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7261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l 6 中学 数学月 刊 2 0 1 4年第 2期 3 D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恩 张 洁 ( 江 苏省常 州市北 郊 高级 中学 2 1 3 0 0 0 ) 孙 福 明 ( 江 苏省 常州 市教 育科 学研 究院 2 1 3 0 0 0 ) l 研 究背景 3 D 课堂教 : 模 式 , 巳 【 j “ 发 现 ( Di s c o v e r ) 、 领 悟 ( D i g e s t ) 、 发展 ( D e v e l o p ) ” 一 者 相 结 合 的课 堂 教 学模式 , 实 施 该模 式 的 目的在 于 提 高 教 师运 用 教 学理 论 自觉 指 导教 学

2、 实 践 的意识 和 水平 , 促进 教 师专 业发 展 , 同时 试图逐 步改 善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 提 高学生 的思 维能 力 , 激发学 习 的 自觉 性 、 主 动性 以 及合作 意识 , 最 终 达 到 学 生 主动 参 与 的意 识和 自主学 习 的 H的 让 全体学 生得 到全 面发 展 发现 是人 类 发展 的基 本 内容 , 包 含 人 类 对 于 自我 的内在 、 自然具体 及整 体 的 认识 与再 创造 发 现 运用 于教 学 , 最 早 口 以追 溯到 六十 年代 初期 , 美 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 发现教学 ” , 它是现代 教学论思潮 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流

3、派 , 对世 界各 国的教 育界 都 曾发 生 过 重 要影 响 发 现学 习是 以 学 生 为 中心 的一 种教 学方 法 教 师犹 如专 家 , 学生 犹如新 手 , 专 家 的 图 式 中 不仅 包 括 更 多 某 个 问题 领 域 的陈述 性 知识 , 而且 与该 领 域 相 关 的 策 略性 知识也比新 多, 他们也 能比新手更加准确地预 测 问题解 决 的 困难 , 并 高 效 地 解 决 问 题 门 但 这 并不是说就是让教师单纯告知, 恰恰相反, 教师要 注意 有所 “ 暴 露” , 也要有 所“ 保 留” , 明确 学 生在学 习 中的 主体地 位 提 供 更多让 学生 发现

4、 的机 会 , 通 过发 现让 学乍 在 掌握 知识 的过 程 中掌 握方 法 , 领 悟数 学思 想 , 址学 建构 自己的知 识 领悟 是一 个 心理 过 程 。 是 一 种 高 层 次 的 学 习 活 动 , 是 与教 育培 养密 切联 系 的 领悟 教学 是教 师 在课堂教学中以对教学 目标 的整体领悟为基础 , 运用 多种 教学 方 法 使 学 生 对 教学 内容 和 教 学 过 程进行简缩和内化定型 , 通过深思和 自悟, 以达到 对知识内化和升华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苛勒的 “ 领悟说” 强调, 人类 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 别 反应 , 而是 对 整 个情 境作 有组 织 的反

5、应 领悟 是 解 决 问题 的关键 所存 , 领悟 重在 “ 悟 ” “ 悟 ” 的过程 是 学生 对不 懂 的地 方 进 行 质 疑 , 反 思 自己思 维 方 法 上 的不 足 , 寻 思产 生错误 的原 因 , 最后 自悟 学 习 内容 和学 习方 法 “ 悟 ” 的形 式 是 学 生 对 知 识理 解 和方 法运 用进 行质 疑 、 深思 与 自悟 , 侧 重于训 练批 判性 、 准确 性 的 思维 品质 , 强 调学 习过 程 布 鲁 纳 认 为 ,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是 一 个 积 极 的 探 究 者 , 教 师的作 用是 要 形 成 一 种 学 生能 够 独

