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数学研究课几个片段的教学与评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9442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数学研究课几个片段的教学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堂数学研究课几个片段的教学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数学研究课几个片段的教学与评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囝 难 点 剖 析 平时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不 自觉地常采 用传授式的教学, 在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等方 面仍关注“ 怎样教” , 而对“ 学生怎样学” 则关注 不多。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动 的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 实验、 归纳、 类比、 思考 、 探索、 交流、 反思等活动, 使学生由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转化为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者? 下面介绍的这节课案是体现以“ 学为中心” 的研究课, 下面介绍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及 点评分析。 片段一 : 创设情境 。 引入课题 情境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我们的童年游 戏抽陀螺和纸风车。 情境二: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旋 转运动

2、? 点评: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导人 , 富有 科学特色和浓郁的数学气息,让学生回到童 年 , 回归到生活中去, 顿时激起学生强烈的兴 趣与求知欲 ,同时画面中出现的旋转运动, 有 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 自然地引入到本节课所 要研究的方 向中来 ,情境二的实际问题符合 “ 数学来源于实际, 又应用于实际” 的理念。 片段二 : 动手操作 。 初步体验 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 ,用一张透明胶片 , 覆盖在画有A B C 的纸上, 在透明胶片上画出 与A A B C 重合的一个三角形, 然后用一枚图钉 ( O) 固定 , 将透明胶片绕着图钉( O) 转动, 透明 胶片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 ,标上

3、 A 、 B 、 C , 找出其中的对应点、 对应线段和对 应角。 比一比哪组同学最有团队协作精神 , 最具 凝聚 力。 学生: 井然有序地分工协作。 点评 : 此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在 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 力, 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好玩” , 同时, 教师提出 竞争性的语言, 给学生以莫大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 的方式, 使学生在协作交流中愉快地学习, 也为后面 更多地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1 : 我们把图钉( O) 固定地AA B C 的点A 处。 学生2 : 我们把图钉( 0) 固定地AA B C 的点B 处。 学生3 : 我们把图钉( 0) 固定地

4、AA B C 的点C 处。 教师: 真了不起, 然后教师用实物投影演示了学 生的作品, 并演示了多媒体动画课件 , 让学生观察体 验 。 点评: 成功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 , 让学生 从具体的动手体验上升到理论上的认识,并且通过 学生的动手、 动脑及主动探索, 让学生较好地体会了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使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片段三 : 自主探 索 。 发现新知 学生4 : 难道图钉( O) 一定要固定地 AA B C 的顶 点处吗 ? 教师: 什么规律? 学生4 : 图钉( 0) 也可以固定在 A B C的内部 , 并出示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 你的思路很好, 敢于挑战是一种创新的数 学素

5、质 , 这位同学出示的图形较新颖, 那么还有其他 的思路 吗? ( 学生短暂沉默) 突然 , 有学生说 图钉 ( O ) 也可以固定在A B C 的外部。 其余同学有种恍然大悟的表情 点评: 已有的认知结构顿时被激活。 教师: 点头微笑, 充满信任, 激励的表情。 教师: 说的好, 谁来试一试?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 没多久, 有部分学生 陷入了困境, 但通过小组协作学习, 大多数学 生能出示旋转后的图形。 点评: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 较好地降低了 学习的难度 ,使一些学困生体会到了学习的 愉悦感,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新 课改理念。 教师启发: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 所完成的实验中,你

6、认为旋转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旋转的过程中,旋转中心发生变化了 吗?旋转的过程中, 每一点的旋转方向怎样? 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 了吗 ? ( 学生先独立思考 ,后开展小组合作讨 论, 有不少学生纷纷要求发言。) 点评 :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 从学生的猜 想到动手操作 , 再由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最 后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了探究的全面性 ,在探 究过程中渗透了分娄讨论与类比的重要思想 方法, 从特例迁移到一般式。 片段 四: 学生评价。 形成知识经验 1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3 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 学生1 :我的收获是知道了旋转运动中的 三要素

7、。 学生2 : 我的收获是用动手操作法来加深 对解旋转运动中的三要素的理解。 学生3 : 我的收获是我初步体会到了分类 讨论与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4 : 我最感兴趣的是几何问题的形象 性。 学生5 :我最感兴趣的是遇到难题不心 慌, 要善于转化。 学生6 : 我体会到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 。 学生7 : 我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旋转运动在几何 问题 中的运用 。 教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过程的感悟, 我们可以写 一篇以图形为主题的小论文。 点评: 再次暴露了学生新建立的不同认知结构 , 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数学有不同的收获。把学习的 权利交还给学生, 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同时, 把探究

8、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有利于充分挖掘学 生的潜能。 总体 评析 : 1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知识再发现、 再创造的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 参与的过程, 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 过程, 师生问、 生生问的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 更是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的过程。 2 本节课较好地做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既培 养了学生数学直观能力, 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 , 又体 现教学的针对性、 活动性、 开发性、 合作性。 3 本节课例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使学生 体验“ 数学好玩” 。教学过程中, 做到了五给, 即把观 察时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给学生,发现过程给学 生, 抽象概括机会给学生, 总结机会给学生 , 使学生 做实验, 说思维, 讲过程, 探方法, 找规律。本节课期 间, 共有四次学生讨论的时间, 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展 示成果 , 讲解 自己的思路、 方法 , 二十多位同学主动 发言, 在研究、 讨论、 合作、 交流中, 充分体验了学数 学、 做数学、 用数学的乐趣 , 在课堂中充满了学生成 长的气息,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 作 者单位 : 浙江省绍兴县杨 汛桥 实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