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5946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 3.1 换相法变极 Y/Y 连接 (a) 三相绕组接线图 (b) p1对极 Y 连接 (c) p2对极 Y 连接(b) BCA131415101112789456123(c) BAC131415101112789456123(a) A2A3B2C2B3C3123131415101112456789C1B1A1p1p2图 3.2 换相法变极 3/连接 (a) 三相绕组接线图 (b) p1对极 3连接 (c) p2对极连接(c) BCA789456123(a) p1p2A1A2A3B1 B3B2C2 C1C34561 2 37 8 9BCA789456123(b) 三 交流电机绕组换相法变极换

2、相变极法是一种通过轮换改变相绕组中部分线圈电流相位来改变绕组极对数 的变极方法。这种变极方法用于三相绕组时的基本做法是将每相绕组划分为 3 段, 其中两段轮换至另外两相,剩下一段保留原相属不变,与反向法变极相比较而言, 绕组接线较为复杂,但两种极数下均可以有较高的绕组系数,也能做到变极换接简 单,适合于近极比变极绕组。1 换相法变极绕组接线方式换相法变极绕组接线方式换相变极绕组基本接线方式有 Y/Y,/3以及 3Y/3Y 接法等,分别如图 3.1, 图 3.2 和图 3.3 所示。(a) 4 5 63A1A2 A3B3 B1 B2C3C2C112p1(b) (c) p2BCA456123BCA

3、456123图 3.3 换相法变极 3Y/3Y 并联连接 (a) 三相绕组接线图 (b) p1对极 3Y 连接 (c) p2对极 3Y 连接图 3.1 所示接线方式为 Y/Y 接法,也即无论对于变前极 p1还是变后极 p2均为单 Y 串联接法,出线数共有 15 根,其中,图 3.1a 为每相绕组分段接线示意图,图3.1b 和图 3.1c 为对应两种极数出线端联接法的示意图。图 3.1 所示接线方式特点是无论何种极比及槽数均可适应,但缺点是出线数较多,若要减少出线根数,每相就必须有较多的并联支路。图 3.2 所示接线方式为 3/接法,也即对于变前极 p1为 3接法,对于变后极p2均为接法,可以看

4、出这时对于变前极 p1每相有 3 条并联支路,因此出线数可减少至 9 根。图 3.3 所示接线方式为 3Y/3Y 接法,这种接法无论对于变前极 p1还是变后极p2均为 3Y 串并联接法,即每相有 3 条并联支路,出线数进一步减少至 6 根。换相变极法特点是每相绕组划分为 3 段,三相共划分为 9 段,这和反向变极法相比较而言,每相所划分段数较多。一般而言,绕组每相划分段数越多,出线数就越多。但是换相变极法绕组若采用 3Y/3Y 接法,出线数可以做到和反向变极法绕组一样为 6 根,变极换接则只需两个 3 相接触器即可完成,这一点甚至比反向变极法绕组更为简便,正因为如此,这种接法的应用目前日渐广泛

5、。2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的排列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的排列由以上所述可知,三相绕组的换相法变极,每相绕组需要分成 3 段,三相共含 9 段,变极方案的编排任务是要在两种极数均满足对称性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基波绕组系数最大,且谐波含量最小的原则,将这些线圈在 3 相 9 段中合理分配。2.1 采用采用“对称轴线法对称轴线法”实现换相法变极的基本步骤实现换相法变极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实现 3 相绕组换相法变极可以有多种方法,不过,仍然是采用基于槽号相位图分析的“对称轴线法”最为简洁直观。采用“对称轴线法”实现换相法变极同样有规范确定的步骤。在确定槽数 Z和变前极的极数以及变后极的极数后,采用“对称轴线法”

6、获得换相法变极1p2p绕组方案基本步骤如下:1) 作变前极槽号相位图,并将其按列等分为各占列的 6 个区域,其中任1p1N取互差 120 的 3 个区域,分别标记为 A、B、C,所含槽号即为所要求变前极的 3 相槽号;1p2) 作变后极槽号相位图,并将上述在槽号相位图上按正规 60 相带划分2p1p的 A、B、C 3 相绕组槽号,在槽号相位图下按相位分相重新排列;2p2p3) 将上述按相位分相重新排列的 A、B、C 3 相绕组槽号,用垂直贯穿三2p相槽号分布区域的 3 根互差 120 的对称轴线,同时将每相划分为 3 段,3相共划分为 9 段,这时位于每两根轴线之间的槽号即为变极后的每相槽号。

7、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换相法变极前两个步骤与反向法变极是完全一样的,所 不同的只是第三步每相槽号分段方式,反向法是每相分为两段,换相法是每相分为 三段。2.2 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排列实例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排列实例从以上所述可知,换相法变极时每相槽号需要分为三段,但是对于具体绕组变 极方案,其制定则与接线方式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极比或是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 的接线方式有所不同,随之得到的变极方案也是不同的,下面举例分述之。 2.2.1采用 Y/Y 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 例 2.1 作 Z=36 槽, p1/p2=4/3,采用 Y/Y 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解:按前述实现换相法变极的基本步骤,首先

8、作 Z=36,p1 =4 的槽号相位图,B3B1B2并由此获得标记为变前极 p1的 A、B、C 3 相槽号如图所示;然后作变后极 槽2p号1-62-73-84-95-16-27-38-49-510-1511-1612-1713-1814-1015-1116-1217-1318-1419-2420-2521-2622-2723-1924-2025-2126-2227-2328-3329-3430-3531-3632-2833-2934-3035-3136-32相位图,并将上述变前极的 A、B、C 3 相绕组槽号,在槽号相位图下按1p2p相位分相重新排列;最后将上述槽号相位图下按相位排列的 A、B

9、、C 32p2p2p相绕组槽号,用 3 根互差 120 的对称轴线,同时将每相划分为 3 段,3 相共划分为分别标记为 A1、B1、C1; A2、B2、C2; A3、B3、C3的 9 段,如图所示,由此即获得了所要求的采用 Y/Y 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这时位于每两根轴线之间的槽号即为变极后的每相槽号,可以看出每相由 3 段槽号组合而成,这 3 段槽号线圈以及 3 相绕组之间的连接如图 3.1 所示。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31-32-33-34-35-36-1-2-3-4-5-6

10、 -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123-10-11-12192021-28-29-30252627-34-35-36789-16-17-18131415-22-23-24313233-4-5-6图 2.6 a) Z=36, p2=4 槽号相位图 b) 按 p2相位重新排列的 p1三相槽号分布和 6 段划分360Z=36,p2= 8A-CB-AC-Ba)A-CB-AC-B360Z=36,p1= 3a) b) A1A2A3C2C3C12.2.2采用 3/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从例 2.1 可以看出,采用 Y/Y 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出线较多,共有 15 根,这是因为每相绕组只有一条并联支路,若要减少出线数目,每相绕组就必须含有较多的支路数。对于 3/接法,因为在其中一种极数下有 3 条并联支路,因此出线可以降至 9 根。例 2.2 作 Z=36 槽, p1/p2=3/10(10/3),采用 3/ 接法的换相法变极绕组方案。图 2.8 a) Z=36, p2=6 槽号相位图 b) 按 p2相位重新排列的 p1三相槽号分布和 6 段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