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30309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笔记,知识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上册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第一章1.导言:导言:介绍一下化学这门学科2.变化:变化:物理:只是形状,状态的改变化学: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会伴随发光发热(完成习题 P11,P27 习题 1,7)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3.性质性质:物理:色,态,味,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密度,硬度等化学:发生化学变化时才变现出来的性质4.实验操作,药剂和仪器使用注意点实验操作,药剂和仪器使用注意点(1)三不原则:不用嘴尝不用手拿不用鼻子闻(招手入鼻法)节约原则:未说明用量时,按最少量量取,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 1-2mL(2)药品的取用a.

2、固体粉末:钥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竖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竖b.液体大量:直接倾倒用滴管吸取c.注意点瓶盖倒放,防止污染试剂标签对准手掌心,防止腐蚀标签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液体洒落(3)仪器使用a.滴管:吸取或转移少量液体注意点:转移时滴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进去清洗后橡胶头朝上摆放b.量筒:只能测量液体体积(唯一用途)无 0 刻度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视,则读数偏大,用时偏少若俯视,则读数偏小,用时偏多c.酒精灯:用来加热的仪器三禁止:禁止用嘴吹,应用灯帽盖灭禁止过火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酒精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二,最少不少于三分之一d.天平精确到 0.

3、1g若干燥无腐蚀性,垫滤纸称量若液体或有腐蚀性,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e.试管加热若固体,试管口向下倾斜 45,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若液体,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试管口向上倾斜d.试管破裂的原因:未预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后直接清洗加热后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试管底部靠在焰芯上e.试管洗干净的标准: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5.实验实验 P3(1)碳酸氢铵(NH4HCO3):白色固体(2)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不 不(3)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有刺激性气味。管口有小水珠,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4)保存:低温密封6.实验实验 P5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水倒吸结

4、论: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主)酸能除锈食盐能加快铁生锈压强减小的方法:减少气体,降温7.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实验 P13(1)空气: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混合物(2)按体积分数: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0.94杂质气体:0.03(3)空气中 O2体积分数的测定原理:P+ O2 P2O5不 不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结论:O2约占空气的 15(主)N2不可燃,不助燃,不溶于水(4)误差分析:塞橡皮塞动作太慢 V水 15红磷燃烧时忘夹止水夹 V水 15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V水15装置漏气 V水15红磷量不足 V水158.实验实验 P20(完成(完

5、成 P25,习题,习题 1)(1)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状固体,受热分解俗名:铜绿 Cu2(OH)2CO3CuO+H2O+CO2不 不现象:绿色逐渐变为黑色,试管壁上出现小水珠,同时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能与盐酸反应Cu2(OH)2CO3+HClCuCl2+H2O+CO2不 不现象:液体由无色变成蓝色,同时冒气泡9.实验实验 P23镁(Mg):银白色固体能燃烧,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Mg+O2MgO不 不第二章第二章一一.氧气(氧气(O2)1.氧气性质氧气性质1.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略大于空气(3)不易溶于水(4)气态氧液

6、态氧(淡蓝色)固态氧(淡蓝,雪花状)不 不不 不不 不不 不1.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1)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O2+C6H12O6不(2)实验 P31a.木炭+氧气二氧化碳不 不现象:空气中保持红热状态;纯氧中发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时石灰水浑浊的气体b.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不 不现象:空气中发出黄光,纯氧中发出白光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不 不现象:空气中不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铁丝卷成螺旋状,为了增加受热面积下端系火柴,为了引燃铁丝集气瓶底放水或铺细沙,防止产物炸裂瓶底d.硫+氧气二氧化硫不 不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

7、的蓝紫色火焰。两者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类型:剧烈氧化:快,有明显的现象慢,无明显现象3.氧气的制备氧气的制备(1)工厂制氧:分离液态空气空气液态空气N2(沸点低,先汽化)O2不 不不 不不 不不 不不 不(2)实验室制氧 高锰酸钾法 实验 P35a.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于水成紫红色b.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不 不KMnO4K2MnO4+MnO2+O2不 不c.装置:固固加热型d.收集: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优点:纯 缺点:不干燥 瓶口向上排气法(密度大于空气)优点:干燥 缺点:不纯 e.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内,若复燃,

