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7836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_4 年 第 J 期 寸 固 舯业 良 种 良 法 C两优华占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德勇 ( 安徽省定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2 3 3 2 0 8 ) 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东部 , 是皖东人 口最多、 面积最 大的县, 是安徽省第三水稻大县, 定远水稻良种选择与 高产技术的推广, 对安徽粮食增产有重大意义。c 两优 华占系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 e 8 1 5 s 作母 本、 华 占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组合, 是一个 集多抗、 广适、 优质、 高产为一体的新组合, 2 0 1 3 年率先 通过湖北省及长江中上游 区国家审定。 1 产量表现 C两优华 占 2 0 1 1 - 2

2、0 1 2年在安徽多地试验示范均 表现出适应性广、 抗性好、 产量高等优势。其中, 2 0 1 1 2 0 1 2年在安徽五河县多点麦茬示范种植 , 每 6 6 7 m 平 均产量达 6 5 5 k g , 高产达到 7 4 1 8 k g; 在安徽明光市多点 麦茬示范种植 , 平均产量达 6 4 3 k g; 2 0 1 2年 在凤 阳府 城镇麦茬种植 0 2 9 h m , 平均产量 7 8 6 5 k g 。2 0 1 2 年在 安徽定远三河、 青洛、 严桥、 永康、 池河等乡镇作麦茬栽 培示范, 每 6 6 7 m 产量均达到 6 5 0 k g 以上; 定远县农委 示范区在其秧龄高达

3、 6 0 d 的情况下 , 依旧获得了 6 7 0 k g 的高产 。2 0 1 3年 7月下旬至 8月 中旬 , 江淮流域 出现 了历史 罕见 的极端高温天气 , 此时水稻 正处 于孕穗和 抽穗扬花期, 许多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都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造成减产; 而 c两优华占仅受到轻 微的热害, 虽结实率略有下降, 但凭借较多的有效穗数 依然获得了很高的产量。据调查, 定远县分布的 1 6 个 示范点中, 除兴隆点未超过 6 0 0 k g( 为 5 7 8 k g ) 外, 其他 1 5 个点产量均超过了 6 0 0 k g , 其中东兴点、 永康点、 张 桥点及定城点每 6 6

4、 7 m 产量高达 7 0 0 k g以上 。由此可 见, c 两优华占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品种, 具有很好 的推广前景。 2 特征特性 2 1 农艺性状好c两优华占在定远县作中籼稻种植 全生育期为 1 3 6 d , 熟期适中, 株高 1 0 8 e m, 植株较矮, 穗 长 2 6 e m, 千粒重 2 4 5 g , 穗粒数 2 0 1 粒, 一般年份结实率 8 6 以上。c两优华占株型适中, 茎秆较粗,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剑叶短且挺直清秀, 穗型中大, 着粒较密, 叶 缘紫色, 稃尖紫色, 有少量顶芒, 生长后期植株健壮, 成 熟时秆青、 子黄, 无早衰现象, 熟相好, 深受种植

5、户的喜 爱和好评。 2 2 抗性好, 适应性广C两优华 占植株较矮, 茎秆较 粗, 抗倒性较好, 生育后期活秆成熟, 适合低茬机收。c 两优华占从 2 0 1 1 - 2 0 1 3 年多地多点展示田间表现来看, 体现出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抗稻曲病, 较耐高温和低 温; 此外 c两优华占还具有较好的自身补偿能力、 很强 的协调能力及超强的适应能力。多地多点展示表明, c 两优华占不论是早种迟播、 肥田瘦地, 还是插稠栽稀, 都能通过自身的补偿性和协调性来获得较多且稳定的 有效穗数, 从而获得高产。 3 高产栽培技术 3 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C两优华 占在定远县可采 用旱育秧和水育秧等方式

