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7799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7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在政治 、 经贸 、 科技 、 文化 、 教育 、 能 源 、 交通 、 旅游 、 环 保及其领域有效合作 , 共 同致 力于维护和保 障地 区的和 平 、 安全 与稳定 , 推动建立 民主 、 公正 、 合 理的国际经 济 新秩序 。 可以说新 的合作组织为 “ 丝绸 之路 经济带 ” 打下 前期 的基础 。 2 O多年来 , 上海合 作组织实现 了商 品 、 资金 、 服务 及技术 自由流动的经济合作 目标 , 又广泛开展 了政治合 作 、 经济合作 、 教育合作以及对外交往 。签署了 上海合 作组织成立宣言 和 打击恐 怖主义 、 分裂主义和极端 主 义上海公约 以及相 关文件 。凡

2、此种种 , 都 为“ 丝绸之路 经济带 ” 打下坚实的现实基础 。 从发展传播学和 区域传播的角度看 , 现代化是世界 各民族 的光荣和梦想 。在社会变 迁与转型中 , 现代化包 括经济领域 的工业化 , 政 治领 域的 民主化 , 社会领域 的 城市化以及思想价 值领域的理性 等社会各方 面的互动 转变 的过程 。而在 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中 , 区域传播经济 合作和市场竞争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 如伺 开展 国 与国之 间、 国与地区之 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区域传播 , 并在合作基础上实现双赢是当前 “ 丝 绸之路经济带” 的 焦点和关注点 。 在当今形势下 , 我们要发 扬 、 发

3、挥古丝绸 之路的本 质就 是服务于欧亚大陆商贸和物流通衢的优势 , 凭借现 代交通( 空中 、 陆路 、 海洋 ) 广泛深入开 展国与国之间 、 国 与地 区之 间、 地区与地 区之 间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 全方 位的合作与交流 。 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 瞩的战略眼 光提出“ 丝 绸之路经济带 ” , 现 在 , 关 注欧亚大 陆桥全方 位合作的机遇 已经到来 , 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 巴耶夫 大学 的重要演讲 创新合作模式 , 共同建设 “ 丝绸之路经 济 带” 中提到 : ( 1 ) 加 强政策 沟通 ; ( 2 ) 加 强道路 联通 ; ( 3 ) 加 强贸 易畅通 ; ( 4

4、) 加强货币 流通 ; ( 5 ) 加 强 民心相 通 。 这 既为合作共通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打下从政策沟通 和 民心沟通的现实基础 , 也为全国人民加强与欧亚各 国 人 民广泛合作与交往敲响鼙 鼓 , 尤其是为西部地 区人 民 群众加 强边境开放 、 合作交流 、 提升 区域生产 力向现代 化幸福生活迈进吹起了号角。 二、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 可能性与可行性 1 “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与 区 域 传 播 的 可 能 性 为 了响应国家 主席 习近平 的号召 , 2 0 1 3年 9月 2 8 日,西 安市人民政府与 国务 院发展研 究中心对外经 济 部 、

5、中国城乡发展 国际交流协会等单 位支持 、 协办 的欧 亚经济发展综合 战略规划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 、 办公厅 主任隆 国强认为 ,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是“ 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 区域 ” 。 中 国社会科学 院学部委员 、 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研 究员刘庆柱认为 , “ 丝绸之路经济 带” 建设 要“ 放 在世界 平台上 , 做好现实与历史 、 本体与环 境的两个结合” 。他 建议“ 从已经开展 的面 向国内西部大开发 的舞台 , 向建 设中国与中亚 、 西亚新丝绸之路的舞台转移 ” 。 从国家发展 与区域传 播的角度来 看 , 传媒是 “