8、则为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f.实验顺序:连查装定点收移熄g.注意: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 1/3 处)试管中的导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小颗粒堵塞导管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 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 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 底部。 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

9、出时再收集,否则 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 致使馆破裂)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3)实验室制氧 双氧水法 实验 P36a.原料: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不 不 不 不H2O2H2O+O2MnO2c.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 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 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

10、作用。(4)实验室制氧 氯酸钾法a.原料:氯酸钾 二氧化锰b.原理: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不 不 不 不不 不KClO3 KCl+O2MnO2c.装置:固固加热型4.氧气用途氧气用途供给呼吸,助燃二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性质二氧化碳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呼吸燃料尸体腐烂(3)二氧化碳的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4)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5)CO2能与 H2O 反应a.CO2+H2OH2CO3b. H2CO3: 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 P42不稳定,易分解(6)能与石灰水反应a. CO2+Ca(OH)2CaCO3+H2O b

11、.现象: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检验 CO2或者检验石灰水2.蜡烛熄灭实验蜡烛熄灭实验 P44(1)现象:蜡烛由下而上先后熄灭(2)结论:CO2密度大于空气CO2不可燃CO2不助燃(3)注意:倾倒 CO2时速度慢,且要用玻璃片挡住上层火焰(4)运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要做灯火实验3. CO2的制备的制备3.1 工业制取 煅烧石灰石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不 不CaCO3CaO+ CO2不 不3.2 实验室制取a.原料: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b.原理:碳酸钙+盐酸氧化钙+水+二氧化碳CaCO3+HClCaCl2+H2O+CO2c.装置:固液不加热型d.收集:瓶口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

12、水)e.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熄灭,则已满f.将该气体通入石灰水,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g.注意:不能用纯的碳酸钙,因为反应太快不用浓盐酸,因为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 CO2不纯不用硫酸,因为 CaSO4微溶,阻止反应进行4.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定义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定义5. CO2的运用的运用灭火,人工降雨,人身体健康影响三三.水水1.性质性质水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密度最大2.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实验 P47a.现象:电极上冒气泡,但负极上速度较快b.结论:水电解生成了气体c.原理:水氢气+氧气不 不H2O2 H2+O2不 不d.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

13、出蓝色的火焰,能使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所以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是氧气氢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能使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V(H2):V(O2)=2:1e.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f.注意:用的是直流电水中加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3.水的净化水的净化(1)水分类硬水:含较多钙镁物质的水软水:含较少钙镁物质的水区分:加肥皂水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出现较少泡沫的硬水转化:硬水软水(化学变化)不 不 不 不原 原(2)蒸发:加热使水变水蒸气的操作(物理变化)a.仪器:蒸发皿 玻璃棒 铁架台 酒精灯b.玻璃棒:搅拌散热c

14、.当出现大部分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水蒸干d.实验结束时,用坩埚钳夹着放在石棉网上(3)过滤:除去液体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 实验 P50a.仪器: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b.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否则会减慢过滤速度c.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未经过滤,直接进入接收器中d.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防止滤液冲破滤纸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防止液滴飞溅(4)水的净化过程(1)取水沉降过滤杀菌配水a.混凝剂(明矾):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二沉降b.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第三章第三章一一.微粒:微粒:分子分子原子原子离子离子宏观的物质是由微

15、观的微粒构成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且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实验 P63微粒间有空隙,温度越高,空隙越大(解释热胀冷缩) 实验 P63微粒很小二二.分子分子1.分子由原子构成2.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但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汽水有点酸除稀有气体外所有气体H2O H2O2有机物碘所有酸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5.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6.从分子角度定义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三三.原子原子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钙,镁,铁固态非金属:如硫,磷,

16、硅稀有气体2.原子能构成物质和分子3.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4.原子的结构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5.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四四.离子离子1.种类:阳离子(+)阴离子(-)2.来源:原原不 不 不 不 不 不不 不 不 不 不 不3.在原子变成离子或离子变成原子的过程中,改变的是核外电子,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变,所以在离子中,原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4.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微粒的化学性质,若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5.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