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628214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苏轼词两首教案教案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3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课时安

2、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 ,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苏轼(1036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

3、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

4、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三、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阙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阕侧重抒情。上阕:(赤壁) (怀古)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怀古) (伤今)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

5、善感风流潇洒早生华发才华横溢人生如梦四、词句鉴赏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

6、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过渡。 “江山如画”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明确:a、建功年龄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b、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

7、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五、探究思考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

8、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 “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天大精品文档2016 全新

9、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 ,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 ,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六、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

10、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 ,一方面“以甲托乙” ,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七、小结豪放词的特点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八、布置作业比较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霖铃作比较,重点从“情景、事情、情感”三方面去展开。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定风波【

11、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听听这些词句是谁写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是苏轼的名句。苏轼,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今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的胸襟。二、了解作者,知晓背景:定风波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这首词及小序虽然着力表现了吟啸徐行、任凭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实际上潇潇春雨和料峭春风是使苏轼得了一场病的。但苏轼不提病事,而直抒胸襟。三、整体感知:1放录音2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如:同行

12、xng 吟啸 xio 一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su 烟雨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 4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

13、,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四、重点探究、拓展 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上阙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行” )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14、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板书:无(“回首” )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板书):归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 ,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 ,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