6、社会 进步与 国家发展 的支 持力量 , 提 升传媒 的影 响力 , 也成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蜘 。 传媒 作为软力量包括 “ 信息力” 、 “ 舆论力” 、 “ 产业力 ” 和 “ 文化力” 等 。 在 国际传 播中 , 文化作为对意识形态和相关产业的属性的反映在 国民经济 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 置。在社会经济发展 中 , 由于改革开放 “ 先行一步 ” 的发展战略 在东部沿海地 区 形 成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 故在我国经济版图上形 成七大战略 “ 区域极” , 这些增长 区域包括长三 角区 、 珠 三角区 、 京津唐区 、 西陇海兰线 区、 长江上游经 济区 、 东 北经

7、济 区, 加之台海经济 区和港 澳经济 区等 , 形成 中国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局面。 但是 , 在西部大开发 的背景下 , 东西部社会发展呈现出“ 不平衡” 现象 。 这一现象已经提 到国家 战略发展的议事 日程 , 启动西北大开发第二轮工 程 , 国家在西部工 、 农业和第三产业 以及城市化进程中 , 明显地 向交通 、 能源 、 矿产 、 航天 、 科技 、 生物 、 化工等 方 面 倾斜 , 呈现 出“ 信息力” 、 “ 舆论力” 、 “ 产业 力” 和 “ 文 化 力” 综合发展的态势 。 如上所述 , 国家在发展战略中明显呈梯 次推进的发 展模式 , 这就形成 了东南沿海发达西部 落

8、后的不平衡 现 象 。 国家要改进 、 改革这一梯次推进的模式 , 首先要意识 到 西部信息产业所包涵的交通 、 能源、 矿产 、 航天 、 医药 、 生物 、 化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 促使工业 、 农业和 第三 产业 向信息化建设发展 。 其次 , 也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对 国民经济的增值性 。 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反映, 而且也 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表现形式 。“ 文化是一种物质 、 知识与 精神构成的整个生产方式” 。先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 产力 ,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第三 , 应高度认识新 闻传媒 的舆论力量 中外媒介史表明 , 舆论有推翻现行制度的功 能 , 也有创建未来社会的功能。

9、 “ 新闻就是力量 , 或者更明 确一点 , 为了取得权力 、 维护权力 , 就必须控制新闻传播 工具” 日 。新闻媒 介在“ 丝绸之路经济带” 尤其是 “ 三股势 力” 对我国的影响方 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 我国 凭借 “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新合作组织的整体推进的优 势 , 利用新 闻传播的力量 , 多做符合我国尤其是西部人民 的利益之事 , 也符合欧亚人民的利益之事。 2 “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区域传播的可行性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过 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后 , 不仅 从地理空 间 、 地缘政 治 、 经济合作等方面都 已成熟并蕴 含巨大的可能性和机遇 ,而且从 区域传播的角

10、度看 , 其 可行性也是完全 可以实践和实现的 。 众所周知 , “ 区域传播 ” 是源 于政府行政学和经济学 的“ 区域 主义” 的理念 , 它出现于 2 0世纪 3 0年代 , 一般 是指地 理上彼此相连 的国家或地 区之间 , 通过政府 间的 合作和 组织机制 , 加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互动意识 阐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 区域发展成为人 们 关注 的热 点 , 从区域经济学 的角度看 , 区域是指 “ 拥有 多种类型的资源 , 可以进行 多种生 产l 生 和非生产 生社会 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 间范 围” 。 当前 , 在西部 大开发中 , 西部地 区各种矿产 资源

11、 、 能源 、 交通 、 科 技 、 航 天 、 医药 、 生物 、 化工等都蕴藏 巨大的 商机等待开发 。而 区域传 播中, “ 丝绸之路经济带” 成为 目前 国家战略发展 的重点。从 国内层面看 , 它主要关注 的是对地方的传播 研究 , 如 地方传播 、 民族传播 、 区域传播 等 , 从国际层面 看 , 它关注的是经济一体化基础各 国联合性的区域传播 问题 和模式 , 如跨 国传播 、 跨 组织传播 、 跨区域传播等 。 区域传播 表现 形式 多种多样 , 具有下列 特征 : ( 1 ) 种族 间的信 息交流 ; ( 2 ) 民族 间的交流 ; ( 3 ) 国际 间的交流 ; ( 4)

