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1940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4.2透镜》ppt课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镜透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 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已非常熟悉,但他们并不知 道其主要部件就是透镜,对透镜的性质一无所知。但学生接触物理已学习半学 期,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思想,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实 验法也比较熟悉,本节课可以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观察、动手、分析、 归纳的过程。【教法

2、设计教法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协调好 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

3、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环节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引课引课方法:展示“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图片引 入新课.学生进入情境 练习判断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动一动一:透镜的分类透镜的分类学生观察桌上的两个通过一凹透镜的凹透镜的 特点教学特点教学 活动二活动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做法:将透镜靠近书本,观察课本上的字。活动三活动三: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观看发生的 现象.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凹透镜,观看发生的 现象. 实验结论: 凸透镜

4、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 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 叫发散透镜. 辨别透镜辨别透镜 其实,我们平时见过的照相机、显微镜、望 远镜当中都有一些表面磨成球面的透镜。这 些透镜是怎样的呢? 你有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 镜,还是凹透镜? 方法一:“摸” 。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 厚薄加以辨别。(注意:为避免镜面磨损或 弄脏,应先用很柔软的面巾纸把透镜包起来, 再用手摸) 方法二:“看”。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看 它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加以辨别。 方法三:“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会聚还 是发散加以辨别。透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从而从外形上区分凸 透镜和凹透镜。

5、学生先猜测,然后实 验,再进行归纳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系列学 生活动, 让学生 亲历探 究透镜 特点的 过程, 培养学 生的动 手能力、 设计能 力、信息快递:信息快递: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焦点与焦 距的教学教师用平行光源,演示平行光射到凸透镜和 凹透镜上产生的会聚与发散现象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典型的实验图例画 下来。 进行两种透镜和对光线的作用方面的形成性 练习。 活动四活动四:估测凸透镜的焦距(甚至探索着去估测凸透镜的焦距(甚至探索着去 测量凹透镜焦距)测量凹透镜焦距) 们常说近视眼镜和远视

6、眼镜有 300 度 500 度,什么是度数呢?大家一起阅读 P104 页,看谁先懂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交流与识记。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很多同学今天带了眼镜来,你知道它是多 少度吗?你会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远视眼镜的 度数吗? 指导学生完成测量远视眼镜的焦距并计算 度数的实验。 猜想:将一个小电灯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 会看到什么现象? 最好作为家庭作业(也可作为演示实验甚至 小组实验完成,一并展示一下平行光聚焦和 焦点处的发散光折射成平行光的光路图,让 学生体味一下光路可逆原理) 活动五活动五:透镜的奥秘透镜的奥秘学生作图练习学生讨论测量方法后 交流.“从物理到生活到社会”的理念展与延伸展与延伸问题 1、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有 “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泉水瓶 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问题 2、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圆, 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谁能用 现代汉语描述它?谁又能解释其原因学生思考 回答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