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630319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六年级美术上教案汇总15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020172017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汇总(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汇总(1-51-5 课)课)m 2017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汇总(1-5 课)1.基本形体切挖本课是典型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借助对基本形体的切挖,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和立体造型的能力。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矩形和圆柱形作为代表,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切挖成型的示范,可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认知“切挖”的目的。对应了“学习要求”中的“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分析:从切挖的角度分析一些生活用品的构造特点。 ”而“技法点击”则表现了“切挖”的步骤与形成两个

2、互为契合的形体的效果。 “学生作品”呈现了“切挖”的多样性。对应了“尝试:用泥或彩泥做出平行六面体、圆柱体,然后进行切挖练习。 ”而“拓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运用好“切挖” 。可以通过“欣赏分析体验总结”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的图片,分析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怎样利用切挖的方法,才能变成这些物品的形状,通过对切挖作品的再创造,启发学生创新意识,表现自己的想法。一、引导阶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20展示几何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球体来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这些几何体形状类似。二、发展阶段出示图片:展示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

3、和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思考: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分析讨论:我们看了凳子、沙发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讨论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三、展示与评价完成后,可采用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小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1.能否用切挖的方法制作出简单的生活用品。2.能否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3.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4.能否及时收拾、整理桌面上的多余物品。引导学生在积极观察的基础上

4、,形成立体空间意识,提高表现能力。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202.点的集合“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 “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 ”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 19 世纪末至 20

5、 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 ”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20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

6、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 ,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 ,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一、引导阶段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 ,请同学们分析不

7、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20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

8、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

9、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0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 (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三、展示与评价阶段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10、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3.远去的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0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 ,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

11、感的。接下来的四幅道路近大远小的示意图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找到准确的观察位置。此示意图之所以没有标明“知识点” ,其目的就是和“学习提示”相呼应,帮助同学们找到“近大远小”的感受,而非记住焦点透视知识。 “学生作品”则和“学习要求”相呼应,包含了绘画和拼贴作品。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围绕这一知识点,可采用“观察演示欣赏尝试”的教学策略:一是通过观察绘画作品、自然界中的景物,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总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及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

12、的视觉变化。二是通过教师演示具有视觉现象的笔直大路和蜿蜒小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20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了解视觉现象的变化,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蜿蜒的小路的透视现象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三是通过欣赏名家或学生优秀的体现视觉现象有路的风景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四是通过尝试让学生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一、引导阶段视频:播放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视频,问题:视频中公路和路两旁的树具有什么现象?行驶的车具有什么变化?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感觉会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

13、们远的会感觉很小、很窄、很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发展阶段1.展示图片,分析问题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现代油画家韦其美的新线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观察、发现、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2.小组讨论,分析图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0分析教科书第 7 页中最上面的四幅图。 (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 )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

14、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3.教师演示,拓展思路教师演示笔直大路和蜿蜒小路的视觉现象。4.欣赏作品,联想创作欣赏名家的作品。5.运用新知,尝试创作同学们可以选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具有视觉现象的路。三、展示与评价阶段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办法。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鼓励学生平时多多观察、分析看到的事物,爱动脑,多思考,从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更有意思的问题和现象。1.能否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2.能否用绘画、拼贴等方式创作出有视觉现象的作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203.有探索发现的意识。4.线与造型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 ,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 ,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