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27246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8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品: 副刊编辑中心编辑: 曲鹏 设计: 壹纸工作室许雁爽好读书读好书B05-B08星 期 六2015.1.17书 坊杂文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 (1949 2013) 问世本报记者吉祥 中 国 当 代 杂 文 精 品 大 系 (1949 2013 ) 近日在 “2015 北京 图书订货会” 上首发。 这套书由 求 是 杂志副总编辑朱铁志担任主编, 汇集当代 34 位著名杂文家的自选 作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 杂文无 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推动社会进步 方面, 都曾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著名 作家茅盾就曾说过: 中国现代文学 史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 史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

2、就是杂文 的兴起。 令人遗憾的是, 杂文在近年来 正在逐渐式微。 在丛书发布会上, 多 位杂文家均提到了去年年底 杂文 报 停刊一事。 这份于 1983 年由时 任河北省委书记高扬主持创办的报 纸,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针砭时弊、 文学性强, 吸引了众多杂文爱好者。 在其 2014 年 12 月 5 日的停刊启事 发布后, 舆论一片惋惜之声。 有评论 说, 这份具有 31 年出版历史的老牌 杂文报纸的停刊, 说明 “杂文真的没 了生存空间” , 也有分析将其归结为 新媒体的冲击。 然而, 著名杂文家鄢 烈山却在此前的一次杂文论坛上, 提出了关于杂文走向的另一种看 法。 鄢烈山说, 新媒体的发展并

3、不会冲击杂文, 相反, 杂文创作会受到更 多鼓励。 因为杂文的发表平台更多 了, 表达相对自由, 传播面更广, 杂 文题材也会更加广泛, 内容更丰富, 风格更多样, 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 微信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杂文 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部大系的出版, 应该说明我 们的杂文创作环境比过去宽松得 多。 ” 著名杂文家、 北京杂文学会会长 段柄仁在丛书发布会上指出, 尽管杂 文创作环境趋好, 但在一些人眼里, 杂文仍然不被待见, 杂文被边缘化, “甚至被妖魔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 著名杂文家陈四益先生一直坚 持杂文创作, 在他看来, 杂文有其不 可替代的功能, 而营造杂文创作的 良好

4、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杂文 作用的认同。“几十年前就流传一句 话, 叫 好话坏话都要听 , 但是后来 一段特殊的政治时期, 说好话容易, 说坏话难, 很多人把批评的话当作 坏话, 把赞扬的话当成好话。 ” 陈四 益说, 包括大跃进和 “文革” 中的很 多问题正是和这种错误的认识有 关。 让陈四益对杂文的前景感到期 待的是, 现在各级领导都在说欢迎 批评, 希望批评, 诚恳接受监督,“杂 文的春天” 的说法重新被很多杂文家提起。 著名杂文家、 北京杂文学会副 会长李下说,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 系 (1949 2013 ) 除了有文学史的 价值, 同样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的社会发展脉络。“姓资姓社

5、的争 论, 包产到户让不让搞, 看过这套书 就知道我们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了哪 些道路, 坚定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 李下说, 在时代弄潮儿方面, 杂文作 者做了很多贡献。 这也与朱铁志的 看法一致。 朱铁志说, 在 “文革” 结束 后的思想解放时期, 一大批杂文家创 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承接了鲁 迅先生开启的 “社会批评” 、“文明批 评” 的杂文传统, 发挥了启发民智, 激 励民众, 推动社会变革的特殊作用, 而 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 (1949 2013 ) 也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杂 文作品作为 “主角” 。 朱铁志说, 丛书 力图以独到的视角、 理性的思考直 面问题, 并推动问题的解

6、决。 据丛书出版方金城出版社介 绍, 此次首发的前四卷分别为 杂侃 杂拾: 何满子杂文精选华表的沧 桑: 牧惠杂文精选乐腔: 陆春祥杂 文自选集论 “赔本赚吆喝” : 章明 杂文自选集 , 后续三十卷将陆续出 版, 今年年内与读者见面。选编一套全面反映当代中国杂 文创作概貌的大型丛书, 是我一段 时间以来的愿望。 现代意义的杂文创作, 肇始于 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鲁迅先生为代 表。 新中国成立后, 以十一届三中全 会为分水岭, 经历了前后两个三十 年的不同阶段。 从建国初到十一届 三中全会前三十年, 由于 “反右” 、 “文革” 等政治运动的影响, 杂文创 作就整体而言比较萧条, 只有前后 三

7、个阶段短暂的 “繁荣” 期, 出现了 “三家村” 札记 、燕山夜话 、长 短录 等代表性作品, 就时间而言, 累计不超过两年。 杂文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 以 1976 年打倒 “四人 帮” 为标志, 伴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 论, 新时期文学开启了狂飙突进的 新时代。 在文学大军浩荡前行的队 伍里, 杂文与小说、 诗歌一道, 成为 引领思想解放的光荣一翼。 它以睿 智的眼光、 坚韧的意志、 不屈的姿态, 傲然挺立在新时期乍暖还寒的土地 上。 仿佛报晓的雄鸡, 又像滚动的春 雷, 将蛰伏的生灵唤醒, 把冰冻的土 地融化。 于是, 无数思索的目光透过 “花边文学” 窥见时代风云变幻,