12、 同一文化 的交流等 1 1 】 。 因此 , 区域传播作为传播的应 用学科 在民族之 间、 种族之 间国与之 间、 国与地 区之 间、 地区与地区之间、 自然与生态之间、 社会与文化之间等 都有广泛的信息交流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区域传播在 逻辑关系上应把握国与地区之间 、地区与地 区之 间、 城 乡之间 、 社会政洽与文化之间等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传 播 , 遵循 习近平 主席以政策传播 为导向 、 以亲 民为突破 口、 以文化为媒介 、 以生态保护为 目的, 逐渐形成 西部 区 域传播 、 西部与东部区域传播 、 西部与欧亚 区域传播 、 东 部 与欧亚 区域传播 中国与欧亚传播等

13、梯次推进 、 互动交 流 的传播模式 。 在 区域传播中应抓住矛盾 的主要方面构 成 对角关系 : 政治 与经 济 、 社会 与文化 、 自然与生态 、 城 市 与农村 、 国家与地 区 、 军事 与安全等 区域 传播的关节 点 ,毕竟国家提 出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性和艰 巨性 , 应 该从 区域传播主要方面 以舆论先入 、文化先入做铺垫 , 形成信息互通。 近年来 , 随着西部大开发 重心的转移 , 西部地 区之 间的 区域传播 、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 区的 区域传播逐渐形 成一定的规模 , 尤其是东部地 区各省市对西部地区无论 是经济投 入还是文化建设都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 , 也赢得了西部

14、地 区人民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 特别是 西部 大开发 背景下 , 东部地 区支持西部的经济发展 使西部地 区逐渐发育 了关天 城市群 、 黄 河上游城市群 、 河西走廊 城市群 、 北疆城市群 、 南疆城市群 、 哈中北部城市群 、 费 尔千纳盆地周边城市群 、伊犁河谷一哈东南城市群等。 以这 些城市群为支点 , 贯穿丝绸之 路交通要道 , 形成古 丝绸之路发展优势向新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的转型 , 可以 说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与区域传播提供了可行 。 三 、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传播的 创新愿景及创新路径 1 “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与区域传 播的创新愿景 古丝绸之路发展启

15、示人们 :两千多年的历史证 明, 只有坚持 团结 、 互信 、 平等 、 互利 、 包容互鉴 、 合作共赢原 则, 不同种族、 不同信仰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 共同 发展 。 如今 , 上到社会精英下到黎 民百姓都在构筑“ 丝绸 之路经济 带” 的宏伟 愿景 , 国家各 部委 、 大 专院校 、 研究 机构把“ 丝绸之路经济带” 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随 着 “ 丝 绸之路经 济带 ” 继续 升温 , 人们 会继续 提出新 思 想 、 新思路、 新建议 。 在 2 0 1 3年 9月 2 8日召开 的欧亚经济论坛会议上 , 国家发改 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毕吉耀认为 , “ 丝 绸之

16、路经济带 ” 建设应 以上海 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 , 开 展丝 绸之路经济带 自由贸易 , 深化欧亚经济合作 。 促进 欧亚 经济一体 化发 展 , 循序渐 进 , 率先 推动中国与欧亚 国家 的贸易去 建设 。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 长霍建国认为 , 应加强丝绸之 路沿线的沟通合作 , 依 靠 技术产业支撑牵头 , 和沿线城市衔接 。欧洲物 流协 会主 席乔斯 马里努斯 认为 , 加强各国的交流 , 以及 市场 营销 和宣传 , 让人们认识到欧亚大陆桥的市场价值 。中亚陕 西商会会长吉延伟认为 ,丝绸之路是普通 商人走 出来 的, 普通商人应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角。 从国家发展和 区域传播 看 , 笔 者认 为勾画 “ 丝绸之 路经济带 ” 的创新愿景 , 应遵循既着眼于当前实际 , 又前 瞻于超 前设 计的原 则 , 在欧亚大陆桥和 国家合作的大背 景中 爆“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的愿景 , 这 就要求起于 行 、 成 于思 、 重于果 , 本着基础设施先 行 、 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