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5947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发展规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发展阶段已经从自然发展阶段迈 向规划制胜阶段。园区经济包涵广泛,如:科技园区、开发区、专业园区、文 化创意产业园等等。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比较全面的产业园区长远发展计划,是对园区产业发 展、空间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运营管理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问 题的研究分析,是未来一个时期指导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的客观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规划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园区比 较优势、科学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多年以来,北京方迪

2、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先后承担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及各分园、 北京市各高端产业功能区、北京市各区县及国内重点专业园区等委托的发展规 划研究课题,在园区战略、发展定位、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园区 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研究成果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高 度评价,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保障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区域 产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认识到,工业园区的建设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经济目标,创造一种新的科学的生态理念, 将生产与环保、生态与消费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 区别 生态

3、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 EIP)是 21 世纪新兴的工业组织模式, 它与传统工业区有着重要的区别,它是利用工业生态学及 系统工程学 的理 论和思想来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它不仅强调园区内的各成员内部实现清 洁生产、减少废物源,同时强调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物质、 能量、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员相互受益的网络,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趋 于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 发展 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地球的有 限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则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 同时,兼顾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于是

4、,人们开始对现行的工 业体系产生了质疑,是否可以模仿 自然生态系统 ,使工业生态系统 在其生 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废物的产量。 1990 年,Frosch 在英国 工程师协会的报告会中对工业生态系统提出了新的见解, “工业生态系统的 概念与生物生态系统概念之间的类比不一定完美无缺,但如果工业体系模仿 生物界的运行规则,人类将受益无穷 ” 。现代工业园区及各类产业园区的规 划设计更加注重整体的环境景观及企业形象展示,这既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 需求,也是城市发展对工业园区的必然要求。载体建设载体建设 现代化创新载体平台。园区已累计建设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生物科技 园、中新生态科技城、

5、纳米产业园等科技载体超 300 万平方米。此外还启动建 设了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综合保税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等其他创新区域载体。 区镇一体化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区镇联动战略,全面加快区镇一体化进 程。下辖娄葑、唯亭、胜浦三镇已建成现代化城市副中心。 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广园区发展经验,在江苏省宿迁市、南通市进行园区合 作开发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 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力争将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聚集区。项 目落地以工业为主、劳务用工以本地为主。苏通科技产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是新加坡江苏合

6、作理事会重要合作项目 和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合作项目。积极吸引更多新加坡企业参与开发、更多 高科技项目投资发展。人才资源人才资源 全区大专以上人才近 19 万,总量居全国开发区之首。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聚集中科大、人大、西交大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新加 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院校 18 所和一家国家级研究所,正在筹建的学校 3 所,在读 学生 6.68 万人。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各类研发机构累计 144 个。 15 人进入国家“”,64 人入选“姑苏领军人才”,成为中组部“国 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方向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将积极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发挥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优势,重点 培育金融、总部、外包、文创、商贸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 新兴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 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