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627717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七)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1)实施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2)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农民必须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逐步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取消自由

2、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规定 1650 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3)评价积极: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消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

3、治危机。实施标志: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主要内容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济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4)作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二) “斯大林模式”1形成过程:“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进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5 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从 1928 年开始,苏联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使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农业“全盘集体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1926 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

5、为,摆脱粮食困难的出路在于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20 世纪 30 年代初,在这样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各地出现集体化浪潮。2、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令性计划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

6、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三)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二战后,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56 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内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 6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a农业:以收购制代替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撤销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b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部分权力下放,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结局及成因结局:改革收效甚微,1964 年,随着赫鲁晓夫下台,改革随之结束。成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有的经济模式;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很急躁,反复无常,也阻碍改革的进行。2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进行经济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打破单的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后果:苏联出现了全面危机,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与此同时,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1991 年 12 月,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