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625945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内容摘要】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作业较多,教师整天沉浸在繁重的作业批改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以农村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点,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为切入点,制定有效方案,寻找适当途径,使农村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备课;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三、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四、精选课堂习题,进行有效练习;五、抓住教学要点,开展有效的讨论。【关键词

2、】 有效教学 学习习惯 教学情境 最近发展区 精选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是,不得不指出,这些亮点还只是停留在点上,从面上来说,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我们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管本地学生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仅仅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呈现一种形式化趋势,从而造成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作业较多,教师整天沉浸在繁重的作业批改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

3、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说,这与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活动空间、多从事一些探索性活动”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基于上面的原因,我们觉得研究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即使开展素质教育也很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其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既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数学学科的自身

4、发展。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数学望而生畏,不能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那么能动性和独立性就会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这种“过程”的形成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最后,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新课

5、程要2求教师能够积极地发掘教材、吃透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这迫使教师必须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因此,要转变农村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认为关键点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弄清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

6、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最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2、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为基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两个发展区的跨越,使得教学能够达到最佳效果。3、教学最优化理论:就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4、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 三、实施过程三、实施过程结合以上观点,在

7、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一)找准学生学习的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备课。,进行有效备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弄清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最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儿童认知的发展中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数学教育专家余文森先生指出:“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

8、发展区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这个差异,稍加“点拨”,从而通过最近发展区的不断重建,促进学生的智力由潜在性发展向现实性发展持续转化,不断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着手去做呢?我们觉得,重点可以放在“备课”这个环节上。1、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比如理解上有些难度,表达上不太顺当,操作上难以模仿。这些情况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就说,3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应当着力去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会成为学生的障碍

9、,以及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实现这个目标,有两条途径。教过这个内容的教师可以通过回忆原来的教学经历,或翻阅原来备课的反思来找到相应的教学经验。没有教过这个内容的教师,可以仔细翻阅教参的说明,也可以从相似内容的教学中进行类比,或直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联想,从而确定学生学习的障碍之处。例如:我在备“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一课,记得以前在教学此内容时,学生都会正确地计算出得数,可总是在教师的“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这一问中表达不清楚,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中所谓学生学习的“障碍”就是说出计算的方法。那么学生的现有水平在哪里呢?经过教师的点拨之后,学生又要到哪里去呢?围绕着这一问

10、题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于是,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兼难点定为“引导学生依据数的组成来说出计算过程”,如“40+5,40 就是 4 个十,5 就是 5 个一,4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45,所以 40+5=45“。结果,在真正上这一课时就显得很顺利,学生说得既清楚又流利,计算的准确率 100%。2、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学习心理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这个学习心理,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情感态度。如是否是乐意地参与了,是否是思维活跃地思考了,是否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了等等。可以这样讲,教学能否取得好

11、的效果,跟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情况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教学方法紧密相关的。案例: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新授片段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A、出示 师:你认为你聪明吗?那你能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生:用尺子量出四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求出周长了。师:方法行得通,可以试试。B、学生动手测量与计算。(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有两种测量计算方法)C、反馈与点评。师:你测量了几次?分别测量了什么?生 1:我测量了四次,依次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大部分学生都赞同,并表示自己也是一样的。)生 2:我只测量了两次,先测量长方形的长,再测量长方形的宽。(少

12、部分人表示做法一样。)4师:为什么测量两次就能知道四条边的长度呢?生 3:因为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度是一样的,两条宽的长度也是一样的,也就是对边相等。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只要测量两次就可以了呢?(学生中间有议论声,有些开始动摇了“不是吧?”)生 4:那就多测量几个长方形,看看是不是对边都相等就行了。生 5:不用测量了,我们以前在学习长方形时就已经得出这个结论了。师:说得不错!(教师手举大拇指进行奖励)那就开始计算周长,看看谁的算法最好?(学生个个兴趣浓厚,并表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评价: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活动中,学生不会轻易将这一旧

13、知与周长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适时地反馈与点评“你测量了长方形的几条边?怎么想到的?”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与长方形的周长紧紧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新旧知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求知欲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知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以下方面去培养低年级学生

14、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所以,我们建议学生使用笔袋, 如果没有笔袋,在上课前应该准备好铅笔、直尺、橡皮擦等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固定位置有序放置,这样可以避免上课因拿铅笔或其他学习用品弄出的声音而影响听课或耽误时间。针对这一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采用奖励“小苹果”的形式进行操作:第一个月,每天准备好,每天奖励;第二个月开始,每周准备好,每周奖励。另外,还举行每月一次的“好习惯奖”评选活动,进行本子奖励,尽管奖品很普通,可是学生看到本子上的那个“奖”字,心里还是很喜欢的,并积极地参与到此活动中

15、来。2、良好的倾听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小朋友们的发言,并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很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发言不理不睬,只管讲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一定要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倾听”的能力。在听老师讲课时要边想边记忆,还要抓住要点。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急于回答,等思考成熟了再作回答。在别的小朋友回5答问题时做到:不插嘴,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讨论;仔细倾听,并想想他说得有没有道理;等小朋友回答完毕,自己再举手要求补充回答。针对这一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是采用激励性语言的表扬方式和每月一次的“倾听

16、大王“评选活动(每次评出的“倾听大王”不仅在班级“每周一星”栏目中进行表彰,而且还用留影纪念的形式上传到班级 QQ 群的空间进行宣传学习)。3、良好的解题习惯良好的解题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读题 读题是拿来一道数学题,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读题。通过读题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而且可以用记号(划、圈)或文字把需注意的要点标记下来,以便于后面的分析。比如,题目是“请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那就指导学生在“算式”和“从小到大”下面画上一条横线来提醒自己:把算式排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审题 审题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之后,应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3)探索解题方法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借助于各种策略,构建从已知条件到达未知的逻辑链条的过程。可以说,回忆和联想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思考方法。特别是当遇到一个陌生问题时,不要立刻盲目尝试,而是要想一想:它是不是和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