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626984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少数民族文化概论少数民族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课程论文2010 2011 学年 第 一 学期论文题目: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文化 学 院: 化学学院 专业年级: 2009 级化学专业 学 号: 0910822 姓 名: 曹培 2010 年 12 月 12 日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文化摘要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面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是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 感的产物,体现着人们最原始的生命崇拜。处于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各个民族的面具,承袭 了各自文化传统,经历了历史的交融、衍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面具文化类型。中国少数 民族面具积淀了宗教、民族、民俗、艺术多重内涵,凝聚着中国本原文化的神韵,

2、展现着 东方审美的意趣和理想,是中国面具文化的瑰宝。关键字关键字:面具、起源、巫术、崇拜、多样性、价值 一一. .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文化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面具文化概述: 世界上许多古老部族、民族都有自己的面具史,这些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面具,反映 了本族宗教心态、民俗心态和审美心态的发展与变迁。面具史几乎与文明史同步。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 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 24 个省、自治区的 39 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其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之深邃,在中国乃至世界 面具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二面具

3、的起源:二面具的起源: (1)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 面具是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是在史前人类独特的心理和特定的社会 条件下孕育诞生的。面具作为审美感觉产生之前的原始造型最重要的形式,它的产生非单 一因素的推动,而是原始狩猎、部落战争、巫术信仰、头颅崇拜、图腾崇拜及祭祀仪式等 多种因素孕育产生的。其中巫术信仰和头颅崇拜是其产生的沃土和源头。根据地上考古和 民族学的资料可以判断,最早的面具是动物的假头。面具最早可能源于狩猎巫术。 在狩猎和举行仪式时,顶戴禽冠、兽皮或直接抹涂脸部、躯体及用鸟羽、兽皮装饰全 身的假形化装是面具的初始形态。史前人类最早无明确的超自然体观念。为了维

4、持生命获 得食物,渔猎时企图靠某些特定行为对特定目标施加影响,以保障获取成功。例如模拟渔 猎对象的形态和活动,如披戴鸟兽头冠和皮毛并做与对象相似的动作,隐蔽自己,麻痹对 方,以求尽少惊动要接近的目标,提高命中率。此类行为常在事先的演练和成功后的重演 中被一再重复。于是“行动的实效性和娱乐性,实感性和幻象性,都无意识地混合在一起。 偶然的成功,误认为是在披戴兽头、兽皮的假形和动物的原型之间可以建立起一条交感关 系,保证了狩猎的成功。“这些心理状态逐渐变成一种凝固化了的心理轨迹。 于是从这样的活动中,演化成为保证猎获成功而披戴兽冠、兽皮等仪式,演化出各种法术、 巫术,逐渐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由此被

5、认为是带有某种巫术力量的面具-以鸟兽冠及羽 毛兽皮装扮的假形和为了简化,以“点“代“面“的鸟兽冠的假头-这种使人“异已“成“非人“ 的物化形态就这样诞生了。 在人类早期文化中,巫术作为控制世界的一种工具被广泛地运用着,洪荒时代的先民, 被充满严酷、危险、神秘莫测的环境所笼罩,他们把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看作是有敌意的 力量,而巫术正是驾驭这些有敌意的力量的唯一可靠途径,企图通过某种力量对客体施加 影响与控制,保证达到它所希望的结果。人类是在对巫术的绝望中才建立起原始宗教信仰,转而乞灵于魔鬼-祖灵-神祇。在原始思维中,冥冥的神灵形象经历了动物-兽人同形-神人 同形的演变,而作为其载体的面具也经历了兽

6、形-兽人合一形-神人形的造型变化。面具的 造型与同一时期神灵的造型相对应,如羌姆面具怖畏金刚与其塑像,两者如出一辙。 千容百态的面具无论怎样繁复,它总是神祇的具像化。贵州德江土家族苗族民谚;“戴 上脸壳就为神,摘下脸壳就是人。“这清楚不过地说明面具是“沟通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 的渡船“。(2)原始的生命崇拜,为面具的发育生长提供了必要的信仰条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追求产生了灵魂观念。人生的短暂,使人羡慕天地的永 恒,萌发了永生的欲求,于是使人升华的灵魂观念产生了,令先民百思不解的梦境成了这 一观念产生的基础和催化剂。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而且比附于肉体的灵魂有更 大的能量而不会死

7、去。人们认为灵魂是藏匿于骨骼和头骨之中。此一观念在中国的汉文曲 籍中多有记述。“头者,精明之主也。“、“头者,社所居。上圆象天,气之府也。“等。在原始人看来,人的头部集中了眼耳口鼻等重要器官,人的头部是最神秘最重要的部 分。因此在巫术仪式中,巫师的装饰主要集中在头部,由已及他,对动物的模仿,也主要 是对其头部的模仿。 说文解字解释“显“字:“显,头明饰也。“头部装饰如同面具一样, 充满了巫术力量。因此对历史文物上所映现的与今日所见到的巫师头上的奇特装扮也就不 难理解了。溯其源,均出于先民对灵魂和头颅的崇拜。头颅崇拜作为灵魂崇拜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演变中留下了遗迹。历史在进步, 巫师们在祭仪

