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629549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摘 要: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此作出详尽分析并给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平台贷款风险措施。关键词:融资平台 信贷 风险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2、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信贷管理缺失等。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按照国发201019 号文件规定,对融资平台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潜在的信贷风险1.承贷主体未来偿贷能力不确定,代偿性风险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一般由政府归还,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债务状况、财政还款安排、实际偿还能力等情况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尽管有的还款计划列入了地方财政预

3、算,但经济运行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还是不可靠,而且一届政府任期 5 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一般在 10 年以上,贷款还本付息通常不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承担,存在难于归还风险。2.贷款集中度较高。一是行业集中度高,贷款主要集中于交通行业和城建行业;二是项目贷款占比高,项目贷款占融资平台贷款较大比例;三是客户集中度高、贷款余额最大的 10 户融资平台占到融资平台贷款的比例较大;四是期限集中度高,5 年以上融资平台贷款占融资平台贷款比例高。3.贷款责任主体不清晰、不明确。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多采用筹资与资金使用两端分离的模式,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借款人只负责融资,地方政府项目的建设单位

4、或主建单位才是资金使用方。信贷资金的借款方与使用方相分离,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虽是借款人,但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都不直接管理,信贷资金支付后由政府部门实际控制和支配,项目的最终受益也不属于平台公司,贷款脱离了借款人和银行的监控,银行无法监控资金流向,可能出现贷款被挪用以致无法按时偿还的风险。4.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难以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实际情况。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的建设项目及还款来源都由政府决定,政府部门相对强势和银行同业竞争激烈,银行在办理此类业务的过程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无法提出其他信息披露要求,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地位,银行很难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银行无法掌握

5、地方政府的融资总规模、负债规模和财政收支,难以真实全面评估地方政府还款能力,对项目贷款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资金的监管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管控难度较大。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政策性风险。虽然大多数地方政府承诺将年度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平台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并以储备土地使用权及部分国有资产作为担保抵押,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政策性较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管理政策、政府财力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变化,银行贷款将面临政策性风险。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期限的相对集中,加大银行信用风险隐患。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于中长期贷款,故未来三年是平台贷

6、款偿还的高峰期,各地政府及融资平台将面临很大的债务偿还时点压力。7.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多头授信。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对同一平台公司的授信虽未超过本行最高授信额度,而银行对平台公司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不清楚,存在各银行总体授信额度超过地方政府承债能力的风险,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和困难。8.融资平台项目贷款资本金难以真实反映。平台公司在一个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后,将融入的资金作为另一个项目充当资本金,进行滚动开发。随着建设项目增多,项目配套资本金到位压力明显增大,可能存在平台公司为绕过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障碍,以种种途径套取银行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的行为,有的项

7、目完全依赖银行信贷资金,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难以核实,这对银行的后续信贷管理将带来更多的风险隐患。9.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担保类贷款主要依靠人大担保、政府担保、政府相关部门担保,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财政还款文件或承诺,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以将来财政收入作为担保的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这与国家担保法 、预算法规定的“地方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的要求相背离,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而且押品质价也存在风险。平台项目大多具有公益性,平台贷款的抵质押品主要是土地和收费权。随着土地价格下降压力的加大和国家对于公路等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平台贷款的抵质押品面临较大的质价下行的风

8、险。10.平台违规退出风险。平台贷款退出存在违规和不审慎问题,如退出类平台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覆盖贷款,部分退出类平台贷款未整改到位,贷款投向仍以政府、公益性项目为主,现金流及还款来源亦无明显变化,公司治理仍不健全等,平台退出管理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还款责任有可能会被弱化,也不利于纳入统一的债务管理和预算体系,因此会产生不可低估的风险。11.平台重组风险。为整合优势资源增强还款能力,地方政府进行了融资平台的归并重组。但存在为规避监管目的,违规重组平台、变相举债等风险,如:通过并购、股权划拨等方式将几家平台整合为一家新公司,但债务并未落实,银行债权难以保障;以平台名单外、具有平台特征的企业进行

9、公益性项目融资;通过国有企业进行融资,再将信贷资金交由地方财政调配使用。这些做法在规避平台贷款监管政策的同时,变相扩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间接地影响了银行平台贷款的还本付息。12.交叉传染风险。平台贷款的风险并非孤立,而是与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等重域信用风险息息相关。目前,部分平台贷款直间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抵质押变现,在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收紧、地方政府地块流拍增多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形势下,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必然相互交织、相互传染。一旦平台贷款风险加大,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就会更加紧张,融资平台就会不可避免地在融资渠道上更多地借助理财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而理财和影

