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24927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丝“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葫芦丝“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葫芦丝“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丝“打音”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葫芦丝“ 打音” 技巧的多样性及其应用 刘健天津音乐学院 葫芦丝是云南 少数 民族 的簧管 乐器 近十几年来 以其独特 的音乐魅力成 为人们喜欢 的乐器 如今其音 乐已逐步朝 向专业 化发展。虽然人们 觉得葫芦丝简单 易学 , 入 门简单 , 但是要把葫 芦丝演奏得完美 , 使 吹出来的旋律 能够悦耳动听却绝非易事 。 葫 芦丝的爱好 者之所 以没有 找到演奏好 的原 因更大 的程度上是 没有很好 的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笔者从“ 打音” 技巧入手 , 希 望能够 给葫芦丝爱好者带来一点启示 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 能 够 抛砖 引玉 ,期待更 多的葫芦丝爱好者参与进来共 同探讨葫芦 丝 这一 民

2、族 音 乐 艺 术 一、“ 打音” 的概念及其要 求 打 音 又称打指 ,打音在 民族 吹管 乐器 中有不 同的概念 阐 释。李春华在 葫芦丝 巴乌实用教程 中, 打音的概念是 : 打音一 般在旋 律平行或下行时使 用 尤其在 同度进行 时用打音代替舌 吐将同度音分开 其 方法是在相 同音之 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 的 低二度 。蒋国基在 笛子入 门教材 中认为 : 打音是在演奏中把同 度音区分开 ,在 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在用手指打一下。综观其论 述 , 打 音就 是在旋律 中, 如果 出现音符先后 为同度音时 , 用手指 打孔代替舌吐音 , 从而起到美化旋律 避 免旋律 的单调进行 的作 用 ,

3、在运用打音技巧时要求手指打孔要迅速 灵巧。 二 、 “ 打音” 在不 同风格作 品中的应用 随着葫芦丝音 乐的不断发展 。在原有传统音乐作品流传 的 同时 , 作 曲家和演奏家们也致力于葫芦丝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不 同风格、 不 同地 域的葫芦丝音乐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 在这 些创作 或编创作 品中引入 了许 多的现代作 曲技法 从作品题材 的选择 。 体 裁的创新 , 调式 、 调性 的布局都 有 了大胆 的革新和突 破 使 葫芦 丝这一原本是 少数 民族 的乐器一跃成为大众化 的音 乐艺术 。从 葫芦丝演奏技巧上看 ,作为葫芦丝的重要技巧一打 音 , 也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作品 的多

4、元化在不 断地 发展 , 呈现 出多 样 性的特征 。在传统 乐曲中的打音技巧注重在旋律进行 中区别 相邻 同度音 谱例一 : 月光下的凤尾竹 施光南曲 1 = C( 簿 什 5 ) 詈 6 l , 2 81 I 2 8 8I 8 2 l l 8 B l I I 2 1 I 8 l 12 I l -l 6 谱例二 : 金风吹来的时候 马俊英曲 l G( 簿 - ii s ) 詈 l 6 2 1 8 ; I l 2 “12 3 l1 5 -5 3 I 1 6 1 l 2 2 8 3 6 1 2 2 1 6 5 8 8 I l l 5 5 3 1 5 3 l 2 8 3 1 I =一 = l 0

5、一l= =一 谱例一 中第一小节第三拍 的 1音为了与第二拍弱音位上 的 1音有所区别 故在第三拍 1音位置上安排一个打音 。 其 目的为 了区别同度 音之外, 从节奏强弱感上讲 , 第三拍 的 1 音 比前 一拍 的 1音 要强 , 因此 打音 的应用不仅要考虑 到旋 律 的进行 , 也要 对节奏的强弱感进行细心地处理 谱例二第一小节后两拍是切分节奏 ,切 分节 奏的特点是在 强 弱处理 上变强为弱 变弱为强 , 再加上是 同度 3音的进行 , 因 此在第 二个 3音上加上打 音技巧 ,这样 能够突 出节奏情感上 的 强音位 。 三、 现代派音乐作 品中“ 打音” 技巧 的运用 1 2 0