8、中也逐渐摈弃人头血祭,遂以人造的骷髅或其它造型面具代替人头。贵州德 江土家族就有生动地反映由头颅崇拜变为对面具的神性崇拜这一历程的民间传说。作为历 史信仰的遗响,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纳西族等在寺庙跳神时,至今仍要佩戴骷 髅形面具。对骨骼、头颅的崇拜,在藏族中依然突出。藏族跳羌姆时均有骷髅面具出现。 此外宗教法器也多见颅骨、胫骨和状似骷髅形器:以人头盖骨所制“嘎布拉“碗为修密法作 饮食之具;四川甘孜的寺院,举行重大法会时陈置骷髅形架;佛珠有的亦做成骷髅形或以 骷髅形坠;青海同仁麻巴乡银扎木村宁玛派喇嘛,夏季在做驱雹巫术时用泥塑骷髅“塞地“ 为法器,等等。今天少数民族的先民,在经历了漫长的

9、巫术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和 祖先崇拜的过程中,塑造了代表着灵魂、精灵、神祇、祖先、英雄的面具,企图通过它们, 使自己更快地接近神灵,走入另一个世界,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三三. . 少数民族面具文化的多样性:少数民族面具文化的多样性:综上所述,面具是在独特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化育下产生的。但其发轫主 要是先民在充满巫术信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下与来自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压迫,与 不可知的命运抗争的产物。而面具产生的多种因素又常常互渗交织叠合在一起,互为表里, 时常有亦此亦彼的纠缠。中国文化自其发生期即因环境的多样化而呈现多元化状态。色彩 鲜明的区域性文化在相互冲突激荡、交流互

10、摄的过程中相得益彰。处于不同地域文化中的 各个民族的面具,承袭了各自文化传统,经历了历史的交融、衍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面 具文化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种:1.跳神面具 用于禳灾祈福为目的的宗教活动。神职人员在跳神活动中佩戴面具,并借助其它法器, 舞之蹈之,驱邪纳吉,祈求人寿年丰。 跳神面具包括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萨满面具;广西、 广东的少数民族的师公面具和贵州、湖南、四川、湖北、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傩堂、端公面 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2.生命礼仪面具 用于人自身的各个生命历程,包括诞生礼、命名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现今主要流不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

11、有瑶族成年礼用的“度戒”面具; 彝、哈尼、土家的婚礼面具;基诺、佤、景颇、布依、壮、彝、纳西、苗等民族的丧礼面 具,以丧礼面具运用为多。 3.镇宅面具 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将特定的器物置放于村寨院落,以驱祟辟灾,曾是中国民间的 普遍信仰,至今仍有遗留,尤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突出。在那里,悬挂面具原生态的兽头、 骨角和面具及其衍生品吞口,陈置铺首、天兽、兽纹瓦当、画符、门神和有特殊含义的物 件,安放寨门、宅桩、石社、石敢当等等,组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防卫体系” ,阻断 鬼蜮侵入,护卫一方安康。4.节日祭祀面具用于年节赛会、岁时祭祀以敬天祈年。演变至今的以假面、假形舞乐同庆共祭的盛会, 依然表现

12、了浓厚的迎神祈福的宗教色彩。 现在的节日祭祀面具,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面具的不同发展层面,以及面具功能由娱 神到神人同乐,至娱人的演化轨迹。面具在形制、造型和材质方面也显现多元性。如哈尼 族叶车人的棕披、笋壳、毛皮面具;土家、壮、苗等民族的草人假形;藏族小牛犊畜头面 具;彝族得纸扎、纸浆、木雕面具;白族、傣族的纸、布裱及牛皮面具,以及朝鲜族极富 夸张的木雕面具等。5.戏剧面具分为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系列。傩戏面具包括广西壮、瑶、毛南等民族的师公戏面具;湖南、贵州等地的土家、苗、 布依、侗、仡佬等民族的傩堂戏面具;湖南、四川等地土家族阳戏面具;以及贵州布依族、 苗族的地戏面具。而贵州威宁彝族的“

13、撮泰吉”保留有许多原始傩文化的特征和信息,为准戏剧形态。其面具也具有本原文化的质朴风格。 土家族傩堂戏包公面具藏戏面具流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地区,以白面具和蓝面具为代表,显 现了雪域高原文化的特色。以上两类戏剧面具按其角色造型,可分为鬼神面具、动物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面具 材质以木为主,兼用竹、布、纸、毛皮等。此类面具沉积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成 为中国面具文化中的珍品。四面具文化的存在意义四面具文化的存在意义:面具为人类早期的文化之花,主要是宗教情感的物化。它的使用总是祭祀仪式不可缺 少的工具。同时“许多仪式与信仰核心都是人生底生理时期,特别是转变时期,如受孕、怀 胎、生产、

14、春机发动、结婚、死亡等时期。“于是面具在宗教祭祀、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三 个方面应运出场。当然人们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家舍宅院放一尊守护神-面具的延伸物由此 诞生。凶神恶煞充盈世间,人们需要放松、交流,社会的发展又使神坛给世俗以位置,演 出众生百相,于是人性滋漫,神性消减,但没消失。由此面具在跳神、人生礼仪、镇宅、 节祭、戏剧五个方面登台亮相。 面具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相信它不会中途揖别人们而去。只要人们在天灾 人祸面前无能为力,只要人们的需要还不能得到满足,面具还将沿着历史的轨道陪伴着人 们发展下去,并逐渐由主要的宗教形态给人们以心理的慰藉,衍化为普遍的俗文化形态, 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积淀了宗教、民族、民俗、艺术多重内涵,凝聚着中国本原文化的 神韵,展现着东方审美的意趣和理想,是中国面具文化的瑰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薛达元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贾银忠主编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关捷著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郭淑云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粹主编陈理 从萨满教到喇嘛教 蒙古族文化的演变孙懿著 鄂温克族宗教信仰与文化朝克, 汪立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