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9448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多彩的物质世界 尹二武 龙田中学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 子和中子组成的。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 4、一般来说,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变小;由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 会明显增大。但注意一个特例: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大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变大。 二、质量二、质量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

2、际单位是:千克(Kg) 。其他有:吨(t) ,克(g),毫克(mg)。 1t=103kg=106g=109mg(进率是千进)(进率是千进)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A、测量原理:杠杆原理。 B、天平的使用: (1)放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左左 偏右调,右偏左调偏右调,右偏左调) (3)称称: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左物右码)(左物右码) (4

3、)读读: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读数时游码以左边为准读数时游码以左边为准) 5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4)调节好的天平移动后要重新调节。 三、密度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公式:、密度公式:Vm公式变形:求质量公式变形:求质量M=v 求体积求体积v=m/物理量物理量 单单位位 密度 kg/m3 g/cm3m质量 kg gV体积 m3 cm3单单位位换换算算: 1g/cm3=1103kg/m3 1m3=106

4、cm3 1L=1dm3 1mL=1cm33、水的密度 =1.0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1 m3的水的质量为1103kg。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取决于 m/v 的值,而不是由 m 或 v 一个物 理量决定。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5、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温度、状态、压强等改变时将会改变。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出质量 m 和体积 V 再由Vm得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V。 (3)求体积:V= m/。 7、测量液体密度 一、常规法 1. 主要器材:天平、量筒 2. 测量步骤: (1)在烧杯装适量未知液体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其

5、质量 m1; (2)将烧杯中的未知液体倒一些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 V; (3)将剩下未知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它们的质量 m2 3. 计算结果: 二、密度瓶法 1. 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体、玻璃瓶、水 2. 测量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 m0 (2)在空瓶中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1 (3)把水倒出,再将空瓶中装满未知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 m2 3. 计算结果: 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三、密度计法 1. 主要器材:自制密度计、未知液体、量筒 2. 测量步骤: (1)把铁丝缠在细木棍下端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2)在量筒中放适量水,让密度计漂浮在水中,

6、测出它在水中的体积 V水水 (3)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未知液体,让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测出它在液体 中的体积 V液液 3. 计算结果: 四、浮力法 1. 主要器材:弹簧测力计、水、金属块、未知液体 2. 测量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G0; (2)用弹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 G1;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重力 G2。 3. 计算结果: 五、浮体法 1. 主要器材:刻度尺、未知液体、水、正方体木块 2. 测量步骤: (1)将木块平放在水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水中的深度 h1 (2)将木块平放在液体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深度 h

7、2 3. 计算结果: 8、空心问题的三种方法 例:铅的密度 =11300kg/m3=11.3g/cm3。判断铅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解:方法一,比较密度 铅球的密度 =m/V=67.5g/30cm3=2.25g/cm3 因为题中铅球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2.25g/cm311.3g/cm3,所以题中的铅 球是空心的。 方法二,比较质量若体积为 30cm3的铅球是实心的,则质量应是m=V=11.3g/cm330cm3=339g但题中的铅球质量为 67.5g,小于 339g,所以题中的铅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比较体积若质量为 67.5g 的铅球是实心的,则体积应是V=m/=67.5g/(11.3g

8、/cm3)5.97cm3但题中的铅球体积为 30cm3,大于 5.97cm3,所以题中的铅球是空心的。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二、运动的快慢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 械运动。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公式 v=s/t公式变形:求路程公式变

9、形:求路程vts 求时间求时间vst 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 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还可以用游标 卡尺、千分尺等。物理量物理量 单单位位v速度 m/s km/hs路程 m kmt时间 s h单单位位换换算算:1 m/s= 3.6km/h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 、

10、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 微米(um) ,它们关系是:1 千米=1000 米=103米;1 分米=0.1 米=10-1米1 厘米=0.01 米=10-2米;1 毫米=0.001 米=10-3米1 米=106微米;1 微米=10-6米。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一)使用前:做到三看 a、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 量的起点。 b、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 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 差。 c、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 尺

11、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 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二)使用刻度尺要“五会” (1)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 (2)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 (4)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 字; (5)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没有单位的数 值是毫无意义的值是毫无意义的) 5、正确认识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

12、理的局限性、环境 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 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3)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 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4)减小误差的途径: A、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 B、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 C、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 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

13、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等量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 体代替测量。如(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 化曲为直测量法:欲测曲线的长度,则先用棉线量出曲线的长度,然后再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的长,就是曲线的长度。 (4) 滚轮测量法:将圆纸板在曲线上滚动,记下始点、终点和圈数,测出 圆纸板的周长,就可算出这条曲线的长度7、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停表。 8、时间的国际单位为秒,用符号:s。单位还有分(min) 、时(h)等 1h=60min=3600s四、力四、力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4、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 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和运动 方向的改变) 。 (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 N。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 蛋所用的力。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6、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

15、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 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五、牛顿第一定律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 性定律。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六、二力平衡六、二力平衡1、物体平衡状

16、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 就叫做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力和机械 一、弹力一、弹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如直尺,橡皮筋,弹簧. 、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