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也跟妈妈一样,从小到大没完没 了地看电视,甚至熬夜 2\成为孩子的好教练吧 同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也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 10 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 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拍着孩子的屁股让他跑,又会如何呢?——那样的话,会有可怕 的后果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对教练来说,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 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这是教练的重要使命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 久力这是父母的使命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 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 坏习惯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 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 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3 培养孩子“学习好”的意识在孩子 10 岁之前,要让他萌发“自己是学习好的”这种意识,这样,他就会为了避免从 “学习好孩子”的队伍中掉出来,从而自己越发努力产生“学习好”的意识的孩子,是不是 就非常喜欢学习呢?大家一定都以为学习好的优秀孩子一定是喜欢学习的。
但是,调查的 结果显示,学习好的孩子并非都喜欢学习那么,为什么这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却能够成为学习好的优秀孩子呢?那是因为,他 们已经被牢牢地定在了“学习好的孩子”的位置上学习好的孩子,自己当然也认为自己很优秀同样,他的妈妈、其他家人,还有朋友、 老师,他周围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学习好的优秀儿童这时候,你想象一下这孩子最苦恼的事会是什么呢?他最害怕的事,就是此前建立起 来的“学习好的优秀学生”的形象倒塌这关系到自己的自尊心问题,所以他非常害怕自己 的定位被改写所以,尽管孩子不喜欢学习,他却想一直保持“学习好的孩子”的好形象由此他会一 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么,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还能够学习好呢?一定是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他学 习的是谁呢?就是他的教练——妈妈 优秀儿童的妈妈能做到这十条与其改变孩子,不如先改变自己 培养优秀儿童,妈妈要做到的 10 条准则●第一条 如果批评了孩子就要加倍表扬他●第二条 和孩子一起坚持到底●第三条 “到什么时候为止”——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第四条 每天定时起床、吃饭、睡觉●第五条 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第六条 每天都问问孩子有什么新鲜事●第七条 准备好“奖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第八条 让孩子在父母看得到的地方生活●第九条 每天都坚持学习一点东西●第十条 让孩子养成习惯,减轻其痛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