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愁”变得更美好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50294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乡愁”变得更美好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乡愁”变得更美好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乡愁”变得更美好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乡愁”变得更美好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3 6卷 洞 浜 。 慰藉乡愁, 有多种方法 : 一坏故土, 一桢故乡的照片 , 父母寄来的一个装满老家特产的包裹费孝通 在 乡土中国 中讲述了一个 自己亲身经历 的故事。1 9 3 0年代, 费孝通 出国留学 , 临别时奶妈偷偷的把一 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其箱子底下 , 又悄悄嘱咐道 : “ 假如水土不服 , 老是想家时 , 可 以把红纸包裹的东 西煮一点汤吃。 ”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当年的电影 一曲难忘 里 , 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类似 的风俗。 与费孝通一样 , 鲁迅也多年留学国外。对于乡愁 , 他在 小 引 中指出 : “ 我有一时, 曾经屡

2、 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 菱角 , 罗汉豆, 茭 白, 香瓜。凡这些 , 都是极其鲜美可V I 的, 都曾是使我思乡 的蛊惑。后来 , 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 也不过如此 ; 惟独在记忆上, 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 我一生 , 使我时时反顾。 ” 不过 回到故乡, 能吃到引起乡愁的美味, 尽管没有记忆 中的那么鲜美可 口, 但毕竟 能慰 藉 乡愁 。 我们知道 , 魏晋时期特别推崇旷达的魏晋风度 。据 世说新语 识鉴 记载, 西晋时 的吴人 张翰 , 官至 东曹掾, 洛阳秋风起 , 就思念江南的菰菜、 莼羹、 鲈鱼脍 , 便道 : “ 人生 贵得适意尔, 何能羁宦数千里 以要

3、名 爵 ! ” 于是就辞官归乡。“ 莼鲈之思” 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遥想 当年 , 张翰千里回乡, 路途艰辛。然 而, 他一旦 回到江南故里 , 就能吃到美味的菰菜、 莼羹 、 鲈鱼脍 , 以慰乡愁 。也就是说 , 在魏晋时期 , 张翰们 是 “ 留得住 乡愁 ” 的 。 如今交通发达 , 回乡很方便 , 但 回到家乡却不一定能寻觅到引起你乡愁的美好事物了。“ 留得住乡愁” 成为政府所提的一个 口号 , 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在我看来 , “ 留得住乡愁” : 有两层含义 : 一是对故乡有乡愁 的人一旦回到故乡, 能像张翰一样 , 找得到慰藉乡愁之物; 二是我们 的下一代 , 那些爱喝可

4、乐 、 爱吃麦当劳 的孩子 , 当他们长大成人后 , 对于美丽故乡也要有他们的乡愁 。 台湾作家席慕蓉说,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我们 当下所 面临 的问题是 , 游子心 目中 的那棵乡愁之树永不老去 , 但 当游子一旦 回到故里 , 找不到可以慰藉乡愁的对应物 , 那棵乡愁之树可能会 凋 零 。 新一届政府决心要让城乡居民“ 记得住乡愁” , 无疑就是对人们精神文化慰藉诉求的积极回应、 主动满足。 不久前 , 我去 了一趟最早建设“ 美丽乡村” 的安吉县。该县的鄣吴镇是著名海派画家吴昌硕的故里 , 山 清水秀 , 人杰地灵 , 两年前下属 6个村都 已建成“ 美丽乡村”

5、。近两年主要抓美丽风情小镇建设 , 成效显著。 该镇没有大的工业污染 , 制扇业为特色优势产业 , 但个体私营的扇子厂把染扇骨的污水直排进溪水里 , 也 是一个制约美丽风情小镇建设 的大问题 。为此 , 镇政府专门兴建了一个有污水处理 的扇骨染色厂, 从源头 上减少制扇业 的污染问题。该镇充分发挥人文资源丰富和绿水青山的优势, 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 , 不 仅让本镇人“ 留得住乡愁” , 而且能吸引来喜欢深度旅游的城里人。这样的开发建设 , 值得提倡 。 让“ 乡愁” 变得更 美好 ( 张 西廷 , 湖州 市社科联 主 席) 最近一段时间,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 关于“ 乡愁” 的话

6、题越来越多了。 何谓“ 乡愁” ?比较权威 的说法是 , “ 乡愁” 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城镇化所产生的“ 乡愁” , 来源于对淳朴 乡村秩序和村社邻里关系的一种精神缅怀。 我的理解 , 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 “ 乡愁” 是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土的山山水水 、 风土人情 , 以 及草木鱼虫、 一砖一瓦的深切缅怀和美好记忆。确实 , 在城镇化进程 中, 许多乡镇 的地理面貌 、 建筑风格 、 文化传统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 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精神家园的缺失 , 使人们对淳朴乡村秩序和邻里关系等产 生强烈的精神缅怀 。另一方面, 所谓“ 乡愁” , 也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们事业上、 生活