6、, 一般以水育秧居多。在育秧 前需进行晒种和种子消毒等工作,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和预防苗期种传病害。在定远水育秧, 春茬一般在 4 月 1 0日前后播种, 麦茬一般在 4 月 2 8日前后播种, 秧本 比 1 : 1 5为宜, 秧 田播种量为 l O k g 6 6 7 m 2 左右, 可栽插 1 h m 的大 田, 秧龄应控制在 3 5 4 0 d为宜。秧 田在施足 基肥的情况下, 于2 叶1 心每6 6 7 m 2 施5 k g 尿素作断奶肥, 以后根据苗期看苗施肥, 要少施勤施, 力求培育出多蘖壮 3 7 适时收割辽甜 9 号由于用途不同, 所以其收割 最佳时期理应有所差异。 作为生物

7、质能源作物, 应在蜡 熟末期茎秆由上往下数第 7 节的含糖锤度达到 1 8 以 上时收割最为适宜。作为青贮饲料作物, 在南方地区 第 1 次收割应在孕穗期或挑旗期, 留茬高度 1 2 1 5 e m 。 在收割后 1 周内的雨前每 6 6 7 m 施人尿素 1 5 2 0 k g , 倘 若土壤墒情不好而又天旱无雨就必须灌水, 以促进其 快速再生, 尽早长成新植株, 在初霜前进行第2 次收割。 在北方地区通常每年只能收割 1 次。 4 适宜种植地 区 多年的科学试验与生产实践情况表明, 辽甜 9 号 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作为生物质能源 作物, 适宜在无霜期超过 1 3 5 d 、

8、1 0 活动积温达到 3 2 0 0 C 以上的全国各地高粱产区种植 ; 作为青贮饲料 作物, 可以不受地区限制, 在我国东北、 华北、 西北和南 方各地均可栽培。 ( 收稿日期: 2 0 1 3 1 1 2 0 ) 良 种 良 法 呻 田 种盐 抗病 高产玉米新品种淄玉 =j; 贾代成 孙秀枝 ( 。 山东省淄博鲁中农作物研究所 , 2 5 5 0 9 5 ; 张店区农业局 ) 淄玉 3 0 8 是淄博鲁中农作物研究所以L z 7 4 8 8 为母 本, L z l 1 2 9 为父本组配的抗病高产杂交种。2 0 0 6 年参加 所内品比 试验, 2 0 0 8 年参加山东省预备试验, 表现

9、高产抗 病, 2 0 1 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 编号 2 0 1 2 0 0 8 ) , 适宜山东省麦田套种和夏直播种植。 1 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 全株叶片数 1 9 , 幼苗叶鞘紫色, 花丝绿 色, 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 夏播生育期 1 0 6 d , 株高 2 9 2 c m , 穗位 1 20c m, 果穗长筒型, 穗长 1 7 5 c m, 穗粗4 8 c m , 穗行数 1 4 行, 红轴, 黄粒, 半马齿粒型, 出子率8 5 , 千粒 重 3 4 5 g , 容量 7 4 5 g L 。2 0 0 9 2 0 1 0 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 院植物保护

10、研究所抗疴l生 接种鉴定: 抗小斑病, 高抗大斑 病, 中抗弯孢叶斑病, 高抗矮花叶病。2 0 1 0 年经农业部, 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泰安) 品质分析, 粗蛋白含 量 9 7 , 粗脂肪 3 9 , 赖氨酸 0 3 4 , 粗淀粉 7 4 6 。 2 产量表现 2 0 0 8 年参加山东省预备试验, 7 个试点 5 增 2 减, 6 6 7 m 2 产量为 6 7 7 5 k g , 平均比对照郑单 9 5 8 增产 4 0 , 与郑单 9 5 8 生育期相当。2 0 0 9 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 1 2 个试验点 9 增 3 减, 6 6 7 m 产量为6 3 7 5 k g