6、 立 探 究 的情 境 , 而不 是提 供现 成 的知识 学 习的 目的 , 不 是 要记住老师和课本 上所讲 的内容, n 1 是要学生参 与该 知 识体 系 的建构过 程 ; 学生 是 主动 的 、 积极 的 知 识 探 究 者 , 而 不 是 被 动 的 、 消 极 的 知 识 接 受 者 发展一般指事物 由小到大 、 由简单到复杂、 由 低 级 到高 级 的变 化 2 0世 纪 5 O年 代 至 7 O年 代 , 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 、 心理学家赞科夫领导的“ 教 育与发展” 研究 室, 进行 了长期的教育实验研究 , 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 , 构建 了独树一帜的教育 理论 , 即发

7、 展性 教学 理论 , 对 原苏联 及世 界 各 国教 育界 影 响颇深 该 理 论 认 为 教学 应 该 走 在 发 展 的 前 面 , 要不 断地 创 设 “ 最 近 发 展 区 ” 用 建 构 主 义 的观点来看 ,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人课堂的, 在 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 的学 习中, 他们 已经 形成 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对任何事物都有 自己的 看法 同 时 , 由 于经 验 背景 的差 异 , 学 生 对 问题 的 理解常常各不相同, 然而在一个学 习群体中, 这种 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I 以上三 个 理 论 构 成 了 “ 发 现 、 领 悟 、 发 展 ”

8、的 3 D课堂教学模式 , 三者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密不 可 分 发 现 是 3 D 的初 始 , 是 获 得 概 念 和 规 律 , 既 可 以表现 为物质 、 结论等 的得到 , 也 可 以是 内化 的、 隐形的, 如思维 的发现等 同时将 已发现的知 识 纳入 相应 的认 知结 构 中 , 运 用 到 新 的 问题 情 境 中, 使之转化为能动 的能力 没有发现 , 谈不上后 两者 领 悟 是 发 展 的必 经 途 径 , 只有 学 生 领 悟 感 2 0 1 4年 第 2期 中学数 学月 刊 1 7 受 , 即 自主建构 了, 才能谈得上发现 发展是终极 目标 , 是人的全面发展

9、, 是能力 、 素养思维的发展 , 具 有过程 性 和层 次性 2 教 学设计 2 1 教 学 背景及 学 情分 析 基 于 3 D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笔 者 开 设 了一 节 高 三数 列 复习课 本 节 课 是 安 排 在 高 三 一 轮 复 习数 列一章基本内容结束时 , 学生 已复习巩 固了数列 的定义 , 等差 、 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及特殊数列的 求和问题 作为数列综合复习的一个方面 , 对有关 等差 、 等比数列的重叠项 , 插入和抽取问题进行重 点研究 在 复 习 了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方 法 的前 提 下 适 当地加入综合题型 ,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基本量 思想以

10、及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一轮复习阶段理科 班 学生 , 对 于数 列 的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方 法遗 忘 较 多 在前面几节课的复习回顾之后对等差 、 等 比数 列 的基 本 问题 能 掌握 到 位 , 有 一 定 观察 及 分 析 问 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但 对 前 后 知识 的联 系 、 理 解 及 应用 还存 在 一定 的 困难 针对 以上 学情 , 教 师要 选 取适 合 学生 的 问题 2 2 教学 实 录及分 析 ( 1 ) 建 构知 识 , 引导 学生 发 现解题 方 法 学 习 即知识 的主 动 构 建 , 教 师 课 堂 开 始 即给

11、 出本节 基 础知 识 的 内 容 复 习 目的 在 于 引导 学 生 关注等差 、 等比数列 的基本量 , 尤其是对项与项数 的关系有一个基本 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给 出 3道 课 本 习题及 改 编题 教 学 片段教 师呈 现材 料 1 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a )的第二 、 三 及第六项构成等比数列,则 芈一 a 2 T“ 4 T“ 6 2 已知数 列 a ) 为等 差数 列 , d 0 , 的 部分项组成 的数列a a , , a 恰为等 比数列, 其 中 k 一1 , k 一5 , 是 。 一1 7 , 则 k = = = 3 如图 1 , ( 4 ) 个正数排成 行7 2 列 :

