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143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厦大版《复习指南》重点章节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的探索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的实施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活教育”思想体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考点内容大纲要求重要级别 1.论教育本质重点掌握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重点掌握 3.职业教育的探索了解识记 4.职业教育思想体系重点掌握5.“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重点掌握 6.“化农民”与“农民化”掌握 7.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掌握 8.乡村教育的实施了解识记

2、 9.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掌握10.“活教育”思想体系重点掌握 11.“生活教育”实践了解识记 1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重点掌握历年真题历年真题 1.(2007 年分析论述题第 55 题)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 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解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幺生活就受什 幺教育;(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2)学 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两者比较:(

3、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2)不同之处在于, 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 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 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2.(2008 年分析论述题第 56 题)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 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解析】(1)两者的乡村教育方案: 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 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大

4、方式”:学校 式教育,以青少年为对象设置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社会式教育,以一般 群众和农民团体为对象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家庭式教育,以家庭中各成员为对象的生 活、生产常识教育。梁漱溟提出建立行政系统和教育机构合一的乡农学校。学校由学众、 教员、学董、学长组成;学校按自然村落和行政级别分村学与乡学两级,实行“政教养卫 合一” , “以教统政” ,将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合一;学校课程分两类,其一为以知识教 育和“精神讲话”为内容的共有课程,其二为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而设的个别课程。 (2)两者的异同: 晏阳初与梁漱溟均注重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将教育与乡村经济、文化、 道

5、德等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在方式上均注意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不同:晏阳初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病”具 体表象的归结;梁漱溟着力从中国文化找中国乡村问题的病因。乡村教育的理论和方案设 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晏阳初更注重乡村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引进现代民主意识和西方社会 治理模式;梁漱溟则主要借鉴中国古代乡约制度并加以改造,更注重弘扬传统道德。知识点详解知识点详解第一节杨贤江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略,详见复习指南 ) 第三节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已考】 (略,详见复习指南 ) 第四节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已考】 (略,详见复习指南 ) 第五节陈鹤琴的“活教育”探

6、索(略,详见复习指南 )第六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重点】 一、 “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又名知行,1914 年留美。1917 年,他“捧着一颗心”归来,寻觅中国教育的 曙光。1946 年,他“不带半根草去” ,而留下了寻觅、探索的足迹。 (一)晓庄学校 1926 年,陶行知提出了“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 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口号,1927 年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 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 ,确定“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 教育理论。1930 年晓庄被封。 (二)山海工学团 1932 年,陶行知在上

7、海郊区大场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团以保生” ,力 图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一步探索中国教育之路,以达到普及教育之目的。 (三)“小先生制” 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 ,小孩不仅能教小孩,甚至能教大人。他提出了“即知 即传”的“小先生制” ,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 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 、 “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 是小先生”这一教育思想将文化知识不断绵延推广。 (四)育才学校 1939 年 7 月,陶行知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劳苦民众子 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以“新武训”自

8、比,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育才学校的创办, 突出了陶行知站在人民大众尤其是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的主张。二、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重点】 【已考】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它包括了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 是一种创造性的,又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实验的基础上,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合一”翻了半个筋斗, 从而形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杜威的思想是洋八股,与民众的生活无关。1918 年, 他产生了“生活教育”的思想。1919 年,他发表教学合一 ,把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 的教育” 、 “为生活而教育” 、 “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

9、教育” 。1922 年形成“教学做合一” 的认识,1925 年提出这一原理。1927 年先后发表生活即教育 、 教学做合一等演讲, 形成自己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一)“生活教育”的定义和特质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 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 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936 年,他总结生活教育具有“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 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六大特质。1946 年,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 的、创造的”四大特质。

10、(二)“生活教育”的三大基石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本体论的阐述,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生活即教育”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 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过程,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要通过生活来进行。 三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也改造个人生活,是改造人类的 武器。他说“生活即教育”是以生活为本位的, “教育即生活”是以教育为本位的。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

11、学校的意味” , “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或者说以社会 为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就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 “学校即社会”是半开门, “社会即 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在社会中创建学校。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 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方法论问题。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 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是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 程。 ” “在劳力上劳心” ,因为“行是知之始” 。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 行动是开始,创造为完成。要求“有教

12、先学” ,即“以教人者教己” ,要教人,先教己。要 求“有学有教” 、 “即知即传” ,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 “小先生制”就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做合一”反对注入式教学,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 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立足于中国,按照“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 的教育理论,最具生活生气和时代特征。本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化农民”与“农民化”是()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2.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是

13、()。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3.1927 年,在南京晓庄创立晓庄学校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4.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5.国民政府时期,主持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的教育家是()。 A.张伯苓 B.梅贻琦 C.蔡元培 D.蒋梦麟 6.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杨贤江 7.提倡“小先生制” ,以“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14、 D.杨贤江 8.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9.20 世纪 20 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10.我国最早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起源问题作出正确阐述的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恽代英 D.杨贤江11.“全人生指导”是()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杨贤江12.新教育大纲是教育家()的著作。 A.杨贤江 B.陶行知 C.李大钊 D.黄炎培 二、简答题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2.

15、简述“小先生制”的主要内容。 3.20 世纪 20、30 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 1.评述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事者及其活动特点。 2.阐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杜威理论的关系。 3.试述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4.试阐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和行动意义。 5.分论蔡元培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在教育实践方面的贡献,综论他们所存在的不足。参考答案(略,详见厦大版复习指南 )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由于本部分未授权,内容略,推荐详见厦大版(由于本部分未授权,内容略,推荐详见厦大版复习指南复习指南 )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专题一:儒家教育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 专题二:中国古代“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教育学意义 专题三: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师道观 专题四:科举制度 专题五:中国古代官学制度 专题六:中国古代私学 专题七:中国近代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