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50519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2010届高三联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福建省三明市市区三校 20102010 届高三联考试卷届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2010.02.222010.02.22)1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 15015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2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一、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2727 分)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木欣欣以向荣, 。 (归去来兮辞 )(2) ,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 (

2、3)师者, 。 (师说 ) (4)扪参历井仰胁息, 。 (蜀道难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 (6) ,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时英杰。然 不业程文。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 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 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谨今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 号有城府,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

3、:“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 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遂客淮南。杜牧时为度支使。极相善待,有赠云:“何 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乎。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 招隐,往往题咏绝唱。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初过广陵曰:“十 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大中中果卒于丹阳隐 居,人以

4、为谶云。诗一卷,今传。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 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 己而过人者穿窬之行也。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不 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注:卫蘧伯玉:卫国的蘧伯玉,人名。(选自唐才子传 ,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遂客淮南 客:客居 B尝谒淮南李相 谒:拜见C李怪之曰 怪:对感到奇怪 D十誉不足,一毁有余 毁:毁坏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5、(3 分)A当皇帝问张祜的诗时,元稹回答说张祜的诗只是一些花巧的东西,如果皇上奖励过多,恐怕于整个朝廷的文风无益。皇帝采纳了元稹的意见,张祜扫兴而归。 B杜牧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很热情地接待了张祜,做诗送给张祜,诗中写道:“何 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对张祜的遭遇表示愤愤不平和怜悯。 C张祜性喜山水,多游名寺。所到之处,必有题诗绝唱。生前非常喜欢丹阳这个地方, 曾做过诗:“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最后也是死在这里。 D元稹忌贤嫉能,不是君子所为为人所不齿;张祜虽然终身不仕,但诗名、才名冠 绝!当代,至今为人们称赞。因此作者评论说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 4翻译下面句子。 (

6、9 分) (1)卫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5 分)(2)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 (4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送别杜审言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公元 698 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晋书。张华传 :“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 ”宝剑之气,上 彻于天。 华问在何郡?焕曰: “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 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

7、曰 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 州同属江西。 (1)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 “嗟”字用得好, 说说诗人嗟叹什么?( 3 分)(2)试分析此诗末联用典手法。(3 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16 分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 分) A宝玉从贾母那里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玉急得 直唉声跺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 而不敢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舅舅的生日上

8、穿上这件裘 子,晴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狠命咬牙挨着补裘子,直到深夜了才做完。(红 楼梦)。 B周瑜设计引诱诱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其交还荆州。孔明在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锦 囊,令其依计行事。第一个锦囊:一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使刘备娶求亲的消息人尽皆知。第二个锦囊:对刘备谎称曹操打到荆州,让沉浸在温柔乡里的刘备及早返回。第三个锦囊: 回荆州途中遇上东吴的追兵,让刘备求孙夫人解围。 C吃完团年饭,高家公馆热闹非凡,这让觉慧心烦意乱。他趁着酒意,到大街上走走, 碰到一个讨饭的小孩,给了他两个半元的银币,让他去买点热的吃,找一个温暖的地方。 他为此感到十分的欣慰,认为终于做了一件让自己心安的事情

9、。 D向最高当局的上诉有了结果,马斯洛娃由苦役犯改判流刑,并在西伯利亚较近处执 行。 ,马斯洛娃仍然爱着涅赫留多夫,但是为了他好,拒绝了他,而决定追随西蒙松。而她 自已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斯洛娃复活了。 E圣诞节晚上,因贪恋爱斯梅拉达美色,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爱 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高省呼叫救,国王的近卫队队长弗比斯闻讯赶到,解救了爱斯梅拉 达,但让卡西莫多跑了。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的英俊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感动,爱上了 他。 7填空题(5 分) (1) 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叫道:“宝玉,宝玉,你好” ,便浑身冷汗,最终魂

10、归离恨。将刽子手打翻在地,托起爱斯梅拉达跑进圣母院,并高喊:“避难,避 难” 这三人分别是 、 、 (3 分) (2)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他对金钱贪得无厌,请举一个经 典情节证明他这一特点。 (2 分)(二) 、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 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 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

11、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 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注释 戴不胜:宋国大夫。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 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君 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 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C盂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出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 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D如果国君周围多

12、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 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3 分)答: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9 分)中国的桃花文化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 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 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 “桃 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

13、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 诗。 “桃之夭天”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 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 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 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 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 “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 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

14、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 桃花运包舍“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枚胜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案 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 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鸣一叫,天 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 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 中国文

15、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丈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 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 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 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 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 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里。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 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 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 。 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 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 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 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