8、无数 焦渴的灵魂在震撼中开始寻找失落 的尊严。 由鲁迅先生开启的 “社会批 评” 、“文明批评” 的杂文传统, 在这一 刻焕发出特殊的力量, 启发群伦, 激 励民众, 推动社会变革。 如果说新时 期以思想解放为发端, 那么完全可 以说, 新时期文学的苏醒、 奋起、 繁 荣, 既有以 “天安门诗抄” 为代表的诗歌的功绩, 有以 伤痕 、班主任 为代表的 “伤痕文学” 的贡献, 同时 也有以 鬣狗的风格 、江东子弟今 犹在 、东方红这首歌 、切不可巴 望好皇帝 、华表的沧桑 、语录 考 、万岁考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 秀杂文的贡献。 思想解放运动作为 新时期的发动机, 是杂文复兴最重 要的思想基础和

9、推动力量; 新时期 杂文的繁荣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 结果和逻辑延伸。 作为时代精神的 特殊反映, 新时期杂文以最敏感的 神经感应世事变迁, 以最锋利的武 器对腐朽势力发起有效进攻。 时代进 步有它的助力, 社会发展有它的功 绩。 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 历史进步 的先声, 新时期杂文以其宏大的创作 群体、 优异的创作实绩、 广泛的社会 影响, 彪炳文学史, 笑对时代潮, 成 为杂文家足堪自豪的美好记忆。 集中反映新时期杂文创作成就 的文集数量庞大, 规模不等, 目前被 普遍关注的主要有七种, 一是曾彦秀 (严秀)、 秦牧、 陶白主编的 中国新文 艺大系杂文集(1976 1982) , 1987

10、年 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二是严 秀、 牧惠主编的 中国当代杂文选 粹 , 四辑共 40 本, 由湖南文艺出版 社出版; 三是张华、 蓝翎、 姚春树、 牧 惠、 朱铁志主编的 中国杂文大观 4 卷, 1989 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 版; 四是刘成信主编的 中国当代杂 文八大家 , 1997 年由时代文艺出版 社出版; 五是朱大路主编的 杂文三 百篇 和 世纪末杂文二百篇 ; 六是 刘成信主编的 中国杂文 (百部),2013 年起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出版; 七是朱铁志主编的 中 国 新 文 学 大 系 杂 文 卷 ( 1 9 7 6 2000) , 2009 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

11、出版。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期, 在协助 牧惠先生主编 中国杂文大观 第 4 卷过程中, 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新 时期以来的杂文作品, 搜集了大量 杂文集和其他杂文资料。 2006 年, 承蒙王蒙、 王元化二位先生的邀请, 由我主编 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 (1976 2000) , 再次比较系统地阅 读了新时期的杂文作品。 两次经历 使我突出感到, 新时期杂文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舆论环境最为宽松、 创 作最为活跃、 成果最为丰厚的时期。 两个大型选本虽然以时间为序, 各 自选编了五六十万字的杂文佳作, 但限于篇幅, 远不能全面反映这一 时期杂文创作的全貌, 迫切需要在 适当时候以杂文家为线索,

12、选编一 套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 别是新时期以来杂文创作整体水平 的大型丛书。 中 国 当 代 杂 文 精 品 大 系 (1949 2013 ) 就是这个设想的产 物。 我们拟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 选 编一个更加全面、 更加权威、 更加开 放、 更大规模的选本。 该丛书以时间 为经, 以代表性作者为纬, 每人精选 一本本人迄今为止全部创作的代表 性作品, 突出思想性、 文学性、 史料 性, 力争为后人留下一份基本能够 反映当代杂文创作水平、 可资信赖 和检索的翔实资料。杂文之火不灭朱铁志近年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 何满子、 冯英子、 黄秋耘、 老 烈、 牧惠、 谢云、 舒展、 蓝翎、

13、李汝伦、 陈泽群、 王大海等杂文 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 严秀、 邵燕祥、 黄一龙等前辈也已年 逾耄耋; 而依然活跃在创作一线的陈四益、 段柄仁、 鄢烈山 等, 也已跨越退休年龄; 即便是安立志、 杨学武、 陆春祥等中 坚力量, 也过了知天命之年; 年轻如刘洪波、 徐迅雷、 潘多拉 诸位, 其实也已年逾 “不惑” 。 由此看来, 杂文实实在在面临 一个 “传” 与 “承” 的问题。“传” , 是把前辈优秀的作品整理出 来, 传之后世;“承” , 是通过我们的选编出版, 让后人特别是 今天的年轻人知道中国还有杂文这样一种古已有之并由鲁 迅先生完善的独特文体, 还有一群为之殚精竭虑、 焚膏继晷 的辛

14、勤作者, 还有生生不息、 佳作迭出的杂文作品。 杂文之 火不灭, 乃是思想解放的灯塔不灭,“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 的优良传统不灭, 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不灭。 感谢所有入选本丛书的杂文作者, 没有他们多年来的 辛勤耕耘, 中国的文化园地无疑会缺少一种冷静、 理性的声 音。 他们是 “雅典的牛虻” , 是 “中国的良心” , 是值得关注和 记住的一群。 (本文作者为 求是 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当代杂文精 品大系 (1949 2013 ) 丛书主编)【相关阅读】鲁迅杂文集 鲁迅著 万卷出版公司燕山夜话 邓拓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长短录 夏衍吴晗等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杂文 300 篇 朱大路主编 文汇出版社朱铁志近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