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95942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积极心理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积极心理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积极心理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积极心理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讲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概论绪论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谢尔顿 、劳拉金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 科学”。 定义:“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 科学”。 心理学自 1879 年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治疗人的精神 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 上,如心理障碍、婚姻危机、毒品滥用和性犯罪等问题,心理学正在变成一门 类似于病理学性质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 固有的、实际的、

2、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 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 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 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 良好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积极情感体验(主观层次) 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情绪体验的特 征及产生机制。 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积极人格特质 (个体层面) 关键是对积极人格进行正确的分类和界定,为测量和编制量表奠定基础。 积极的组织系统

3、 (群体层面) 确定如何使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 积极情感。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 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 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1、产生:20 世纪末,美国兴起,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和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Mihaly Csikzentmihalyi) 。 1997 年塞利格曼就任 APA 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 2、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为什么

4、需要积极心理学? (1)心理学自身发展 要求。它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 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 ,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 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 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除了关注消除痛苦之外,更多地关注创造快乐。柏拉图:“让全民快乐是一切制度的根本。 ” (2)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繁荣 人类的积极品质 (3)中国普及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理由:中国人习惯于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比欧美人更容易不快

5、乐;小康 社会阶段。 二、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光明 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 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三、评价存在的问题:1、心理学中精神病理学的传统所带来的问题 ; 2、不同的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所引发的问题;3、 Frankl 的思辨性观点所带来的问题。 研究中有待克服的问题:与早期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缺少一 个完整有效的理论框架;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取向;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过于 苛刻,也过于武断等。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引导心理学目标的回归,将培育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作为根本目标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即研究积极力量并使人健康幸福 三、

6、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积极分析人的行为和观点、问题,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第二章 关于积极和积极体验 什么是积极? “积极”概念,1958 年 贾霍达(M.Jahoda) 积极(positive)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positum),它的原意是指“实际而具 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意思。 定义: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 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 对积极的理解: 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 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积极主要不是人的外显积极而是内在积极,它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

7、和 生活态度。 积极并不总是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 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然性 1.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 拉瑞纳希实验证实同情、关心等积极品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己成为了人类本性 的组成部分。 社会促进效应 人的心灵中有天生的积极种子,能否顺利发芽生长,还要依赖于后天的 其它条件。 2.积极也符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人类所拥有的积极品质的累积。 当代心理学研究“积极”的必要性 1.从实践的观点来看 ,倡导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才有可能帮助人类真正到达 幸福的彼岸 。 2.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积极的思想是帮助找到“强调竞争”与“强调公平”之间平 衡点的关键

8、。 第二节 积极体验 一、什么是积极情绪体验 所谓积极情绪体验是指所有能激发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 绪体验。 积极体验的形式:把积极情绪体验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 。 通过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力量的一条最有效途径。 二、积极情绪的功能 1积极情绪的扩建功能 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如高兴、 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具有拓展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 人们个人资源的功能。 2积极情绪对心理紧张的消解功能 积极情绪体验能控制或延缓消极情绪所导致的各种心血管的异常变化 三、主观幸福感体验 1.什么是幸福 现代汉语词典:“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

9、生活。 ”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 3主观幸福感的评估与测量 (1)量表测量法 A单题测量法 B多题测量法 (2)其它的评估方法 如行为记录法、生理指标检测法、他人评价法 第三章 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体验之一) 第一节 面对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想法 一、工具性认知与评价性认知 (一)自我对话时的认知方式 当人感受外界事物时,会自我对话或自言自语,这种心理活动叫做认知。 工具性认知指向对事物的应对与处理,是对事物特点规律的认知。它帮 助人解决问题,具有工具性和指导性。 评价性认知是评价自己做得如何,成败了怎样,和别人比又怎样的认知。 这种评价会产生情绪。 中性刺激

