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625964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辩证法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谈辩证法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谈辩证法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辩证法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 (1915 年)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 克利特一书第 3 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 ),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 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 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 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 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 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

2、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 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 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 (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 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 “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

3、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 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 (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 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 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 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4、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 44 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 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 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 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 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 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 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

5、会在 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 长又是运动)。 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 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303等 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 (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韦格勒译,第 2 卷第 40 页,第 3 篇第 4 章第 89 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房屋。”)。 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 在。

6、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 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 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 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 如此等等。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这 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我们在说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这 是树叶等等时,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的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 二者对立起来。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 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

7、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 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 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 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 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 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 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 认识论原理第页 304)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

8、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 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 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 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 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 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 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berschwengliches(狄慈根)305 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心主义 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

9、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 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 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 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 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 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 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

10、 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 上的一朵无实花。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著。写于 1915 年。为哲学笔记的重要部分,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总结。编入中文版列宁全集第 55 卷, 列宁选集第 2 卷。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辩证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 实质” 。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以庸俗进化论为代表)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 重复,忽视事物自己运动的动力;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把主要的 注意力放在认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上,从而“提供理解飞跃 、 渐进过程 的中断

11、、 向对立面的转化 、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第二部 分阐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 识论” 。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 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人类认识的发展,从最简单的命题开始,就包含着个 别与一般的矛盾关系。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 “直线性和片面性, 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该文于 1930 年介绍到中国。毛泽东著矛盾论时引用了该文的观点,并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发挥。 哲学笔记列宁著。为 1895 年至 1916 年间在研读哲学著作和自

12、然科学著作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谈谈辩证法问题最早 于 1925 年发表,其余部分在 19291930 第 1 次刊载于列宁文集第 9 卷和 第 12 卷中。从 1933 年出版的单行本开始称做哲学笔记 。后经补充调整编入 列宁全集第 4 版第 55 卷。1959 年编入中文版列宁全集第 55 卷。该书 由数十篇读书摘要、札记、短文和读书批注构成。主要来自列宁的 10 个笔记本, 其中 8 本写于 1914 年 9 月至 1916 年 6 月瑞士伯尔尼和苏黎世。1941 年版列 宁全集第 38 卷与过去各版的哲学笔记比较,增添了在普列汉诺夫的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和舒里雅齐柯夫的西欧哲学(从笛卡

13、儿到马赫)对 资本主义的辩护中及在德波林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所加的批注和记号, 增添了在普列汉诺夫的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一书上的批语,此外还增 添了许多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札记。该书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和哲学史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 、 哲学史讲演录 、 历史哲学讲演录 、 小逻辑等著作所作的摘要、札记、 评语和短文,对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它在批判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思想的 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 解。认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 “逻辑学是和认 识论一致的” 。第一次明确提出辩

14、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 西的观点。认为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世界观;作 为人类认识史的总计、总结和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认识论; 而作为关于人们借以进行正确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是逻辑学(也是方 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应当是“三者同一”的体系。提出,对立面的统一和 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 的根本区别所在,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范畴和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的“钥 匙” 。辩证法体系的安排和展开,应当抓住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这一原则。该文 提出的“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体现了列宁的辩证法体系的构思。对

15、实践概念 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它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 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它探讨哲学发展史上的各种哲学学说,指出其中的进步东 西和历史局限性。在关于自然科学书籍的札记中,批判将科学与宗教调和起来 的企图,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重大意义。 哲学笔记带有未完成的 性质。从准备材料来看,列宁原本打算写一本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专著,但这个 打算未能实现。 哲学笔记体现了列宁哲学思想的高度和水平,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宝库。 哲学笔记中的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内容,于 30 年代最 早传入中国,当时在毛泽东著作中已有反映。全书中译本 1956 年出版。从 1963 年开始,苏联开始出版列宁全集第 5 版,把哲学笔记作为第 29 卷,内容上也有所增改。根据这个版本,我国于 1990 年出版了由林利等人译校 的新版哲学笔记 。与过去相比,新版的主要变动是: 编排体例作了调整, 全书分为“摘要和短文” 、 “关于书籍、论文及书评的札记” 、 “读书批注”三部 分。每部分都按时间顺序编排。并增加新的内容,如列宁读狄慈根短篇哲学 著作集和斯捷克洛夫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生平与活动两书的批注。纠正 了过去版本中的若干错误。中央编译局新版的列宁全集 ,也作出新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