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7159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9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目 录1 总论总论.11.1 项目名称 .11.2 建设地点 .11.3 建设单位 .11.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1.4.1 教改试点专业:.21.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1.4.3 师资队伍建设.41.4.4 课程改革.51.4.5 教育教学研究.51.4.6 学生综合素质.61.4.7 社会服务工作.9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 .11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1.7 主要建设内容 .121.8 总投资及构成 .131.9 基本结论 .141.10 项目法人组织与法人代表 .172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建设意义和必要性.182.1 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

2、强省战略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182.2 科教兴川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2.3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12.5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22.6 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基础.223 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233.1 学院“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233.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253.3 项目的实施策略和联动建设项目.27专业3.4 项目建设内容及分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293.

3、5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393.6 项目中各专业群主要建设内容与目标.494 建设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建设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645 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656 建设实施进度考虑建设实施进度考虑.667 环保、安全与保密、节能、消防等问题环保、安全与保密、节能、消防等问题.678 预期效益分析预期效益分析.679 对招标投标的基本考虑对招标投标的基本考虑.68专业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1.1 项目名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1.2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1.3 建设单位

4、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 1965 年,隶属原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4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举办高职教育;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14 所)改建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99 年,学院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院校;2002 年,学院即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 32 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学校;2003 年,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教育 50 所院校长联席会议单位,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2004 年,被

5、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首批重点支持的全国数控技术、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长培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专业学院占地 1009 亩(成都市龙泉驿区新校区第一期 807 亩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 11 万 m2,图书馆藏书 35 万册,专任教师 258 人,兼职教师 127 人;设有航空制造、航空机电、航空电子、计算机、建筑、城建与环境、管理、民航服务 8 类 31 个专业(目前开设有 23 个专业),其中省级精品专业 6 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 2 个;全日制在校生4880 人

6、;教学仪器设备原值 3100 余万元。“十五”期间,学院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为奋斗目标,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航空为依托,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尤其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挥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成效显著。1.4.1 教改试点专业:

7、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 个):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于 2003 年 12 月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中期考察,获得了运行良好的最高评价。省级精品专业(6 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物业管理专业,于 2006年 11 月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学院特色专业(2 个):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和航空服务专业。两年制试点专业(4 个):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专业修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1.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在面向国防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主

8、战场的办学过程中,秉承“航空报国、质量第一”的办学传统,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和深化与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特别是航空工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深入航空企业为主体的大型军工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并开展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借鉴CBE、 “双元制”、 “三元制”等教育模式,在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和企业的主动参与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原则,依托国防航空工业企业等企业,构建并实施了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1)

9、“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学院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航空企业产学合作,在制造类专业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于 2000 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学院与四川航空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在民航服务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一条龙”式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于 2004 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三方”合作模式: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与教育服务中介机构、数十家专业软件厂商“三方”合作,按照“提

10、供优专业质服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该模式于 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订单式” 、 “定制式”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先后与空军 5719厂、上海泰永企业有限公司、成都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学合作,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业管理等专业以“订单式”、 “定制式”方式校企联合培养专门人才。(5)“双证制”模式:依托航空企业、建筑企业、计算机公司,基于反向设计原理,在机械、建筑、计算机各个专业开发并实施了凸显高职教育特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集

11、成上述各种教育模式申报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 2004 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4.3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坚持“师德为本、师能为重”的建设理念,把师资作为学院办好高职教育的第一资源,坚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标准,大力加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院300 多名专兼职教师中(专任教师 258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0 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 20 多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均达到 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 35%;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3 名,教学和课程带头人 40 名;先后有 14 名教师荣获全国、省、市专业级优秀教师称号,四川省和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在学院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关键条件,形成了学院的师资品牌特色。2005 年学院被评为四川省“十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1.4.4 课程改革学院积极推进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