6、现代派 乐曲由于专业作 曲技术 的运用 , 有以下几个特征 : 1 、 曲式结构形式多样 2 、 调性不在单一 , 多调 性和无调 性凸显 3 、 旋 律 变化丰富 4 、 技巧 多样并结合运 用 5 、 地域风格 明显。正是 由于 以上 的特征 在运用打音技巧时 不是拘泥于传统打音技巧 的运 用 , 而是 出现 了很多新型的打 音技巧 f 一 1 强打音 谱例三 : 打跳欢歌 李春华曲 I = D( 辅 音 件 5 ) 詈 I , _ _ , 8 5 8 6 5 3 l 6 0 6 0 l 8 6 a 6 5 3 12 0 2 0 I 在此 乐句 中的第二小节 打音技巧 的运用突破 了传统打

7、音 的固定 音位 无论 是强拍还 是弱拍 相 继重复运 用打音技巧 , 并 且突破 了传统打音的弱打特征 , 呈现出强打 的特点 第四小节则 是波音 与打音 的结合运用 与第二小节的重复打音有加以区别 这样使整个这一句的技巧运用不单一 , 旋律华丽流畅 这样 的技 巧运用还是从宏观上考虑到 了作品 的风格特色 “ 打跳 ” 是纳西 族 的一种舞蹈形式 , 因此在旋 律进行中必须强化舞蹈性 节奏 , 在 节奏 的细微 处要突 出重音 因此在这里打音技巧 的运甩要符合 乐曲风格的要求 , 突出“ 强打音” , 为了适合舞蹈性节奏。 f 二) 花舌打 音 花舌打 音是 指“ 花 舌音 ” 与“ 打音

8、” 的结合运 用 突破 了打音 的单一性运用 , 在加强手指打音 的同时 还运用 了舌的技巧 谱例四 : 风 葫芦王厚 臣曲 1 ( 簿 青 肆 5 ) 詈 v 。 ; 讯v ; v 3 3 8 8。2 8 5 6 3 52 l 3 8 8 32 8 6 6 8 5 2 3I l 1 1 lB 1 5 B 1 28 5 演奏此 乐曲首先要 了解花舌音的概 念 花舌又称 “ 嘟噜 ” 这 一技巧源于我国笙演奏家胡天泉先生在宿营时 从战友的鼾声 中受到启发所创作 的技巧 , 有粗 花舌 、 细花舌 、 爆花 舌之分, 粗花 舌演奏粗犷 有力 。 细花舌柔美细腻 。 爆 花舌热烈 强劲 , 由于 葫

9、芦 丝演奏是 口含吹孔 。不像吹笙那样 口腔较宽 舌 的运用空间较 大 , 因此粗、 爆花舌 不易演奏 , 葫芦丝 属于细腻 委婉 性 乐器 , 因 此 在花 舌的选择上应 是细花舌 在吹奏花舌 的同时综合打音运 用 , 旋律不仅华丽而且形象生动 ( 一 ) 颤打音 这种打音 由打音起步 经过速度 由慢渐快 的变化成为颤音的 形 式 。 谱例五 : 长夜吟 刘健曲 1 F(筒音作 5 ) 凄捂坶、骨 蕾声 , _ = _ I _ 、 , q _ 、 廿 7 8 5 3 - 5 8 7 i 。 新快 : x - , 6 6 6 8 从 第一个低 音 6的打音开始速度由慢渐快 ,有开放打 音变 为

10、密集打音 。 最后形成 的下 二度颤音 , 这种技巧的运用突破 了颤 音的上方二度颤音形式 。 在 这里 运用 下二度颤打音表现 “ 长夜吟 唱 ” 这种的“ 空寂” 的意境。 ( 二 ) 碎吐打音 ( 下转第 9 6页 ) 我国是个 多民族国家 自不 同民族 出 现起 民族声乐唱法也就相应产生 了。我 国民族声乐唱法 之所 以流传至今依 然很 完整 就是 因为有着无数喜欢 中国民族声 乐唱 法并且能够欣 赏民族声 乐唱法美 的 人们 通过 不断 的模仿歌 唱 然 后根据 自 己对于作品的理解 不断进行二度创作 。 从 而使得我国民族声 乐不断壮大 我国民族 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 这五