11、, 平均比对 照郑单 9 5 8 增产 4 5 。2 0 1 0 年区域试验, 1 0 个试验点 8 增 2 减, 6 6 7 m z 产量为 5 5 3 8 k g , 平均 比对照郑单 9 5 8 增产 4 5 , 生育期比对照郑单 9 5 8 略晚, 经 3 年试验平 均增产数相当, 且表现稳产。2 0 1 1 年进入省生产试验 6 6 7 m 产 5 3 7 5 k g , 比对照郑单 9 5 8增产 2 3 。 3 栽培要点 播期 , 适宜麦 田套种应在 5月 2 5日前后 , 夏直播宜 在6 月2 0 13 之前。 淄玉 3 0 8 为中高秆紧凑型玉米品种, 耐密性好, 一般大田种

12、植密度为 4 0 0 0 4 5 0 0 株 6 6 7 m 为宜。 合理施肥管理, 淄玉 3 0 8 因植株较大, 每 6 6 7 m 播 种底肥复合肥 3 5 k g , 大喇叭口期追施复合肥 2 0 k g , 另加 1 5 k g 氮肥( 尿素 ) 。浇好灌浆水 , 注意打药、 防虫。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1 2 1 7) a 誉 ; ; 荟 零 笞 笞 乏 若 笞 ; 2 笞 ; ; ; ; 秧; 移栽前 4 6 d 施尿素 8 k g 作送嫁肥并喷施送嫁药, 使 秧苗带肥带药下地, 为取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秧苗 期间需做好稻蓟马、 二化螟等方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13、3 2 适时移栽 。 合理密植定远县的春茬一般在 5月 1 5日前后开始栽插 , 麦茬在 6月 5 13前后开始栽插 , 此 时秧龄为 3 5 4 0 d , 栽插不易过深, 有利低位分蘖, 提高 有效穗的形成。栽插密度为 1 3 万穴 6 6 7 m , 每穴 2 棵 苗, 每 6 6 7 m 茎蘖数约为 4 5 万。确保每 6 6 7 m 有效穗 2 0 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 1 7 0 粒, 千粒重 2 4 5 g , 理论产量 8 0 0 k g 。 3 3 科学施肥c两优华占茎秆较强壮, 穗型中大, 分 蘖力强, 较耐肥抗倒。要使其在整个生育期有个很好 的长相, 必须协调好个体与群体

14、间的关系, 提高植株的 抗性, 发挥其内在潜能, 从而获得高产, 要做到这些就 必须做到合理施肥。C两优华 占可以采用 2 种施肥方 式。第一为重基肥、 适施苗肥、 巧施穗肥的方法: 基肥, 每 6 6 7 m 2 施优质的4 5 三元复合肥 3 0 k g 、 碳铵 2 5 k g , 移栽后 l O d 左右追施尿素 8 k g 作促蘖肥, 抽穗后施尿 素 3 - 4 k g 作保花保穗肥; 第二还可以用“ 一炮轰” 的施 肥方式: 一次性将基肥和追肥都作基肥施人, 以后不再 追施肥料。每 6 6 7 m z 施优质 4 5 三元复合肥 4 0 k g 加 尿素 1 2 5 k g 或者碳

15、铵 4 0 k g 。实践证明“ 一炮轰” 施肥 方式能防止水稻后期贪青晚熟 , 明显抑制水稻穗期病 害的发生程度, 属于保险型的施肥方式, 效果很好, 但 没有前者有助于增产。 3 4 水浆管理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插, 寸水活棵, 薄水分蘖, 适时烤田( 每穴达 1 2 个茎蘖数就可以烤田) , 孕穗至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灌浆结实阶段干湿交替。 3 5 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防治要依照“ 综合防治 , 预防为主” 的原则。在水稻分蘖初期防治 l 代二化螟 时可以加入些促进分蘖的药剂, 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有 效穗数; 在水稻分蘖盛期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可以兼防 水稻纹枯病, 提高水稻的抗倒性; 在水稻孕穗破口期防 治稻纵卷叶螟时可以兼防稻飞虱、 纹枯病、 穗颈瘟和稻 曲病等病害, 这样不仅能事半功倍 , 同时能达到极好的 防治效果, 增加水稻产量。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1 l 一 0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