12、其 中每一行的数成等差数列 , 每一列 的数成等 比数 1 列, 并且所有公比相等, 已知n 。 一1 , 一, n 。 一 o 0 ,则 S一“ l l + n 2 2 + a 3 3 + + a = = = “ 11 “ l 2 “ 1 3 “ l 1。 。“ a 21 a 22 “ 2: “ 21a 2 a 1 a 2 “ 3 a a 图 l ( 学生 先行 独立 作答 ) 课 堂 中可 以看 出对 前两题 的回答学 生 较为轻 松 , 能抓 住 特 殊 项 的 双重 身 份 , 利 用 基本 量 , 找 到 等 量关 系从 而解 决 问 题 但 对 第 3题 的 处 理有 一 定困难

13、, 需要教师对前两题 的解答方法进行总结 归 纳 师 : 请几位同学说说 自己的想法 生1 : 利 用a 4 2 一 言 , 一 素可 以 求 出 第4 行 的公 差 , 从而 求 出 a , 再利 用 a 一 1即可 求 出各 列公 比, 然后运算可得 a 从第 1列等比数列算 得 a 再从 第 ”行 等差 数列 算 出通项 a , 即可得 前 ”项 和 生 2 : 在 刚 才 那 位 同学 的基 础 之 上 , 得 到 a 后可直接在第 4行等差数列中算得通项 a 再利 用第 列成等 比即可直 接得到 a , , 可 以简化运 算 师 : ( 引 导 学 生再 次 关 注解 题 方 法 ,

14、 将 已发 现 的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中) 两位同学做法都抓住 了 等差 、 等 比数 列 的基 本 量 , 重 点 分析 重 叠 项 , 可 谓 “ 殊途同归” , 这也正是本数阵题的特点 第 1 位 同 学想法不错 , 但运算稍显麻烦 , 而第 2位同学更能 发现关键信息 ,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发现 , 带 有很 强 的主观 色彩 , 教 师从学 生差 异 性 的观点 中 , 再 次 “ 发现 ”学 生 的知 识 储 备 、 问 题 视角 、 思 维轨 迹等 ; 同时教 师也有 意识 地 引导学 生 关 注 课本 习题 , 体会 其 中 的思想 方法 , 提高 解决 问 题 的能力

15、学 生通 过教 师 的问题 设置 , 发现 解决 此 类数列问题的一般方法 , 总结规律 , 获得知识 ( 2 ) 提 出 问题 , 启 发学 生 领悟解 题关 键 学之 道在 于悟 , 教 之道 在于 度 从 两者 的关 系 来 看 , 教 师对 “ 度 ”的掌控 , 在 于 两点 : 一 是是 否 以 学生 的最 近发 展 区 为起 点 ; 二 是是 否基 于课 标 的 要求 开展 学 习 Di g e s t , 有 吸 收 、 消 化 的意 思 , 即学 生依 托 课 堂 学 习 , 吸 收 了什 么 ? 消 化 的 程 度 如 何 ?可 能某 些 教 学 问题 , 不 是通 过 短短 一 堂课 就 1 8 中学数 学 月刊 2 0 1 4年第 2期 能全面解决的, 需要一个过程 教育需要 等待 , 要 有一 颗 宽容 的 心 因此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教 师 需要 充分 运 用教育 学 的相关 知识 去设 计 基 于高三 一轮 复 习课 的特点 及学 生理 解认 知 能力 的局 限性 在 接 下 来 的 教 学 中教 师 给 出一 道 改编 的模 考题 为例 题 展 开 分 析 该 题 的设 计 延续 前三 题 的基本 内容 和方 法 , 有重 叠项 , 有基 本量 思 想的运用 , 并在等差 、 等 比数列 的基础上加 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