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7139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对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在分析探究其多方面影响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完善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管理运营体系。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建筑工程技术与方法等方面不断的深入研究,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投资大、工期长、质量要求高等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具有等特点,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地构建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必然会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起到负面的影响

2、。本文对我国现有建筑工程行业中关于工程造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提出了认识。【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建筑行业势态的良好发展,特别是全国各省市、各地区建设的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积极的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造价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影响工程项目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其地位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还存在着问题和漏洞,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在建筑工程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的依据及确凿的规范。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

3、一定要加强对于有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并且积极建立健全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对策,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地位与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具体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这种局面会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达不到工程的预期目标,甚至引起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造价问题的失误而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不仅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进行,而且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综合分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成工程造价的实际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4、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区和行业不同发展环境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中正在运行的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取费基础等在各省市、地区在建筑项目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工程项目承包与建设时,工程造价的实际编造中出现较多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有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二)工程管理的设计招标制度中存在问题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健全完善的系统和机制,在管理当中,没有采取统一的限额设计的方法,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同时,部分建设单位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

5、和工作量,在设计方案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时,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真实准确的预估。(三)施工阶段随意变更性较大在建筑工程工作中,经常出现工程施工阶段变更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这导致不得不在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方案确定后进行对已经实施的预算方案的调整或更改,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可预见性较大,例如:在建筑工程设计深度、投资额度、建设标准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变更,这必然会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经济损失。(四)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在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参与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关于工程造价的

6、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1)事前主动控制意识不足,再出现失误之后,不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事后多采取消极的解决态度;2)片面重视设计、决策、竣工结算等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却忽视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3)不能够及时上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现造价管理问题,导致其损失加大,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建设进程。二、对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对策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内容,在整体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适时地加强对其改革与完善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国内目前建筑工

7、程造价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一)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环境背景的日趋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国家建设部相继颁布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 、 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和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作为工程建筑行业的规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造价工程师的在行业中地位,促使工程师能够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应聘请经验丰富并且能够具有相应资历的造价工程师,并且与其签订委托管理合同,使工作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帮助建筑工程行业日趋专业化、法制化、规

8、范化。同时,国家也要适时加强关于造价工程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多方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工作能力,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二)进一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杜绝拖欠工程款在现代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杜绝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发生,防止三角债关系的产生与存在,这是实现国内建筑行业法制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基础性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施工单位的造价管理水平,必须提升项目经理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意识,并且组织全员参与建筑法 、 担保法 、 合同法的学习,施工单位在注重自身权益保护的同时,更要认真履行施工合同中的责

9、任和义务。另外,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于建筑行业的监管,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允许审批、立项部分无保障或资金不落实的工程项目,杜绝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拖欠工程款和三角债的问题。(三)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以控制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管理过程,只有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采用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法加以严格控制,才能达到全面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一般来讲,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决策阶段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施工阶段的预算、竣工阶段的结算。要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从这四个阶段入手。在工程建设的这几个阶段,应采用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管

10、理方法,严防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四)积极推进工程量的清单报价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按照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这对于传统的计价模式可以减少在招标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评标执委会的决定行为有了规范作用,能够达到有利于业主去控制造价以及企业自主报价的公平性。这是一种建立在正在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的基础上,这样的招标方式符合我国招标方式制度的改革方向,所以这种招标方式应该在我国积极推行。(五)规范有形的造价工程咨询市场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上还存

11、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做到对管理部门的监管,主要靠的还是咨询单位的自律性。所以,政府投资的大型项目时,除了政府造价管理本身全过程的参与和控制外,还应该有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咨询市场部门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性质特点,并有效的激活其市场机制,这样的市场一旦形成后,就会近一步扩大政府部门的工程造价部门的监管力度。毕竟工程结算的审核要进入市场,从而有效的抑制管理力度和范围的不足,企业如果不自律,政府部门就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这样的全新监管制度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工程造价中的控管调控能力,从而使工程造价工作严肃、公正,有形市场的建立不仅仅可以对一切造价咨询单位创造一个

12、公平的环境,还能从根本上防止国外建筑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控制。三、结束语:在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的做好工程造价工作是整个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在工作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有关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建筑工程一开始,就要阶段进行全程的跟踪管理,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标、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规范更科学对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参考文献:1艳玲.浅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2李富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剖析j.山西建筑,2009, (30).3李磊.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方法分析j.建设监理,200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