7、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 回到家乡后 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不 自觉 的情感“ 自诩” , 更是 以“ 抱怨” 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家乡面貌发生重 大变化的一种“ 另类” 赞许 。 第 1期 余连祥 , 等 : “ 美 丽乡村与美好 乡愁” 笔谈 我 的老家安吉章村是一个 山水清远的地方。我援藏 3年, 章村是我魂 牵梦绕的地方 。前几年老家搞 美丽乡村建设 , 我从心底里高兴, 也把父辈留下来的老宅改建成农 民别墅 。逢年过节 , 我经常带着老婆孩 子回去陪伴年迈的母亲 , 开开心心过上几天 。每次回去 , 老母亲都会烧几个我爱吃的菜给大家吃。这让我 既 尽 了孝心 , 又 慰 了乡愁 。 那么 ,

8、在城镇化建设 中, 该如何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存、 继承与发展的关 系, 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 更 有韵味, 让我们 的“ 乡愁” 也变得更美丽呢? 首先 , 加快发展是硬道理 。所谓“ 乡愁” , 其实是城镇化进程 中产生 的必然现象 , 是社会发展 中的客观 出现的问题。但是否因为乡愁问题就放缓发展或者放弃发展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城镇化的脚步不仅 不能停 , 而且要加快 。还是那句话 , 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 的办法来解决 。加快经济建设 , 改善人 民生活 , 是我们 的首要任务 。我们 总不能为了 自己的所谓“ 乡愁” 而不顾群众 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 们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

9、 幼年时穿着空壳棉袄踩着冰碴去上学 , 荒凉 的田坂上空成群 的乌鸦在盘旋 , 构成 了心头永远抹不去的穷苦记忆。几十年过去 , 现在的老家旧貌换新颜 , 家家新楼, 户户别墅 , 美丽乡村建设 到处生机勃勃 , 一派喜人景象。每次 回去 , 尽管会生出无 限感慨 , 但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感到欣慰。因为我 们的农村早已脱贫了, 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祖上留下来 的房子尽管承载 了太多的记忆 , 但毕竟四处漏风, 冬天与室外一样冷。改建成农民别墅, 老母亲感到冬天暖和多了。 其次, 合理保护是硬任务。当然 , 我们讲发展 , 但不能盲 目发展 , 在发展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保护 。历史文化

10、遗址不能人为破坏 , 也不能因强调利用而过度开发 , 要尊重历史事实, 必须怀着对文化遗 产的敬重、 敬仰、 敬畏之心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保护工作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 上实施保护 , 真实再现历史或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前提 , 避免“ 建设性破坏” “ 保护性破坏” 和“ 拆除性破坏” 等 二次造成的伤害 。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 、 旅游业的 发展 , 使之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 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再次, 协调和谐是硬功夫。文化遗产是个充满魅力而又令人感到沉重 的话题。如何在进行现代化建 设

11、的同时传承文化遗产 , 如何既对得起子孙又无愧于祖先 , 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文化遗产既是昨天的辉 煌 、 今天的财富 , 也是明天的希望。然而 , 随着城市化、 城镇化步伐的进程加速 , 城市迅速扩容, 面积不断扩 大 , 一些 民族乃至国家优秀历史文化 的结晶 , 面对高楼大厦不得不退却和让步。许多农村也一样 , 在建设 发展 中, 一味求新奇 、 求洋派 , 丢掉了 自己的传统 , 丢掉 了自己的特色 , 丢掉了自己的优势, 走到哪里都是一 付面孔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 在协调、 和谐上下功夫 。当前 , 主要是处理好 以下三个方 面的关系 : 一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

12、远利益的关系。任何人对资源的占有和利用都不能采取掠夺的、 破 坏的方式,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 不顾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 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后人对资源的享用权 , 要采 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二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关系。任何地方都不能把文化遗产 当做一般的经济资源进行开发 , 把经济效益视为唯一 目的, 不能只顾赚 钱 而不顾 它 的社 会功 能 、 社 会效 益 。 总而言之, 美丽乡村建设 , 要抹去我们对于乡村贫穷的痛苦记忆 , 要努力让乡愁变得更加美好 。 乡愁 : 刻 印在 美丽 乡村 与陌生城 市之 间的精神痕迹 ( 刘方,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 文学博士)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 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 , 流浪远方 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 为了 山间清流的小溪 ,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 ” 三毛作词的这首歌曲 橄榄树 , 当年不仅 曾经流传于宝岛台湾 , 也广泛传唱于大陆各地的大街小巷。 虽然 , 当年在传 唱这首歌曲的时候 , 对于中国大陆的人群而言 , 像三毛那样世界旅行 , 流浪远方 , 以及 由此 而产生的生命的漂泊感 , 还是一个难以想象 的奢望 。但是 , 故乡在远方所唤起的普遍的乡愁 , 则 的的确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