10、子银行业务结构的复杂性及风险的隐蔽性,则会进一步增加平台贷款风险。13.贷款期限趋长风脸。贷款期限趋长致使贷款项目的真实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即使是无效工程,也可以以贷还贷,以贷还息,进而造成平台贷款风险的后置和藏匿。平台贷款的期限太长,风险未得到充分暴露。通过期限重组和化短为长的手段安排贷款偿还,其实质就是延长贷款期限,平台自身投资回报率低、还款能力弱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14.平台定性不准风险。现金流覆盖率一直是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的主要抓手,能否新增贷款和能否退出均取决于平台能否实现现金流全覆盖。当前,一些银行高估借款人经营性收入和自有资产变现价值,低估借款人负债规模,将政府补贴其他财政性

11、资金计入现金流,通过多种方式违规测算现金流覆盖率,导致了平台贷款定性不准。违规测算现金流覆盖率,对平台风险定性不准,不仅会低估平台贷款风险,而且会降低平台贷款监管政策的执行力。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化解平台贷款风险措施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尚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形势下,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面临的债务到期、平台重组和抵质押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深入推进清理规范工作。坚持化解即期风险与建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处置存量风险与控制新增贷款相结合,坚持加强分类管理与把控退出风险相结合,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

12、提高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细化和深化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前瞻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贷款管理、足额提取拨备,增加风险缓释措施化解融资平台贷款风险,重点关注融资平台贷款管理的合规性、分类处置的有效性、统计的准确性、整改的真实性,防范措施做到合规、充足、有效、到位,有效防范平台贷款风险。1.严格控制增量。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要求,严格准入标准,坚持有保有压和结构调整,严格把握贷款投向,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严格新增贷款条件,确保达到现金流覆盖、抵押担保、存量贷款整改和还款资金落实等方面的要求。平台新增贷款要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

13、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新增贷款必须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信贷审慎管理规定等要求,要统筹考虑平台公司整体偿债能力和项目本身偿还贷款本息能力,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审慎发放并科学管理。新增贷款必须是公司治理完善,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非政府担保承诺;借款人资产负债水平较低;借款人自身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的比率超过 100%以上;并以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对到期平台贷款必须收回,不能展期和贷新还旧。加强信息共享,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2

14、.加快存量分类处置。对于存量平台贷款,要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实时监测项目现金流、还款资金落实情况,提早做好相关安排,分类妥善处理存量贷款的集中到期还款风险,平滑和缓释贷款风险的集中暴露。加强风险监测,切实化解到期贷款的风险,根据现金流覆盖程度及项目建成达产等情况,采取分类处置措施,切实缓释存量贷款风险。要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 ,扎实地做好平台贷款分类处置工作:对于经平台、银行、政府三方签字确认的全覆盖类贷款,不再列为平台贷款,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按商业化原则运作;对于现金流为全覆盖且拟整改为公司类贷款的,继续落实抵押担保,稳妥推进确认工作,核实一

15、家、退出一家;对于保全分离和清理回收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整改时间表,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担保主体、追加合法足值抵质押品、直接收回等措施,如期完成有关工作。应密切关注退出后贷款情况,对退出类平台的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进行检查,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发现违规退出的平台公司应及时要求银行调回平台类进行管理。3.严格资本、拨备要求。要区分平台现金流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对平台贷款按照 100%、140%、250%和 300%严格计算贷款风险权重,提高资本占用成本。要重点加大对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及其责任的督查,要确保平台贷款的拨

16、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均不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4.强化问责处罚。明确职责,强化监管约束,要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发现银行存在违规发放平台贷款,接受违规担保的及在平台贷款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出现问题的贷款发放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5.强化沟通。继续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沟通。鉴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强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赢得支持。6.加强督导。加强对清查工作的督导,指引、协调银行业机构要准确理解并把握清查工作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退出类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推动平台贷款风险化解工作取得实效。7.高度重视平台重组和逃废债务问题。严格执行国发201019 号文件要求,明确落实有关债务人偿债责任,按照贷款协议约定足额偿还债务本息,避免出现单方面改变原有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