11、 千年 中民族声乐唱法通过 人们不断 的学 习以 及重新演绎发展成现在如此繁荣多彩 我 国民族声乐唱法 中单单就表演 与演唱合 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就有将近 四百多种 并 且每种表演形式及唱法 的差异性很大 各 自的特点彰显得淋漓尽致 在我 国民族声乐逐步发展的时候 一 些赴国外留学 的学生 以及歌唱 者将 美声 唱法带入 了我国 并且也有部分外国音乐 家和音 乐工作者 随着这些 留学生和音 乐 爱好者来到我国 到了二十个世纪五十年 代 保加利 亚的唱法教授契 尔金来 到我 国举办 了两次关于美声 的音 乐讲座 , 并 进行 了一次演示教学 然后就是意大利的 唱法教授伊丽 丝来到我 国重点强调 关

12、闭 的唱法伊丽丝来我国进行开关闭的唱法 讲解对我国民唱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对于男高音的日常歌唱训练方面 , 后 来越来越多的人来我国进行美声唱法的教 学和宣传 开始掀起一股美声唱法的学习热 潮 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以及音乐 教材都逐渐传入我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 伐的逐步深入与西方文化交流 日益密切, 到后来美声唱法的 已经 由单纯 的技能教学 变为机能训练 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 愉悦的环境 中学 习美声 。 并 且这种机能训 练对于开 阔学生的音域有着 更 明显的训 练效果 八 十年代 贝吉来我国交流美声唱 法 他对待音乐的认真态度对我国音乐爱 好者起到了极 大的引导作

13、用 在我国音 乐 工作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三 ) 美声训练体系的特点 发声在美声唱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注重发声 的科学性 。 并 形成 了完善 的一套 发声训练体 系 美声 唱法追求声 音的效 果 , 讲究声音的纯正、 声部的划分、 声音 的 连贯性 、 声 区的统一 、 面罩 的共 鸣以及 良 好的呼吸支持等 为了能够调动所有的共 鸣腔体 、具有完美 的连 音等声音控 制能 力 美声创立了一整套发声训练体系 因 其具有科 学性 、 发声优 美、 表现力丰富 , 而 受到 了人们 的认可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 方 面介绍美声训练体 系的科学性 1 不管是什 么样 的声 乐唱 法 都是通 过人

14、的声音去演绎 因此对人体 发声 的生 理机制必须首先进行 了解 只有了解 了人 体发 声生理机 制的规律才能 总结出一套 行之有效的训练 方法 美声唱法的训 练体 系 就是在对人体发声生理 机制具有详尽 的 了解 之 后 创 立 的 符 合 人体 生理 构 造 的 训练 方式 能够完 美地解决美声歌唱过程 中所 遇 到 的 问题 使 得 每 一 个 歌 者都 能通 过训练达到完美的声音控制 2 美声 唱法通过训练 之后 优秀 的歌 唱家往往都能够达到三个八度 的音域 , 不 仅仅是音域宽广其发声 的声 区统一、 声 音 的连贯性和腔体 的共 鸣都十分 良好 , 尤 其是完美地统一了声 区 此外

15、 , 在声 音发 声清晰之外 美声 的发音都 达到了连贯的 效 果 。 而正是美声唱 法的训练体 系 , 使得 人们对声音的控制进行提高 。 避免了声音 忽强忽弱、 强度不一的情况出现 。 3 美声的训练体系使得人能够随心地 控制人体 这一个最复杂 的乐器进行发声 , 并很好地控制发声器 官的合作 充分利用 了共 鸣的效果 运用 了多种多样的高难度 技巧 并且通过复杂的技巧 , 将思想与丰 富的情感相融合 极大地提升 了美声唱法 对艺术 的表现能力 丰富 了美声的内在情 感 。 4 除 了在发声、 演 唱等方面进行 了系 统的训 练之外 美声演唱体系对声乐 的技 术规格进行 了制定。比如 , 演唱一般不能 使用诸 如麦 克风之类的扩音手段 。 追 求的 是歌者在舞台演唱 即使是最后一排 的听 众 也能够 清晰地欣赏演 唱者 的优 美歌 声 同时要求歌者具有熟练的歌唱技巧之 外 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