10、,工具性认知起主导作用,不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正性刺激 或负性刺激,有评价功能,使人卷入情绪中 。 (二)认知偏差及后果 工具性认知出现偏差,会导致行动的失败。 评价性认知出现偏差,会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 心理不健康的人,多半也是心理阴影多的人,主要是评价性认知出了问 题。二、面对挫折时的消极与积极的信念 (一)消极信念是不能适应环境要求的,不灵活的,不利于解决问题的 想法。其特点:僵固的,缺少弹性的;主观的,脱离现实的;不符合逻 辑的,不讲理的;有损于你的心理幸福的;有损于你追求基本的生活目 标;有损于发展和维系你与他人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积极信念是指适应环境的要求,有

11、利于解决问题和有利于心理 幸福的想法。特点:灵活的,有弹性的;与现实是一致的;符合逻辑, 合理的;有助于你的心理幸福;有助于你追求基本的生活目标;有助于 发展和维系你的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二节 常见的消极与积极信念一、刻板的要求(命令)与充分的选择 (一)刻板的要求分析:对现实具有强制性或绝对化的要求,不留有余地,是病理性情绪的来源。 (二)充分的选择 分析:充分的选择向自己表明生活中自己想要的东西或不想要的东西,它的语 气是合理的、缓和的、客观的,能灵活的、有弹性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二、惊呼的与非惊呼的信念 (一)惊呼的信念是指大惊小怪,夸大消极事件的不利后果的想法。 分析:这种信念是对不利事

12、件的不利后果的夸大,会影响人的情绪健康。 (二) 非惊呼的信念:当我们面对不利事情时,甚至是危险的事情时,知道事情没有 那么糟糕。 分析:一个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不能认为这 是最糟糕的,不将悲观情绪推向极端。 三、低挫折容忍与高挫折容忍的信念 分析:陈述表明事情是不可忍受的,持有这种信念很可能会导致精神崩 溃,令我们陷入痛苦的深渊。 分析:在这种陈述中,承认所面对的挫折事件是难以忍受的,但同时又 表达了自己的忍耐性和战胜挫折的信心。 四、贬低自我、他人和世界与接受自我、他人和世界 分析:这种思维方式以偏概全,用概括化的方式来简化这个复杂的世界, 用事物的消极评价来替

13、代事物的完整评价。 (二)接受自己、他人和世界 分析:向自己承认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凡人,都有可能犯错误,自己生 活的世界也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既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会有不尽如人 意的地方,还有一些中性的与自己无关的方面,它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第三节 积极的负性情绪与消极的负性情绪的差别 一、差别: 积极、健康的负性情绪在强度上不如消极、不健康情绪的负性情绪强烈。 最重要的差异是引起两者的信念不一样。换句话说,负性情绪是否积极 健康,取决于人的认知或者信念是否积极与合理。 第四章 指向自我的积极:自我接纳(积极体验之二) 第一节 无条件接纳自己 一、价值条件化使人有条件地接纳自己 (一)什么是有条

14、件地接纳自己 所谓有条件地接纳自己,是指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好坏(成败)来决定 是否接纳自己,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存在来接纳自己。 (二)后果 功利化对待自己的取向是神经症的根源之一 。 损害人做事的乐趣 。 二、去价值条件化就能自我接纳 (一)所谓自我接纳就要把自己不需要的,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丢掉, 做回自己想做的自己,让自己回到自然的乐趣上(或者说是正视自己存 在的完整性,接受自己的长短处和优缺点,不因为自己有缺点或一件事 情做不好而过分自责) 。 (二)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三、自我接纳的方法 (一)停止与自己对立 (二)停止苛求自己 (三)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 负性情绪 (四)不轻易否

15、定自己的人格 第二节 确立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 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一)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 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 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二)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son) 的自我同一性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丧 失或混乱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 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课题,他称之为“心理社会的危机” (psycho-social crisis) 。 发展阶段(年龄) 心理社会的危机 心理社会品质 婴儿前期 信赖不信赖 希望 婴儿后期 自律性羞耻怀疑 意志力 幼儿期 主导性罪恶感 目标,勇气 儿童期 勤奋自卑 能力 青少年期 同一性角色混乱 忠诚 成人前期 亲密孤独 爱 成人中期 繁衍停滞 关心 成人后期 自我整合绝望 青少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 一、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同一性确立对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